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部《乐记》,但都死于秦末战乱,只剩下五经。对六艺有两种看法。一个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大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另一种说法是六经:《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景悦》和《春秋》。
四本书
《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文章,南宋以前从未单独发表过。据说是孔子的弟子曾参(公元前505-434年)写的。从唐代韩愈、李敖提倡大学(和中庸)到北宋,甚至称之为大学,是孔子的遗书,一个进了德门的初学者。然后到了南宋,朱继续修行心学,于是把《大学》从《礼记》中拿出来,和《论语》、《礼记》进行比较。据朱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学者程颐介绍,《大学》是孔子及其弟子留下的遗书,是儒家学说的入门读物。因此,朱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之一,南宋以前从未单独刊行。照例认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公元前483年-公元前402年)写的,史书孔府说子思写的是《中庸》。从唐代韩愈、李敖提倡中庸(和大学)到北宋,甚至认为中庸是“孔子教与学”的一种方法。然后到了南宋时期,朱继续向《礼记》学习,进而从《礼记》中提炼出中庸之道。从中庸和孟子的基本观点来看,基本是一致的。但现存的《中庸》在秦时已被儒生修改,大致写于秦统一天下后不久。所以每篇文章都和大学不一样。而不是以正义开头的两个字作为题目,而是对文章的总结。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书。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字丘,,春秋时期山东曲阜人。儒家的创始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对中国脑文化的成长影响深远。《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由孔子的学生及其复译者记录整理。《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学艺术等诸多方面,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从表现手法上看,《论语》是典型的散文,语言简练,形象生动。在编排上,《论语》没有苛刻的编纂体例,每篇都是一章,每一章都是一章。章节之间没有紧密的联系,只是粗略分类,出现重复章节。到了汉代,有三个版本的《论语》(20)、《论语》(22)、《古文论语》(21)。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古文论语》整理编辑了一本新书,并加以注释。郑玄注播后,《论语》《文言文》逐渐失传。后世的《论语集注》版本主要有:三国时魏的《论语集注》、南北朝时梁黄侃的《论疏疏》、宋代的《论语集注》、朱的《论语集注》、清代刘宝南的《论语正义》等。宋代赵普说“《论语》治天下半”,可见《论语》表现了极大的孝道。
《孟子》是一本记录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书。孟子(约公元前372- 289),本名玉子,生于战国中期的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离孔子的田园曲阜不远。他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和孔子一样,孟子也曾带领学生游历过魏、齐、宋、鲁、滕、薛等国,并一度担任的客座公使。因为他的政治主张没有孔子的重要,所以他回到家乡召集弟子讲学,和万章等学生一起著书,说“序诗书,解仲尼之意,写孟子七篇。”(《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赵琪在《孟子字帖》中将《孟子》与《论语》相提并论,认为《孟子》是“仿圣人之作”。因此,《汉书·文艺志》虽然只把《孟子》作为一部子书,但在汉人的心目中,它实际上已经被当作一部辅助“经”的“传记”书了。汉文帝将《论语》、《孝经》、《孟子》、《尔雅》命名为“传记医生”。到了五代末期,后蜀之主孟尝君命人在十一部经上刻石,其中就有《孟子》,这大概是孟子第一次被收入“经”中。到了南宋孝宗时,朱编的《四书》被收入《孟子》,孟子正式被提升到异常高的地位。元明以后,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文人必备的学问。
五经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诗歌305首。《诗经》有三部:体、雅、颂。其中,风包括《国风》十五首,诗一百六十首;雅分“雅”和“雅”,诗105首;《周颂》、《鲁颂》、《商颂》共有40首。
《诗经》共收诗311首,其中盛诗6首,只有标题无内容,现存诗305首。到了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大量乐谱丢失,仅存的歌词被编入《诗经》。先秦叫《诗》,或者整数叫《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原名《诗经》,一直沿用至今。
指纹密码锁哪个牌子质量好(推荐一款安全性和便捷性更高的智能门锁)
六艺。
六艺有两种理论:
第一种
六艺分别是礼、乐、射、御、书、数。《李周鲍氏》:“以道养社稷之子,乃教学六艺:一为五礼,二为六乐,三为五射,四为五令,五为六书,六为九数。”周代贵族子弟教育六题。“艺术”就是“艺术能力”。即礼、乐、射、御、写、数。礼包包括政治、道德、爱国、行为习惯等。音乐包括音乐、舞蹈、诗歌等;射击是射箭技术的训练;皇家是培养驾驶战车的技能;书籍是素养教育;这个数字包括自然科学和宗教的教授,比如数学。它的萌芽见于夏朝,在商代和周朝逐渐完善。“六艺”教育的特点是文与武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注重年龄和学科水平的差异,而教育则不同。“六艺”中,礼、乐、射、御被称为“大艺”,是贵族从政必备的学问。书和数字被称为“小美术”,是民生日常所需,是小学必修课。当时普通人家的孩子只给予“小艺”的教育,只有贵族的孩子才能接受完整的“六艺”教育,完成从“小艺”到“大艺”的系统课程。“六艺”服务于阶级需要,但也反映了教育的普遍规律,对后世影响深远。“李周。地方官员。《抱石》:“宝黛掌谏王之恶,而以道养国之子。是教的六艺:一是五礼,二是六乐,三是五射,四是五控,五是六书,六是九数。”“明朝历史。《选举纪年》:“学生一旦专治,则以礼、乐、射、御、书、数等分科教授,以实用而有才,顽固者必望而却步。”
第二种类型
六艺即六经,称为易、术、势、理、越、春秋。六经的名称最早出现在孔子《礼记·经解》的文字中,也出现在庄子的书中。涵盖为夷、蜀、史、李、岳、春秋。后来秦朝焚书,琴书失传。只留下一部《乐记》,编入《礼记》,后来定名为《五经》。
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诗、书、礼、变、春秋”。在此之前,还有一部《乐记》,合称为《诗、书、礼、乐、变、春秋》,这六部书也称为《诗、书、变、春秋》。
客服微信:(181628402)本文链接:https://www.n5w.com/281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