最新公告
  • 欢迎光临可关玩日记,免费分享生活知识及创业资讯
  • 月亮变化图片的简易图(30天的月亮变化图)

    月亮变化图片的简易图(30天的月亮变化图)

    一个月月亮的变化图和名称

    1.新月(农历初一,即初一):0度;

    2.去峨眉山(一般在农历二月初二左右——农历七月初七左右):0度 # 8212;-90度;

    3、上弦月(农历初八左右):90度;

    4.凸月(农历九月初九左右——农历十四左右):90度 # 8212;-180度;

    5.满月(满月,农历十五或十六前后):180度;

    6.凸月(农历16月左右-农历23月左右):180度 # 8212;-270度;

    7.上弦月(农历二十三月前后):270度;

    8.下峨眉月(农历24月下旬左右):270度 # 8212;#8211;360度;此外,农历月的最后一天被称为暗月。

    扩展数据:

    月亮的相位

    在农历每个月的第一天,当月亮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月亮以其阴暗面对着地球,随太阳一起升降,所以人们看不到它。此时月相称为“新月”或“新月”。

    新月之后,月亮逐渐移出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区域。这时,我们开始看到月亮的一小部分被阳光照射,形状像弯曲的薄片,所以这时的月相被称为“残月”。这种“残月”只有傍晚时分才能在西方天空看到空。到了农历八月初八,从地球的角度看,月亮已经移到了太阳以东90度。

    这时,我们可以看到月亮西边明亮的那一半。此时月相称为“上弦”。上弦月只能在前半夜看到,然后在午夜消失在西方。第一次上弦后,月亮一天天变圆,我们可以看到月亮大部分明亮的半球。此时月相称为“凸月”。

    农历十五、十六,月亮在地球上运行到太阳的反面,太阳与月亮的距离为180°,即地球位于太阳与月亮之间。从地球上看,月球的全部光线都朝向地球。此时月相称为“满月”或“满月”。满月黄昏时从东方升起,黎明时从西方落下。

    满月后,随着太阳和月亮位置的接近,月亮变得越来越薄。它依次经历了凸月、下弦月和残月的阶段,最后又回到了新月的位置。在中国,习惯上把下半月的残月称为“残月”。

    上弦月和下弦月、残月和残月在外观上是相似的,但它们的出现时间、位置和亮面朝向是不同的。残月和上弦月分别在傍晚和前半夜出现在西边的天空空,它们的“面相”都是朝西的,也就是西半部是亮的;残月和下弦月分别在黎明和午夜空后出现在东方的天空,它们的“脸”朝向东方,即东半部明亮。

    因为中国农历的日期是根据月相安排的,所以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有时会依靠它来判断中国农历的日期和夜晚的大致时间。月亮从新月位置运行到再次回到新月位置平均需要29.53天,也就是说月相的平均变化周期为29.53天,称为一次“朔望月”。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上玄岳

    月亮是如何一天一天从月牙变成圆盘的?
    月相的变化规律如下图所示,是根据我国农历推算出来的。

    扩展数据:

    月相,天文术语。(月相)是天文学中的名称,指在地球上看到的被太阳照亮的月亮部分。随着月亮每天在恒星空中从西向东移动很长一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变化。这是月亮的相位变化,称为月相。

    月相在天文学中是指从地球上看到的被太阳照亮的那部分月球。月亮绕着地球转,所以太阳、地球和月亮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内有规律地变化。因为月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所以月球可见的部分就是反射太阳光的部分。只有月球上被太阳直接照射的部分才能反射太阳光。

    我们从不同角度看到月亮被太阳直射的部分,这就是月相的来源。月相并不是地球遮住太阳造成的(这是月食),而是因为我们只能看到月亮被太阳照亮的部分,它的阴影部分就是月亮本身的阴暗面。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月相

    农历初一到三十的月相变化图片

    当月亮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必然背对着地球,人们看不到月亮,因为太阳和月亮一起升降。自古以来,我们的历法就把这一天称为新月(即新月),并把它定为每个历月的第一天。

    新月之后,月亮沿着地球的自转方向运行,亮区逐渐转向地球。第三天第四天晚上,人们可以看到一只弓背对着西方天空夕阳的银钩空。这个月相被称为残月。

    然后月亮在空中一天天远离太阳,亮面不断增加。每个月的第七天和第八天,凸面朝向地球的半亮区域称为上弦月。上弦月在天顶,此时太阳即将消失在地平线下。

    上弦月后,从九日到十四日逐日增长的月亮称为全凸月。当月亮运行到地球背面时,即每月15时或16时,太阳和月亮升起和落下,此时出现的满月称为满月。

    满月后,亮区西侧开始亏。这个阶段的月相是亏凸的月亮。直到农历22/23左右,人们只能看到东面有凸面的半个亮区。此时月相称为下弦月。

    当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出现时,下弦月处于天顶。这时,月亮一天一天地向太阳靠近,然后变成一弯新月,弓背对着初升的太阳,也就是残月。在空中月亮总是东移13度左右,在下半月,也就是满月后,月亮每晚晚升起50分钟,满月后月相回到新月状态。

    扩展数据

    因为月球本身不发光,所以在太阳光照射下,面对太阳的球体一半是亮区,另一半是暗区。由于月亮的外观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发生变化,被太阳照射的一面有时面对地球,有时背对地球,有时面对地球的月亮较大,有时较小,因而出现不同的月相图案。

    从不同角度看到月亮被太阳直射的部分,这就是月相的来源。月相不是地球遮住太阳(这是月食)造成的,而是只看到月亮被太阳照亮的部分,它的阴影部分就是月亮本身的黑暗面。

    一个月的月相变化 图

    月相变化图如下:

    从图中可以看出月相变化的规律: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是一个月相变化的周期。平均周期为29.53天,称为新月。每个月的新月都是农历正月初一,看起来像十五六。接近月底时,月亮将再次在地球和太阳之间旋转,在日出前不久,残月将从东方升起。下月初一,是新月,新的周期开始了。

    扩展数据

    月相形成的原因:

    这种月相的变化是人们在地球上看到的被阳光照亮的月球部分的不同图像。月球绕地球运行时,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内有规律地变化。

    另外,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人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的太阳光。月相实际上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亮被太阳照亮的部分。虽然月球在任何时候都是半明半暗,但从地球上看,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亮表面积和朝向都是不同的,所以月球的外观是不断变化的。

    参考:百度百科-月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