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江来源|记者站
(ID:jizhezhan001)
出版了三年的《李翔知识内参》宣告结束。
5月25日,《李翔知识内参》团队发布谢幕通知,称今天是栏目更新的最后一天,并表示:江湖见。
资料显示,李翔知识内参于2016年6月上线,前身为李翔商业内参。当时罗振宇的收购是试图在内容创业领域倡导内容付费的口号,《李翔知识内参》是试水拿到订阅的拳头产品,以期为内容付费开个好头。
李翔是中国最好的商业记者之一。历任《财经天下周刊》主编、《时尚先生》执行主编、《经济观察报》主编,报道过马云、王石、柳传志等多位著名企业家。
“李翔知识参考”还贴上了“马云是第一用户”、“罗胖参与”的标签。第一年订阅付费,年费199元。
然而,知识付费最终被证明是一个伪命题。
仅仅一年后,我得到了拥有9万多订户的李翔商业内参,而且是免费的。因为后者得到了宝马的赞助,走上了广告商买单的传统方式。
此外,李翔本人也不再只是一个专栏作家的“u盘”生存状态,而是转而加入团队,成为主编。
直到现在,是停止观看。
行业共识,内容制作不仅是技术活,也是手工活。
而用户愿意为阅读付费,核心原因是其内容的实用性稀缺性和不可替代的吸引力。但是内容从业者都明白,一篇高质量的文章,只要有足够的时间是没有压力的,但是要达到每篇文章付费的程度,就特别难,甚至不现实。一旦掺水,用户会很快弃之不用,感觉上当受骗。
根据公布的订阅说明,李翔知识内参每周更新6次,一年52周不间断更新。启动之初,外界就有声音认为,这些手稿不太可能都是李翔一个人写的,更多的会由李翔团队来完成。但是,其他人员的含量水平,即使不低,也很难完全达到李翔的标准,这是未知的。
更有甚者,《李翔知识内参》主打李翔个人IP。
事实上,除了李翔知识内参推出之初的火爆,后续逐渐不那么响亮。在移停之前,业内有消息称,李翔商业内参的订阅数据有所下降,内容打开率也在逐渐降低。同时内容质量也没有预想的那么深入,“像走马观花”。
在今天的公告中,李翔还表示,“李翔知识内参”一天更新五次,一年365天不间断,所以他一个人肯定做不到。此外,李翔还介绍了他的团队的组成,除了他之外,还有三名编辑。
其中,《李翔知识内参》停播后,一位编辑将加入已获APP的人文学院,负责课程开发和编辑,另外两位编辑将加入每天听这本书的队伍。至于李翔的后续工作,则没有透露。
李翔知识内参这种具有标杆意义的内容付费栏目,最后只坚持了三年,付费期不长,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内容付费这条路确实很难走。
此前,李翔自己也承认了这一点。现在知识付费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免费支付可以给平台带来流量,但付费远不如这个。
对于内容生产者来说同样痛苦。
一旦选择付费阅读,就意味着告别这些流行的传播方式。付费订阅后,阅读量在串联下降,大量掉粉在所难免。“先付费后阅读”的消费模式也充满了不确定性。如果用户阅读后达不到预期,有一天粉丝可能会逃离或者从其他渠道寻找内容,这将逐渐降低作者文章的阅读次数和粉丝转化率并增加空,也破坏了作者和粉丝之间的纽带和粘性。
你想传播的内容是不能收费的。要收费的内容不能传播。这种局面,很难打开,《李翔知识内参》也未能突破。
就连罗振宇本人也早就不再为内容付费了。要知道,在某些人眼里,他所谓的知识阅读就是骗局。
现在,我更热衷于培训,这被称为知识服务产品获得大学。看付费栏目,因为碎片化,学不到东西,所以来上课,系统停。很难说这项研究的效果如何。
好久没听说有新的融资入市了,但是少年在今年4月拿到了数千万人民币的A轮融资。对于向职场人和中年人推销知识的焦虑,可能是一种伪需求,但对于家长来说,把孩子推销出去,不输在起跑线上,不失为一个好主意。
不仅赛道被悄然改变,在罗振宇摇旗呐喊内容付费后,业内众多内容平台也纷纷涉水而入。36Kr、钛媒体、喜马拉雅、知乎、Fen-A等都推出了相应的知识付费产品,但到目前为止,发展一直不温不火,很多都维持运营状态,试图转型变革。
知乎CEO周源曾坦言,在过去的三年里,没有一棵树能长到天上去,也没有一个红利能永远持续下去。
他说,现在知识付费出现了“三低”,复购率更低、完成率更低、使用时间更短。无论两年前多么容易,现在这条路都不容易。我们必须走一条新路,找到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周源表示,从市场角度来看,知识付费领域的公司已经开始转型。有的开始了线下培训和沙龙,有的开始了远程教育,有的从知识转向了相声、评书等娱乐节目。简而言之,大家都在重新调整坐标:教育向左,娱乐向右;往上看是线上,往下看是线下;或者向内抓内容质量,或者向外拓展服务;要么专注垂直领域,要么搭建综合平台。
不难预见,对于知识付费平台来说,或许李翔知识参考的暂停只是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