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 欢迎光临可关玩日记,免费分享生活知识及创业资讯
  • 程序员腾讯(腾讯程序员能干多久)

    程序员腾讯(腾讯程序员能干多久)

    昨天,我在脉脉上看到了一个,哦不,一批相当令人惊讶的故事。

    有一个腾讯的程序员,因为工作中不争不抢不偏袒,没有处理好和领导的关系。经常被领导说虚伪清高,处处针对他。大坑小坑都是他的坑,大奖小奖都是别人的奖,于是他一怒之下去了裸辞。

    裸辞过得很开心,他的求职过程令人心碎。

    他没想到,三个月后还是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失去收入后却倍感压力。

    有一次偶然和一个外卖小哥聊天,觉得送外卖也很有意思,决定体验一下。

    没想到工作一段时间后,他发现送货收入还不错,工作一个多月就赚了2周多。

    他觉得现在还不错。他靠送外卖养活自己,至少不用处理麻烦的人际关系。

    “裸辞”程序员兄弟晒订单

    有人可能会说,就编阿秀吧。腾讯的程序员就不用说了,哪怕是普通大厂的员工,很多都是名校毕业,赚的盆满钵满。他们再怎么努力也找不到好工作,不太可能送外卖(不歧视)。

    我本来是这么想的,但是我查了一下,发现很多互联网人在裸辞下岗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由于生计所迫,他们都从事外卖、快递、滴滴司机、便利店理货员等工作…

    孙莉一边应聘一边送外卖。

    深圳有个产品经理叫孙立。下岗后一直没找到工作,没有收入,只能去送外卖。他经常上午去面试,面试完回到村里的出租屋,下午和晚上送饭。

    他说送外卖很辛苦,山穷水尽也不会做了,但是吃饭就没那么在乎了。好在现在外卖单比较多,一天能赚200~400。送外卖的收入基本可以抵消房租和日常开销。

    宋下岗半年后去了一家便利店当理货员。

    还有一个叫“宋”的网友,下岗半年多了,还没找到工作。他闲了几个月,开始慌了,于是在便利蜂(一家便利店品牌)找了一份理货员的工作,一个月收入7000多。

    他说虽然这份工作赚的不多,但是他心里并不累,不像以前,天天打鸡血,终于有了大梦想空。他还觉得自己很幸运,下岗的时候得到了补偿,但是两个月后他的老东家就毁了,后来走的兄弟连补偿都没拿到。

    在老虎的机器人上,XXX总是晒快递单。

    还有一个35岁的哥哥,一年前是XXX,月薪2W。还获得省委宣传部颁发的“先进工作者”荣誉,某公司“亚太区社交媒体传播金奖”。后来,他以前的老板破产了,他也失业了。

    这位兄弟每天扔简历,搜过去的人脉,还是没办法,只能送外卖。他说目前还不错。只要他勤快,一个月能赚1W左右。

    他还反思道:一个35岁的人没有什么特殊技能。在职场上,他绝对是“狗不理”的一类,无法回收。

    ……

    看了这些人的经历,我发现他们普遍有一个特点。虽然他们普遍降了薪,进入了一个不如以前“体面”的行业,但他们更踏实,更有韧性,活得更透明。

    我想,这些人之所以越来越通透,正是因为他们见过世面的艰辛,认识到了人生的诸多悖论。许多不切实际的想法和期望都在这个时候被抛在了脑后。

    01.
    面子陷阱:你的任务是活下去,扎进土里才能开出花来

    职业生涯中期,你最大的任务就是生存。

    到了这个年纪,你要扔掉所有青春的矫情,只要是有利于你成长进步的,不管多脏多累,都要尽量捡起来。

    一位网友在孙俪的帖子下面评论:如果送餐,遇到老同事老朋友,不觉得尴尬吗?

    孙俪回答:我不能吃任何食物,所以没时间去想。

    有人问这样的问题,我一点也不奇怪。在我们人类社会,很多人看重面子胜过天。

    但也正是如此,很多人已经原地踏步很久了,觉得做这个太低级,做那个太不争气,处处“面子”“活”着。

    尤其是到了中年,很多人会凭借自己的资历和职位,拒绝接受新的知识,拒绝向别人学习,拒绝干脏活,拒绝坦然面对自己的错误。

    说白了,你还是很累面子,但是面子不仅可以吃,还会阻碍你的成长。

    就像任说的,重要的不是面子,而是生存。

    20年前,现任华为董事会首席秘书的江西盛,去拜访一个县邮政局的局长。推门后,他不敢看对方。他红着脸把材料放在桌子上说:“主任,这是我们公司的介绍。”不等回答,他就跑了出去。

