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官方账号“娱乐之都”(ID:yulezibenlun),由“娱乐之都”授权。
刚刚过去的4月23日是网易云音乐八周年。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这一天,网易云音乐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发布一部全新的电影:《音乐是什么?》
第二件事是举办一场原创音乐节:《硬炉第三夜》。
网易CEO、音乐爱好者丁磊心目中的音乐是什么?我们不知道。但如果你问丁磊:音乐市场的未来是什么?我估计十有八九答案会是:原创音乐。
只要看过几次丁磊的公开演讲,就会发现,说到音乐,丁磊的三句话都离不开原创音乐。但是,丁磊对原创音乐市场的整体思路是什么?似乎没有解释。娱乐资本论梳理了丁磊的十几次公开演讲和采访,发现了一些可能不太为人所知的线索。
原创音乐需要“产业化”[h/]去年年底,丁磊在接受福布斯中国专访时提到了重要的一点。在丁磊看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家都喜欢听日文歌,主要是因为日本流行的产业很强。这恰恰是中国音乐发展缓慢,缺乏成熟的原创音乐产业化体系的重要原因。基于此,丁磊透露:
“网易云音乐还是要做一件事,就是打造中国原创音乐的产业化,让大家一起做出中国高质量的原创歌曲。”
从娱乐资本的角度来看,这应该是丁磊对原创音乐市场最有见地和开拓性的观点之一。在原创音乐产业化的背景下,可能需要考虑很多其他的具体观点。
如果我们仔细探究mainland China音乐市场的发展,我们会惊讶地发现,mainland China的音乐市场从未建立起独立完整的产业化体系,包括音乐创作体系、营销体系、发行体系和资本运营体系。这些都成为了中国原创音乐发展的瓶颈。
对很多人来说,音乐就是艺术,但艺术也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所以要考虑商业模式。但事实是,很多独立音乐人,即使是小唱片公司,也还是“小作坊”。
目前这种小作坊经济的创意一面是,创作往往“只”依靠灵感的突然出现,没有办法沉淀创意。这也导致了很多音乐人只有一首代表作,却永远写不出第二首。在营销和分销上,体现在缺乏互联网平台运营和推广的手段。在版权方面,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到现在为止,音乐版权的结算依然混乱,音乐创作中上游很难赚钱。
那么,成熟的原创音乐产业化是什么状态呢?
按照我们的理解,在歌曲创作、制作发行、演艺经纪、版权管理、商业授权等关键环节,至少要有足够多的参与者,有标准化配套服务的公司,有行之有效的标准体系。
当然,目前在传播和发行方面,互联网最早介入的地方,改革收效甚微。丁磊在接受《吴晓波》专访时曾表示,他认为网易云音乐的一大创新就是通过功能创新和对音乐品质的追求,扩大用户听音乐的广度和广泛性。
通过流媒体听歌,真的改变了整个华语乐坛的分发模式:在硬炉之夜网易云音乐原创盛典上,众多年轻音乐人,如,葛,宫格,国语,裘德,夏志宇等。,都是通过云村等互联网平台,从人群中走向大众。
从网易云音乐等平台的最新动作来看,发行模式只是开始,原创音乐链条更多环节的产业化已经在探索中。
音乐市场能取得大多数人的成功吗?
