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武汉乡村旅游景区,一半以上的管理层都是“75后”、“80后”掌舵。在“年轻派”的指导下,网络名人中的一批景点和项目破土动工,年轻游客的数量大大增加。更多的景区正在打造适合大学生的文化旅游创业圈,武汉乡村旅游唱响一曲《青春之歌》。
一半的乡村景区由“年轻人”负责”[S2/]
目前,武汉市有31家3A级以上乡村旅游景区。统计显示,其中一半以上是“75后”和“80后”。例如,木兰草原景区总经理聂权出生于1988年,吴韵山景区总经理王连杰出生于1989年。他们带领的团队都是“90后”,最年轻的营销经理出生于1997年。
聂权高中毕业后赴澳大利亚留学,获得迪肯大学金融与管理双学位。受父亲乡土情结的影响,聂权于2014年回到黄陂,开始管理运营景区。2017年,聂权斥巨资深挖花木兰核心文化,携手专业公司打造《云中花木兰战歌》大型实景演出,使景区2018年游客量达到156万人次,外地游客比例达到60%。
同样是“80后”的王连杰,通过打造留学后的网络名人旅游产品,打破了吴韵每年只有30万游客的僵局。“经过调研,我认为产品定位过于单一,营销策略和方式需要与时俱进。”在王连杰的带领下,年轻的团队先后开发了恐龙谷、冰雕博物馆、蜡像馆、玻璃天桥、玻璃漂流等旅游产品。2019年,率先在景区尝试的Tik Tok话题《醉花季》上线后,不到一个月观看量突破6000万。在过去的四年里,吴韵风景区的游客数量迅速增加,成为中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年轻派”的领导人不仅继承了自己的事业,也有带动村民共同致富的决心。木兰草原景区的开发,让周围5000多名村民靠吃旅游饭致富。人均年收入已跃升至人均5万元以上,部分家庭年收入80万元。“扶贫要从输血转变为造血。”聂权说,景区不仅接纳了村民就业,还组织了56名农民到乌镇学习经商,到义乌学习商品采购、运输、包装、销售。回来后,农民主动参与景区经营。聂权也很受鼓舞。“我们把这里变成了绿水青山,也变成了金山银山。”
游客中的年轻面孔成倍增加,猛增
木兰天池景区暑假期间,16 -35岁的年轻游客猛增50%。“互联网时代,景区应该利用大数据来迎合未来的主流消费群体。”木兰天池景区负责人、“80后”曹健说。
2004年,曹健大学毕业后继续深造,获得清华大学高级管理人员EMBA硕士学位。曹健在担任木兰天池景区负责人期间,带领团队不断升级发展景区,开发了寿泉、玻璃栈道、玻璃漂流滑道等旅游产品,受到年轻游客的喜爱。
武汉花博会是中国知名的“网络名人小镇”。由马鞭草、豚草、欧洲玫瑰和绣球花组成的花海吸引了大批年轻游客和动漫爱好者前来赏花和拍摄。花博会“掌门人”徐江说:“花博会网上名人小镇有了自己的流量,带动了乡村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带动了销售,也迎来了更多的年轻游客。”统计显示,在花博会的游客中,16 -35岁的游客约占80%,截至今年8月已接待青年游客120万人次。
景区成为吸引大学生创业的新热点
8月20日,湖北美术学院应届毕业生、青岛姑娘刘虹在武汉两湖都市农庄自酿米酒并拍摄视频。她的公司也是一家大学生创业公司,主要致力于文化创意产业和项目的培育。
公司负责人陈科说,去年5月,公司入驻梁湖农场,农场直接免一年租金,后续租金在合同期内打八折。目前公司有20多名大学毕业生一起创业,希望吸引更多的农村手工艺人、文化人才、非遗传承人加入进来,打造“农村创业梦工场”。
武汉两湖都市农场创始人曾宪勤,1972年出生于江夏五里界。通过自己的努力,她把一个只有两个人的小餐馆变成了一个可以容纳1000人的大型农家乐度假村。曾宪勤现在更多考虑的是,如何让更多下乡的年轻人扎根乡村的沃土,共同振兴乡村旅游。
支持大学生回乡创业,凤娃古寨也是不遗余力。2017年,峰娃古寨创始人于红梅设立了100万元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为返乡大学生提供支持。
于红梅出生于1977年。她七岁就挣钱养家,有了二十多年的拾荒生涯,直到从收购旧桶中发现商机,发了大财。10多年前,于红梅完成了数百栋旧房的拆除重建,将修缮后的古建筑和民俗产品打造成为湖北最大的明清古建筑文化体验园——凤娃古寨景区。
于红梅的励志故事也激励着年轻人回乡创业。现在,在凤娃古寨景区的民俗一条街上,有大学生返乡开民俗商店,制作创意礼品出售;也有擅长陶艺和绘画的大学毕业生,在景区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
本文转自: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