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到行书,这个书法的东西其实太深奥了,但是我们来做一个研究,就是说看看谁的行书书法第一。虽然看起来很难,但还是有很多话要说,说有人的书法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那么这是谁的作品,是什么作品呢?让我们和边肖一起继续揭秘分析吧!
世界上第二种行书是什么?
其实指的是行书排名第二的书法,那么是什么呢?谁写的?然后往下看。
被称为世界第二行书的作品的秘密是什么
《祭侄稿》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为纪念侄儿闫吉明而写的草稿。行书纸,长20.8厘米,宽75.5厘米,23行234字。这本书写于公元758年(唐元年)。
这部手稿记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在安史之乱时挺身而出,忠诚反对,以至于“父陷子死,巢倒卵上”(《祭侄手稿》)的故事,取了正义,成了仁者,英雄。悼念他的侄子闫吉明,更是惨不忍睹,悼念于波。纵观此帖,笔间之感如潮,书法气势磅礴,竖笔奔放,一泻千里。经常写到笔干,更是苍劲流畅。其英气不仅见于笔端,字里行间也透露出激昂的情绪。被元人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原卷前后有数十枚宋代“宣和”、“政和”印章、天水园印章、历代鉴赏收藏印章,以及冼玉书、张炎、周觅题字。宋朝的《宣和书谱》有记载,到了清朝的时候才进入内府。原卷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名称】祭侄手稿
【作者】颜真卿
唐朝
行书
【材质】麻纸墨水
【规格】长28.3cm,宽75.5cm。
[字数] 23行,234字
【收藏】台湾省台北故宫博物院。《祭侄文稿》又称《纪明祭侄文稿》。朱官田《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记载:《祭侄稿》是“一部奇书,评论家认为是继《兰亭序》之后的最高之作,故有“天下第二行书”之誉。[2]公元758年颜真卿撰写的《祭侄稿》(时年约50岁)与晋代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时年约50岁,公元353年)和宋代苏轼的行书《黄州寒食帖》(时年约45岁,公元1082年)并称为“天下三大行书”。以上三个书法帖都是字书俱佳,都是手抄本,真挚诚恳。曹宝麟说:“正是在对书的创作漫不经心的状态下,他们让自己的感情自由流动,他们出人意料地达到了最佳的感人效果。“天下三大行书”,这种对世界的尊重溢于言表。“可以说,《祭侄稿》是极具历史和艺术价值的原始墨迹作品之一,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