2018年,丁磊还没有公开提出原创音乐产业化的想法。但丁磊在回复网易音乐人黄绮莉时,作为一个音乐爱好者,曾提到“在这条路上,少数人的成功并不是繁荣。大多数人的成功才是真正的繁荣。”。这也可以理解为丁磊推动原创音乐产业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方向。
乍一看,大多数人的成功似乎是一个遥远的理想。但是仔细想想,在互联网时代,这并不是一个完全不可能的梦想。
相对于0.1%的人占据99.9%资源的绝对第一市场,只要有更多优秀的音乐人领路,只要有一大批中腰长尾的音乐人,就能精准的获得自己的听众,而不是过去在公交车上哭诉“我哥们写了那么多歌,谁听的”…那么,市场离大多数人的成功就不会太远了。
但是
当这样一个健康的原创音乐生态建立起来,与音乐人共存的音乐平台自然会开启更高的发展空,拥有更广阔的护城河。这个就不用说什么了。
值得关注的是,原创音乐市场具体应该如何推进产业化,从而实现大多数人的成功和繁荣?从丁磊的公开言论和网易云音乐等平台的频繁动作可以看出,整个市场的不同环节都发生了明显或微妙的变化。
1.音乐平台在视频传播中的独特价值。
如上所述,网易云音乐等流媒体改变了中国人听音乐的方式。目前,音乐的传播方式迎来了新的大变革。
今年1月,网易召开视频创作者线上发布会,宣布正式投资视频领域。
随后,在网易2020年Q4及年度财报电话会议上,丁磊继续表示公司将加大视频布局:“我们将继续加强游戏、音乐、生活等与我们核心业务相关的知识高速公路品牌下的中短视频制作的投入。”
在此之前,网易云音乐已经发布了行业首个音乐人才扶持体系,开始探索泛音乐视频,称将帮助10万泛音乐人才持续成长,打造100个年收入100万的泛音乐人才。
就在硬地炉夜播现场,网易云音乐特别发布了首个针对音乐人的视频扶持计划“播放视频计划”。官方称,该计划旨在通过“音乐+视频”的新方式,帮助音乐人重塑音乐传播路径,拓展收入来源,促进原创音乐更好的发展。
事实上,目前在网易云音乐等平台上,音乐视频已经逐渐初具规模。无论是被称为“云村才女”的2005后音乐人维姬·宣宣,还是作品被人民日报新媒体等官方媒体频繁转载的阿卡_翠花,都作为音乐人和视频专家受到了关注。
音乐平台的意义在于,未来在高质量的音乐视频中,音乐不仅可以BGM,还可以成为主角;爆款音乐视频将不仅仅是“神曲”作品,还可以容纳更多样、更多样的音乐作品——而这可以让视频媒体对广大音乐人有切实的价值。
2.AI能否颠覆音乐创作模式?
在接受《福布斯》采访时,丁磊认为网易仅仅改变分发是不够的。网易希望改变的是让中国的原创音乐符合中国人的口味,为中国人创造更多的本土原创音乐。
目前,中国原创音乐呈现爆发式增长。以网易云音乐为例。去年入驻平台的音乐人超过20万,原创音乐人作品总播放量超过3000亿次。在“量”的快速增长之后,如何才能真正产生更多来自中国的原创音乐作品?
帮助音乐人提高创作质量和效率,成为摆在音乐平台等各方面前的重要命题。
当时TVB风头正劲,不断输出优质艺术家的无线艺术园区培训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刘德华、、梁朝伟、唐成为空的传奇。如今,音乐平台也开始尝试为音乐人提供专业的技能培训。去年,网易云音乐发起了首届“明星征集”线下创作营,邀请陈耀川、王海涛、魏巍、周天彻等明星导师对创作者进行线下指导。
至于技术出身的丁磊,他的思考角度是:如何通过智能技术创作出更多高质量的原创音乐。毕竟智能化才是工业化的意义。
今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在丁磊提交的《充分发挥数字音乐的文化传承作用》提案中,他着重建议,探索利用AI等技术进行音乐创作,推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AI歌曲。
