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 欢迎光临可关玩日记,免费分享生活知识及创业资讯
  • 新媒体运营新手入门(新媒体运营干货)

    新媒体运营新手入门(新媒体运营干货)

    1.粉丝越多越好。

    运营商通常希望粉丝越多越好,用户越多越好。大平台/公司都是如此。比如电商平台上有足够多的商品,外面平台上有足够多的食物,大公司有足够的能力去经营。

    但是新媒体行业不一样,很难让所有人都依赖一个微信官方账号。比如,光是新闻领域就可以分为几十种,生活新闻、娱乐新闻、农业新闻、科技新闻、教育新闻等。

    每个人的爱好都有一个范围,一个领域,一个标签。所以一个微信官方账号只需要满足一小部分人,也只能满足一小部分人的需求。

    白话叫,讨好你想讨好的那群人。

    这就涉及到供求关系了。作为运营商,只能给用户提供一定量的信息,超出这个量,就不在运营商的控制范围内了。

    互联网公司通常通过拆分公司、拆分项目、独立运营等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不同的域名和地址,运行不同的app。

    新媒体公司通过运营多个微信官方账号,孵化小号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昨天的文章《青年院被封,新闻实验室被封》,这些新规是你制定的吗?我提到过,青年院旗下的微信官方账号,观点完全相反,就是切入了不同的用户群体。

    粉丝不需要很多,精准活跃就行。

    2.不要做无效粉。

    WIFI粉和体重秤粉的价格现在低到一个风扇一元。

    很多人跟我抱怨,WIFI粉丝数量增加了,但是阅读量一点都没有提高。因为WIFI带来的都是死粉,比如增加一万粉丝花了一万块,但是阅读量没有增加,那么这一万块其实是浪费了。

    那么,是因为粉丝素质差吗?

    不完全是。

    粉丝是用户,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大家关注的微信官方账号很多,有的经常开,有的很少开。人本身没有问题,还是因为微信官方账号和粉丝的供需不匹配。

    用户素质差的说法不成立,只是因为产品基因导致运营商认为产品用户素质差。

    3.转化率比阅读量更重要。

    ●高阅读量可以弥补低转化率。

    转化率低可以弥补阅读量低的不足。

    阅读量和转化率缺一不可,但最终决定的是付费用户的数量,决定的属于转化率。

    4.注意付费转化率

    粉丝数相同的账号,微信官方账号的成交价和广告价格秒杀微博号、头条号和Tik Tok号,原因取决于粉丝付费率。

    比如微博发一个广告,即使有100W的阅读量,但买单数只有几十个;Tik Tok在100W播放视频,只有几十个人付费,所以这个价值很低。

    一篇文章几千人看,但如果有几十个法案,那就值得做。

    5.窥探权

    ●你能煽动多少用户做一件事?

    比如微信官方账号,有10万粉丝,100元起卖商品,1000人买。

    ●你能煽动用户做多大的事?

    比如微信官方账号,有10万粉丝,卖价值1万元的商品,10个人买。

    虽然结果一样,但运营模式不同,一个是2C销售,一个是2B服务。

    值得我们思考的是,1000个人出100块钱容易吗?还是10个人出1万块比较容易?站着不可能两种钱都赚。很多时候你不能鱼和熊掌兼得。

    6.天花板

    用户在一段时间内在一个领域投入的资金量是固定的。每个市场,每个人每年能花多少钱,都是可以计算的,计算出来的数字就是天花板。

    假设你是卖书的,小明每年要花一万元买书。其中5000元被当当赚走了,小明只剩下5000元给你赚。如果你不尽快赚到这5000元,别人很快就会赚到。

    7.焦虑

    给用户制造焦虑之后,就可以在用户身上赚更多的钱。

    比如小明买书花了一万块钱,他可以得到价值一万的知识。

    但是你告诉小明:

    ●现在花1万元买书,只能获得价值5000元的知识。

    ●以前能解决一万个问题,现在只能解决五千个问题。

    大家买书花了2万,只花了1万。落后就要挨打。

    一旦小明对这些说法深信不疑,感到焦虑,他可能会花更多的钱买书。

    比如房地产、保险财产、医疗健康等围绕个人生活的行业,更适合制造焦虑,让用户提前为危机买单。

    8.回购利率

    把复购率高的产品卖给用户。

    一台5000元的电脑可以用四年。通常情况下,人们不会每年都换电脑,只有当生命结束时,他们才会得到一台新电脑。

    但是一部5000元的手机用了两年,因为更新速度极快,每年都有很多人换。然后手机的复购率远高于电脑,所以这几年科技公司一直在做手机。

    比如一门课程,一个用户买了之后就不会再买了。而一包纸巾作为消耗品,买了之后觉得好就继续买。

    作为新媒体从业者,想想哪些商品复购率高,利润高?这种事情值得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