    任在这个时候提出-不要脸才能进步

    任要求年轻员工进入华为。一切从零开始,一切取决于绩效。所以,不管你有多内向,多自大,多懒惰,多虚荣,你都要战胜自己,因为“无耻之徒也能活下去。”

    正是在这句话的号召下,当年进入华为的那些年轻人,从瓜生蛋,变成了抗摔抗撞的虎将中的一员。

    在广西百色县邮局走廊等了2天的胡,有机会上门拜访有关领导;

    在尼日尼亚制造产品的李健费了好大劲才约到了对方的总裁。结果他在总裁门口等了三个多小时。最后人家上厕所,还没见面就被堵在厕所门口。

    河南售后工程师魏曾经和同事在一个冰封的国度干了三天三夜,坐公交车和手扶拖拉机,晚上在矿山和乡村给客户修开关。当他饿了,他就在农民家里吃饭,当他困了,他就在电脑房睡觉…

    工作目前,面朝后。

    就这样,这些年轻人的脸皮变厚了,意志力一步一步变得坚韧,性格也变得粗犷而“黑帮”。

    后来江西出了华为董事会秘书;

    胡成为现任华为副董事长;

    李健曾经创造了一年4亿美元的业绩,连续几年销售额世界第一,成为西非总统。

    魏出任南太平洋地区总裁。

    我越来越意识到,没有成绩支撑的自尊其实是很廉价的,因为就业市场上人们的名片不是你的“硬驱”和“敏感”。永远证明自己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用你的专业能力和表现告诉世界“我可以”。

    02.
    性价比陷阱:资历、级别上去了,性价比却下来了

    尤其是在网络上,这几年35年的危机之所以被热炒,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个性价比陷阱。

    什么是性价比陷阱?

    一方面,随着工作经验的增长,很多人的级别和待遇上来了,但性价比却下来了:

    他们不再是一张白纸,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大大降低;

    由于身体和家庭的原因,他们很难在工作上花更多的时间;

    很多“老人”比自己的领导还老,已经成为难以管理的代名词…

    对于公司来说,有无数更廉价、更有活力、知识结构更新的年轻人,等着替换这些中年人,尤其是那些一般但昂贵的人,公司有充分的理由替换他们。

    “这种人(中年)最容易被淘汰。你的性价比在下降。”

    戴尔亚太区前销售总监张思宏在接受36Kr采访时回忆道,在互联网的冲击下,IT行业整体开始不景气。再加上本土电脑品牌的崛起,老牌外企的蛋糕被瓜分了。双重夹击下,戴尔在中国开始走下坡路。

    为了控制成本,戴尔组织了一次裁员。下岗的人大多是中年人。他们都领导着一个不同规模的团队。他们的精力和学习能力不如年轻人,但却是公司最昂贵的人事资产。

    一个四十出头的中层经理,在戴尔待了八年,被告知要裁员后,茫然地要求赔偿。为了体面,我故意表现得很平静。

    最后,这位员工还是忍不住大声质问张思宏:“你今天做的事没想到有一天会发生在你身上?”

    “可惜他还没看懂比赛,”张思宏说。

    被解雇的员工是他所在部门中年龄最大的,工资也是除经理之外最高的。“我纠结了很久,真的没有办法。”

    张思宏说,他被分配了5%的裁员。如果对方不被杀死,他就会被杀死。

    这个时代的中年人,处境有点尴尬。

    行业发展迅速,公司业务调整频繁。他们很难跟上适应能力下降的时代。当公司面临变革时,它们很容易作为昂贵的认知资产被抛弃。

    另一方面,很多中年人进入管理岗位,离开一线业务。看起来当“官”远不如当专业人士,但可替代性变强了。毕竟管理层来了又走了,但业务骨干一直在。

    我认识一个百度的技术总监,三十出头就当上了一个项目部的负责人,但是有一次喝多了,他说自己慌了。

    因为他走上领导岗位后发现自己脱离了一线,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开会,协调不同部门和产品线的关系和资源。

    也许是因为技术出身,他总觉得这个工作谁都能做。他说,只有做项目,写代码,才能有存在感。他想成为商业领袖,而不仅仅是经理。

    他说你一旦远离一线,就很难再回去。

    例如,技术发展如此之快,以至于在他毕业后的10年里,他接触了十几种计算机语言。

    当他二十多岁的时候,他可以在一周内学会一门语言。现在,他的记忆力和学习热情都不如以前了。一旦他对技术不熟悉,就很难再回到一线。

    当然不是说你要拒绝升职,而是当你被提拔为领导的时候,不要放弃你的专业。不要以为升了管理岗位就上岸了。毕竟管理者来了又走,只有专业能力才会对你永远忠诚。

    03.
    努力陷阱:看十年,势在哪?