这也是网易云音乐等产品的重点布局方向。去年6月,网易云音乐宣布战略投资AI音乐公司“AIVA”,双方将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在AI辅助音乐创作领域进行深度合作;并共同为中国音乐人开发AI音乐引擎,辅助音乐人创作。据介绍,无论是音乐上的新手,还是有经验的专业作曲家,AIVA都有可能帮助他们创作,可以创作的音乐涵盖了爵士、流行音乐、摇滚等。
AI音乐创作在国内并不在技术层面,作品已经陆续产生。《2020网易未来大会》主题曲《未来之歌》是网易福喜作词、编曲、演唱的作品。今年2月,网易云音乐与新华社《中国好声音》联合制作了一首名为《英雄之梦》的歌曲,成为国内首支作词、编曲、演唱全部由艾完成的音乐MV,引起了众多关注。
坦白说,在平民音乐创作的时代,很多年轻音乐人在创作上的方法论积累是不够的,无论是全职还是兼职。虽然AI音乐创作的爆发时间还不得而知,但其在创作思维上的辅助作用、打通歌词与音乐编曲链条的价值、创作时间的大幅压缩都是可以预见的,这无疑会给原创音乐市场带来巨大的变革。
3.从歌手到幕后工作者,原创音乐生态才刚刚开始。
今年,丁磊作为政协委员提交了“充分发挥数字音乐的文化底蕴”的提案,其中也有一条信息值得关注:建议设立专项扶持基金,扶持中国优秀原创音乐发展,对优秀原创作品和音乐人才进行补贴或奖励,并逐级减税,激发传统音乐的创新活力。
音乐人收入的痛点是个老问题,也是音乐平台的一个焦点。近年来,“天梯计划”等多项扶持措施的推出,让部分音乐人分享了网易云音乐超过千万元的线上收入。
但是,这里要说的不是狭义上的歌手群体。在任何时代,表演者改善生活条件相对容易,但对于中国原创音乐来说,提高词曲作者、制作人等幕后工作者的收入可能更有意义。这是丁磊一直关注和强调的。
目前从各音乐平台的动作来看,对音乐创作幕后圈的扶持已经启动。词曲作者版权结算系统的优化取得了重要的开端,创作者与用户的互动更加便捷。比如,去年“网易音乐人”创作者中心宣布全面启动词曲创作业务,服务对象从歌手延伸到词曲作者和幕后制作人。新推出的“词曲管家”也帮助广大词曲作者更清晰、更快捷地获得专业服务和专属福利。
(C-BLOCK在围炉夜现场获得荣誉)
此外,在第三届硬地炉夜中,除了年度专辑、年度男音乐人、年度女音乐人、年度乐队/团体等传统奖项外,网易云音乐还结合杜南南方音乐节,颁发了年度独立演出策划、年度项目、年度制作等专为幕后团队打造的荣誉。这或许也是一个原创音乐幕后圈子逐渐走向台前,获得尊重和利益的重要开始。
内地“原创音乐”的概念最早出现在90年代初。三十年过去了,事情发生了变化。
2020年12月,十年未发专辑的万能青年社,在网易云音乐发布了全新数字专辑《冀西南卢琳行》。总销量一天突破30万,目前销量已经突破1100万元,打破国内独立音乐市场纪录。丁磊特意写信祝贺感谢他们,并在网上力劝,说“期待下次听到你们的新歌,不用再等十年了。”
(万能青年社在硬底炉之夜现场表演)
十年磨一剑固然难能可贵,但也反映了音乐人的不易。全能青年社主唱董亚倩曾经组建了一支摇滚乐队,名为“The Nico”。为了爱情辍学在家疯狂练琴自学乐理,出了一张混音专辑,却只拿到200块钱。如果国内大量的原创音乐人还处于这样的状况,如何又快又好的推出作品?
现在原创音乐的影响力和主流商业音乐没什么区别。正如丁磊所说:过去20年,中国制造的物质商品开始走向世界。接下来,是中国文化商品走向世界的时候了。作为伴随性最强的文化商品,中国原创音乐无疑将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放眼全球音乐市场,征途漫漫。视觉传播的大潮,AI技术在音乐创作中的落地,从歌手到幕后音乐人的深度参与…在原创音乐产业化的过程中,这些重要环节的创新必然会为中国原创音乐的征程打开一个全新的空空间。
也许我们可以期待十年后在世界各地的青年旅馆听到“万能青年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