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博
来源| Xiou。com
创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如果你准备好了,欢迎你先看看这10条来自“创业失败者”的经验。
“Text”
你擅长的是“工作”,在低风险的平台上执行领导意图。这种能力和创业需要的能力完全不同——创业需要颠覆性思维。
创业,弄不好就是“外伤”。
在这篇文章里,我能告诉你的“学”,其实是交了200万学费学到的一课。
创业不是闹着玩的,失败的成本极高。
离开银行创业一年多,投入现金200多万。如果算上我本来可以投资上海房产的机会收益和离职后损失的几十万年薪,损失高达500万元!
你真的想创业吗?
说说我第一次创业的“意外”。
回到2012年,移动互联网创业如火如荼——李开复和薛蛮子在微博疯狂粉丝,36Kr和胡玮炜每天推送创业团队的成功故事,创业大街上每天都有创业活动…
如果不创业,我能对得起这些聒噪的人吗?
于是,我辞掉了招商银行总行的工作,开始了互联网创业之旅。
2013年初,我回到上海,通过各种方式认识了很多互联网公司的年轻人,告诉他们我想做的事情,慢慢的聚集了一个有眼光有激情的小团队。
6月,项目正式上线,国庆前后推出两款app。2014年春节前,北京和上海两家知名风投已经口头承诺投资。创业的前半段似乎还不错。
但下半场形势逆转。
春节过后,一家VC说不投了,另一家尽职调查后也没投。这个时候我的团队已经到了15个人,告诉我运营成本很高,我只好硬着头皮去筹集资金维持团队运转。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我们的产品已经赢得了几万用户,但是很难形成闭环交易,只好寻求转型,但是时间不多了。
2014年8月,我决定解散团队。
至此,耗时一年半,投入200多万,经历了很多坑,才明白“创业不是你想创造的,而是你想创造就能创造的”。创业其实是一门学问。
只是这个学科的学费有点高,花了我200万。
如果我2013年用这两百万在浦东买两套房子,现在应该值五百万以上。
虽然输了,但我不后悔创业。
如果可以重来,我会换个玩法,让同样的投资产生10倍的价值。
我相信所有的经历都会对未来产生积极的影响,除非你再也没有东山再起,你不知道怎么了,你害怕了,你投降了,那才真的是不可挽回的失败。
相反,失败只是一个美好的伏笔。
大老板成功故事的背后,通常都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意外”。试着犯错,试着正确。
这就是创业不得不面对的残酷事实:成功是偶然,失败是常态。
你有一颗接受失败的大心脏吗?
以下是我用200万真金白银买的“十学”。请大家一起学习。
01:你的想法不管多好,都大概率一文不值!
我和很多第一次创业的人一样,一开始觉得自己的想法很好,甚至在和投资人聊项目的时候要求对方签保密协议,但实际上最初的想法并不会真正对大多数创业者产生价值。
当你有一个想法的时候,通常会有1000个人想到,但真正做到的只有100个人,其中10个人做得很好,只有两三个人笑到最后。
这就是创业的“漏斗模型”。
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你的想法再好,也有很大概率是一文不值的。
更何况,成功的创业公司往往是经过多次转型才成功的,这已经不是最初的想法了。
所以,你要回答的问题是:你是谁,为什么在这件事上你更容易成功?
02:你的ppt做的很牛逼,但想靠这个融资不可能!
如果你不是明星团队,不是连续创业者,你很难靠一张ppt去找专业投资人融资。
我们经常看到的融资阶段,如种子轮、天使轮、A轮,通常对应你创业初期的三个阶段:想法阶段、验证阶段、复制阶段。
种子资金通常来自自己,但也可能来自与你熟悉的朋友和家人。
Demo就是用这点小钱做的,用户数量少但是数据增长快。模型得到初步验证,你自然会欢迎专业VC的天使轮投资。
当你的用户数量持续增长,你确定你的模式已经得到验证,可以花钱复制的时候,A轮融资自然会帮你实现梦想。
我的错误是,在想法得到验证之前,组织了完整的团队,租了5A的写字楼,消耗了太多的种子资金。
创业团队用手脚为梦想投票,职业投资人用金钱为你的梦想投票。这些陌生人信任哪里?是你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03:你会干活没用,你会败在思维并没有什么高度!
如果你创业前在大公司工作,没有真正参与过创业的过程,你会很危险。
因为成熟的平台通常都经历过“从0到1”的过程,而“从0到1”和“从1到n”从策略到玩法完全不同。
你擅长的是“工作”,在低风险的平台上执行领导意图。这种能力和创业需要的能力完全不同——创业需要颠覆性思维。
回到我自己——BAT这些平台公司的成功,让我看到了平台思维的巨大想象空间空,所以我觉得在PC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转换的过程中,有机会形成一个新的平台。
最初的想法是将线下服装批发市场的百万商户搬到手机上,建立移动服装垂直领域1688。
但实际上,这种简单的“搬迁”模式并不具有颠覆性。
虽然我们后来看到社交网络的爆发打开了微信开店的巨大需求,并开始满足这些需求,但相比同期兴起的“微店”和“口袋通”,由于平台思维的影响,工具价值还不够极致,错失了成为微信开店工具领导者的机会。
04:“加法”谁都会,你会做“减法”吗?