    这个时代的聪明人应该明白,人力资源有时候是贫乏的,不一定努力就会有所收获,看不到时代的潮流。他们在错误的道路上越努力,就会死得越快。

    其实职场上混得好的,往往不是三头六臂的铁钻。他们只是抓住了时代的红利,加上一点点个人的努力和勇气,成就了他们百万、千万的年薪。

    说得好听点,是眼光好,胆子大;说白了就是运气好。

    但不管听起来如何,最后的受益者往往是这些能与时俱进的聪明人。

    这就是为什么,要培养看十年的能力,只有知道潮起潮落的地方,才能成功登陆。

    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作家思小牛分享了她第一个导师的故事。

    这个前身,从传统的日本相机制造业,转向快消消费行业经营。很多人不解。毕竟,他以前在那家日本大公司干得不错,所以为什么要花几年时间在一个新的领域重新开始呢?

    他说有一天突然发现身边的年轻人越来越少,部门已经很久没有招新人了。招新人的时候,他要等“老人”走了,才能招一个。他觉得行业没那么好,还不如早点走出转型。

    很多看不清大势的人,不勤奋,不努力。事实上,即使是997,很多公司最终还是倒闭了。

    尤其是近20年来,有很多人踩着时代的节点,年纪轻轻就年薪百万,但也有很多中年人对时代的发展置若罔闻,最后过得并不幸福。

    前者比后者好多少?我想并非如此

    当然,你个人的努力很重要,但也就是“1+1”级别的努力,总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减。

    但如果你得到了时代的红利,那么你的努力就会遭遇“10×10”级的放大。

    时代大潮的声音是不绝于耳的,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时代的声音。很多人走不出来,只是自我麻醉。

    要么相信一个垂死的行业还有机会,要么坚信新行业的先行者会死在沙滩上。

    04.
    人生半坡的中年人,该如何跳出这三个陷阱?

    对生活有直接的态度

    我一直主张对核心采取直接的态度,在成千上万的选择中选择最实用最有价值的一个。

    比如你做一件事,要看这件事有没有价值。如果它是有价值的,你应该不顾一切困难去做。如果没有价值,就不要简单方便的去做。

    很多人的行为路径就是总是做简单的事情而不去想是否有价值,然后后悔。

    2)越有能力的人越不在乎面子。每个祖父都是从他的孙子成长起来的

    3)活着意味着拯救自己,同时毁灭敌人

    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生存下去。在此基础上,你也要思考如何破局。

    有些人需要学习,有些人需要换工作,有些人需要提升知识…你需要什么?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仔细研究你的问题是什么。

    4)无论晋升到什么岗位,都要尽可能熟悉一线业务

    以媒体领域为例。我最近发现很多老板即使不写字不排版,对后台的功能变化也非常熟悉,还能指出稿子的问题。熟悉离不开长期专注。

    甚至有些老板,为了保持对内容和产品的敏感度,在公司矩阵体系之外,开通了自己的个人微信号,勤于发表文章。

    5)及时清醒,立即停止

    当你发现你所在的行业、公司、职位开始不可逆的下滑时,你要尽快做出决定,尽快止损。

    跳过行业,不转岗尽量转行;跳岗,不换线的情况下尽量换岗。这样,你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自己过去的积累。

    6)专业需要终生学习

    7)宽视野、窄切口、深研究

    这句话是著名历史学家赵丽生的学术名言,同样适用于职场。

    意思是一方面要关注大的经济形势、行业趋势、行业标杆,另一方面要选择容易突破和取得成果的小切口,而不是面面俱到,研究得越深入越好。

    了解你自己

    天地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而找到这个位置的前提是认识自己。

    你要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想要什么,可以放弃什么。每个人的工作都不可能尽善尽美,所以不必苛求自己。

    9)只是小孩子容易受委屈,这个世界不欠你什么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没必要轻易受委屈。比你优秀的人很多,比你差的人也很多。整天想着社会怎么对不起你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路是自己选的,世界不欠你什么。

    举个简单的例子,有的人40岁了还单身,有的人20多岁就成了单亲,但大家都是那样过来的。

    与其花时间抱怨,不如想想怎么解决问题。

    人生中途,我们每个人都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我们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而做的能力却越来越小。

    19世纪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在不朽名著《战争论》中谈到将军的作用时说。

    “在茫茫黑夜中,你应该能发出内心的微光。”

    借此机会互相鼓励,人生如修行,也希望正在挣扎挣扎的你,也能在黑暗中生出自己的“内心微光”。

    *关于作者

    阿秀,追求“句秀、骨秀、灵秀”的文字梦想家,热爱码字的个人管理专家,36Kr特邀作家,多篇文章收获全网数千万阅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