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 欢迎光临可关玩日记,免费分享生活知识及创业资讯
  • 辞职创业失败走投无路(离职创业需要哪些技巧)

    辞职创业失败走投无路(离职创业需要哪些技巧)

    离开银行创业一年多,投入现金200多万。如果算上在上海买房等机会成本,损失高达500万元。

    2013年初,我回到上海,认识了很多互联网公司的年轻人,告诉他们我想做的事情,慢慢聚集了一个小团队。

    项目正式上线,国庆前后上线了两个app。2014年春节前,已经有两家风投口头承诺投资。前半部分看起来不错。

    但春节过后,一家VC表示不投,另一家尽职调查后也没有投。这个时候团队已经达到15人,运营成本很高。我不得不硬着头皮筹集资金来维持球队的运转。

    虽然输了,但我不后悔创业。如果可以重来,我会换个玩法,让同样的投资产生10倍的价值。

    我相信所有的经历都会对未来产生积极的影响,除非你再也没有东山再起,你不知道怎么了,你害怕了,那才真的是无法挽回的失败。相反,失败只是一个美好的伏笔。

    以下是我用200万真金白银买来的“十学”。

    你的想法再好,也有很大概率是不值钱的。

    我和很多第一次创业的人一样,一开始觉得自己的想法很好,甚至在和投资人聊项目的时候要求对方签保密协议,但实际上最初的想法并不会真正对大多数创业者产生价值。

    当你有一个想法的时候,通常会有1000个人想到,但真正做到的只有100个人,其中10个人做得很好,只有两三个人笑到最后。这就是创业的“漏斗模型”。

    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你的想法再好,也有很大概率是一文不值的。更何况,成功的创业公司往往是经过多次转型才成功的,这已经不是最初的想法了。

    所以,你要回答的问题是:你是谁,为什么在这件事上你更容易成功?

    2.你的PPT很牛逼,但是靠这个融资是不可能的。

    如果你不是明星团队,不是连续创业者,你很难靠一张PPT去找专业投资人融资。

    我们经常看到的融资阶段,如种子轮、天使轮、A轮,通常对应你创业初期的三个阶段:想法阶段、验证阶段、复制阶段。

    种子资金通常来自自己,但也可能来自与你熟悉的朋友和家人。Demo就是用这点小钱做的,用户数量少但是数据增长快。模型得到初步验证,你自然会欢迎专业VC的天使轮投资。

    当你的用户数量持续增长,你确定你的模式已经得到验证,可以花钱复制的时候,A轮融资自然会帮你实现梦想。

    我的错误是,在想法得到验证之前,组织了完整的团队,租了5A的写字楼,消耗了太多的种子资金。

    创业团队用手脚为梦想投票,职业投资人用金钱为你的梦想投票。这些陌生人信任哪里?你是一步步走出来的。

    工作没用,没有任何高度的思考会被打败。

    如果你创业前在大公司工作,没有真正参与过创业的过程,你会很危险。

    因为成熟的平台通常都经历过“从0到1”的过程,而“从0到1”和“从1到n”从策略到玩法完全不同。

    虽然我们后来看到社交网络的爆发打开了微信开店的巨大需求,并开始满足这些需求,但相比同期兴起的“微店”和“口袋通”,由于平台思维的影响,工具价值还不够极致,错失了成为微信开店工具领导者的机会。

    4.谁都可以补充。你会做减法吗?

    很多创业者爱讲大故事,但是商业模式和产品“设计”越复杂,需要整合的资源就越多,做出来的难度就越大。好的项目往往一句话就能说清楚,好的产品往往能从一个痛点快速成长。

    我也犯了同样的错误,比如一开始就想做平台,讲流量的故事;做产品的时候,我要求像淘宝App一样功能齐全,加上聊天和商圈。这些都是典型的“加法”思维。

    其实在资金和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专注做工具,可以成为大公司;把80%的资源放在核心功能上,做到极致快速迭代,以最低的成本试错,从而实现快速发展。

    与我们同期出现的“微店”,虽然只是作为一个工具,只是解决了商家在微信开店和支付的问题,却突然成为各大应用商店的热门应用。2015年获腾讯投资,估值数十亿。这就是“减法”的力量。

    另一个拥有百万商户、年流水100亿的微信开店工具是“喜欢”。在尝试了十个月后,正式宣布不再寻求成为流量“平台”。

    那么,你会做减法吗?

    既然要试错,什么时候该坚持,什么时候该放弃?

    想和做的差距巨大,因为看似自洽的逻辑,往往是建立在很多需要市场检验的假设之上的。

    在推广产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批发商不愿意在网上公开底价,怕冲击线下代理商,而我们的平台流量又无法帮助他们产生大的增量,批发交易也很难完全在网上完成,所以总是无法形成有成功案例的示范效应。

    我们走过了“让用户了解我们”、“让用户认同我们”、“让用户看到很多人在用”这几个阶段,却很难突破“让用户看到成功案例”这个最重要的环节。

    这一刻我该坚持还是放弃?今天,我会选择放弃,但当时,我选择了坚持,并为这种坚持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又花了半年时间,几百万美元。

    原有产品已经错过时间窗口,新的转型方向始终难以达成共识。甚至他们选择做外包项目来维持团队的生存,最后决定解散团队。

    回过头来看,我的经验是把资源集中在核心需求点上,快速投入市场验证。如果你的想法是对的,执行力足够强,短期内用户增长很快,留存率也很高,所以你要坚持下去,耐心等待市场爆发的那一天。

    6.你总想帮别人转型,却注定失败。

    起初,我们希望借助移动互联网的大潮,帮助中国数百万线下服装批发商转型,拥抱线上线下融合的商业模式。

    但问题是,它们的衰落本质上是传统的批发分销方式正在被去中介化的电商模式所取代。

    所以我们的事业看起来很“伟大”,充满了“情怀”,实际上违背了脱媒的大趋势。

    7.开门最重要的是什么?

    家政需要七样东西,柴米油盐酱醋茶。那么创业需要什么呢?很多创业者不懂技术,以为找几个好的技术人员就能创业,其实还不够。

    我认为开门最重要的三件事是好创意,好产品,好公关。

    战略永远比战术重要。你想错了,就做不好。

    产品的简单易用比任何宣传都有说服力。没有好的产品,好的创意是无法拥有的。

    社交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的战场,每一个10w+都像“原子弹”一样帮你挽回千军万马。

    你的团队能“想”、“做”、“说”吗?

    8.猪一直躺在风里,但你能抓住风吗?

    谁都想成为躺在风口上的猪。问题是,就算你真的找到了风口,你迟早也要趴在上面。太早了,市场要三五年才能爆发,你就成了烈士;太晚了,几头猪已经被卡在空中了,而且位置比你好,块头也比你大,风来了对你来说不算什么。

    在热播剧《剃刀边缘》中,马伊俐对文章说,“有一种胜利,是从苦难中来的”。

    创业也是如此。你提前卡住了,然后还要“忍”到风吹来。这样熬下去,至少一年,也可能两年,靠什么?通过现金流。

    业务收入,风险投资,现金流能活下来。你有创收的能力吗?你有能力换钱吗?

    9.墨菲定律无处不在。你担心的事情会发生。如何自救?

    一旦开始创业之旅,就像“超级玛丽”一样开始了入坑之旅。不确定是唯一确定的,任何一个踏板空都可能是游戏结束。

    “墨菲定律”说的是,你担心的事情必然会发生。拯救自己的唯一方法就是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果发生意外,还有b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