很多创业者爱讲大故事,但是商业模式和产品“设计”越复杂,需要整合的资源就越多,做出来的难度就越大。好的项目往往一句话就能说清楚,好的产品往往能从一个痛点快速成长。
我也犯了同样的错误,比如一开始就想做平台,讲流量的故事;
做产品的时候,我要求像淘宝app一样功能齐全,加上聊天和商圈。
这些都是典型的“加法”思维。
其实在资金和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专注做工具,可以成为大公司;
把80%的资源放在核心功能上,做到极致快速迭代,以最低的成本试错,从而实现快速发展。
与我们同期出现的“微店”,虽然只是作为解决商家在微信中开店和支付的工具,却突然成为各大应用商店的热门应用。2015年被腾讯投资,估值几十亿。
这就是“减法”的力量,另一个拥有百万商户、年流水100亿的微信开店工具就是“Zan”。在尝试了十个月后,正式宣布不再寻求成为流量“平台”。
那么,你会做减法吗?
05:既然要试错,可什么时候该坚持,什么时候该放弃?
想和做的差距巨大,因为看似自洽的逻辑,往往是建立在很多需要市场检验的假设之上的。
在推广产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批发商不愿意在网上公开底价,怕冲击线下代理商,而我们的平台流量又无法帮助他们产生大的增量,批发交易也很难完全在网上完成,所以总是无法形成有成功案例的示范效应。
我们走过了“让用户了解我们”、“让用户认同我们”、“让用户看到很多人在用”这几个阶段,却很难突破“让用户看到成功案例”这个最重要的环节。
这一刻我该坚持还是放弃?今天,我会选择放弃,但当时,我选择了坚持,并为这种坚持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又花了半年时间,几百万美元。
原有产品已经错过时间窗口,新的转型方向始终难以达成共识。甚至他们选择做外包项目来维持团队的生存,最后决定解散团队。
回过头来看,我的经验是把资源集中在核心需求点上,快速投入市场验证。如果你的想法是对的,执行力足够强,短期内用户增长很快,留存率也很高,所以你要坚持下去,耐心等待市场爆发的那一天。
06:你总是想着帮别人转型,但你注定是失败的!
起初,我们希望借助移动互联网的大潮,帮助中国数百万线下服装批发商转型,拥抱线上线下融合的商业模式。
但问题是,它们的衰落本质上是传统的批发分销方式正在被去中介化的电商模式所取代。
1688和淘宝受到来自供应链和消费者的强力挤压,形成线上线下的巨大差价,而传统分销和电商模式是完全不同的玩法,需要完全不同的能力。转型就是左手打右手,充满矛盾。
所以我们的事业看起来很“伟大”,充满了“情怀”,实际上违背了脱媒的大趋势。
07:你知道开门最重要的是哪几件事?
家政需要七样东西,柴米油盐酱醋茶。
那么创业需要什么呢?很多创业者不懂技术,以为找几个好的技术人员就能创业,其实还不够。
我认为开门最重要的三件事是好创意,好产品,好公关。
战略永远比战术重要。你想错了,就做不好。
产品的简单易用比任何宣传都有说服力。没有好的产品,好的创意是无法拥有的。
社交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的战场,每一个10w+都像“原子弹”一样帮你挽回千军万马。
你的团队能“想”、“做”、“说”吗?
08:猪已经趴在风口了,可你能撑到风来吗?
谁都想成为躺在风口上的猪。问题是,就算你真的找到了风口,你迟早也要趴在上面。
太早了,市场要三五年才能爆发,你就成了烈士;
来不及了,几头猪已经被卡在空中了,而且位置比你好,块头也比你大,等风来了对你来说也不算什么。
在大热剧《剃刀边缘》中,马伊俐对文章说,“有一种胜利是从苦难中来的”,创业也是如此。
你提前卡住了,然后还要“忍”到风吹来。
这样熬下去,至少一年,也可能两年,靠什么?通过现金流。
业务收入,风险投资,现金流能活下来。
你有创收的能力吗?
你有能力换钱吗?
09:墨菲定律无处不在,你所担心的就会发生,如何自救?
一旦开始创业之旅,就像“超级玛丽”一样开始了入坑之旅。
不确定是唯一确定的,任何一个踏板空都可能是游戏结束。
“墨菲定律”说的是,你担心的事情必然会发生。拯救自己的唯一方法就是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果发生意外,还有b计划。
举个例子,当我接触了十几家机构,有两家风投表达了口头意向的时候,我很担心这两家有没有可能都不投。那我的资金链就断了。
果然不出意料。担心什么就来吧。
但如果我们同时和40-50家风投沟通,10家机构有投资意向,最后投资中标的概率会大很多吗?
创业需要all in,但创业不是赌博。
你需要在每一件重要的事情上全力以赴,目的是不断增加和提高胜率,直到你赢!
10:速度决定高度,时间决定空间!
最后,重要的事情说几次也不为过。
速度!速度!速度!时间!时间!时间!
互联网创业极其残酷。在一个细分领域,往往只有前两名才能活得好。一旦你成为领导者,所有的资源都会为你聚集。相反,一旦时间窗口关闭,机会就会迅速归零!你够快吗?
如果这一切已经吓到你了,那你真的不适合创业。
相反,我要祝福你,你会比我收获更多。
创业一路顺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