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过去的百团大战,单车共享,到现在的瑞幸,通过补贴烧钱大战获得用户,一直被视为互联网公司拓展客户的标准。
电商作为互联网的主战场,补贴这一把火,也是功不可没的。
但是现在的靠山已经不是当初争取大量用户的蓝海市场了。在互联网下半场,获客成本越来越高,用户推广逼近瓶颈的情况下,补贴的意义也不同于以往。
虽然环境变了,但我们会发现,仍然有很多企业,为了追求短期的市场扩张,仍然在蒙眼狂奔的道路上,钱洒出来了,却没有回音。
更有甚者,只是为了砸钱而砸钱,完全无视用户需求,完全没有全局头脑,也没有吸取任何教训。
虽然过去有许多著名的案例,但“补贴”在某种程度上被污名化了。但是,这并不能否认补贴的意义。
就像去年聚划算第一次推出的几百亿补贴,虽然从外表看起来不赚钱,但推出后一直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一直在吸纳更多的圈子,扩大市场天花板。作为目前的战略IP,在巨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巨聚划算事业部总经理刘波曾表示,大巨聚划算推出100亿补贴的原因很简单。通过100亿级真金白银补贴,聚划算产品品质做到了最低价,让消费者真正买到了便宜的品牌产品,重点还是在为人服务上。
而且聚划算从一开始就参与全国关注项目,与其他领域的头部平台或IP互帮互助,联手打造1+1 >;2的效果
比如哔哩哔哩的跨年晚会,再到电视媒体上的江苏卫视、北京卫视、黑龙江卫视、河北卫视的晚会,都有聚划算冠名的身影,明星带货精准出击年轻人市场。
到今年春晚,聚划算补贴再次亮相,成为独家电商互助伙伴,继续攻占年轻下沉市场。
总的来说,从12月12日启动100亿补贴到现在的三个月,聚划算的每一次亮相几乎都与“100亿补贴”牢牢捆绑在一起,这也让大众对聚划算100亿补贴的形象倍加深刻。
现在疫情时代,推出爱心助农是划算的,也有数百亿的补贴介入,帮助滞销农民解决销售的逆境;对于homebody来说,“homebody杀毒”流量也适时推出,显示存在感。
细看这几百亿补贴的场景,不难发现聚划算一直站在用户的角度,紧跟年轻、下沉等不同圈层用户的需求,实现通用结构,进而产生更强的体量发酵和更大层次的带货效应。
同样,3月8日国庆,作为疫情的第一波,高性价比的补贴也不会缺席
简单来说就是超低价补贴政策,包括雅诗兰黛、cpb、娇兰、秘密、冠军、星巴克等1200个超级品牌,低至8折。
说的再详细点,神仙水低至700多,维密bra不外乎100,小黑瓶买一送一,绝对堪比海淘福利。
之所以划算,是因为它敢这么低,也是因为它有自己专属的砸钱逻辑,让商家也有足够的利润空实现降价,对平台有信任;对消费者也是实实在在的优惠,让用户不用比价,不用担心。
目前:疫情面前,补贴成为定心丸
反观另一方面,受疫情影响,更多实体企业的产品被迫提价。归根结底,产品是供需失衡造成的。
虽然客观来说,人们的消费也会收紧,但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只会对那些打折的流量更加敏感,也需要平台的补贴。
聚划算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的,也可以称之为“定心丸”效应。
毕竟在黑天鹅频发的情况下,中小企业本身就不堪重负,基于生计考虑不可能有什么大的提升。
大浪淘沙,能做的只有实力雄厚、资金雄厚的大玩家。
补贴对于电商行业的成长一直是不可或缺的,但对于更多的企业来说,补贴仅仅停留在价格层面。
聚划算的算盘显然更长。自去年推出100亿补贴以来,一直到现在都没有突破,聚划算负责人表示会继续保持。
从聚划算之前的一系列流量可以看出,几百亿的补贴不仅会出现在同一个普通的购物节上,全国的社会问题和热点都离不开聚划算,聚划算也比较敏感,也通过标题抓住了年轻和大众市场。
通过关注抓取这些用户,聚划算的下一步就是把他们变成真正的用户,而要实现这一切,最靠谱、风险最小的玩法就是围绕价格。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一直强调数百亿补贴的作用。事实上,在100亿补贴出台之前,阿里此前的购物节、聚划算节也包含了“100亿补贴”的体现。
货女推出零担产品,谁来抢蛋糕?
据统计,聚划算宣布复牌8个月内,80个头部品牌同比增长50%,47个品牌同比增长100%。比如去年初以来,欧莱雅官方旗舰店在聚划算上同比增长100%,市场同比增长150%,以补贴为主,深耕下沉市场。
补贴的观点早已深入人们对阿里电商的认知。
而且背靠阿里,真的不怕烧钱。但是,即使不缺钱,也要烧钱到点子上。
首先是在场景中跟风。在当前疫情下,补贴更像一把火,助长了人们的消费情绪,逆势照亮了增量市场。
其次,是对品牌和供应商的深度链接,对市场需求的满足,平台作为中介,以及补贴的流向对业务效率的推动,这也决定了“百亿补贴”这个IP能走多远。
最后,高性价比的100亿补贴,不仅降低了产品的价格,也让这种低价更具普遍性,渗透到更多领域,惠及更多新品牌和商家。
可以说,高性价比的烧钱补贴背后,还是细致的民情调查,这对下沉市场很重要。也让人们从最初简单的“补贴”和低价认知,走向产业上下游的延伸。
综上所述,烧钱已经成为一种理性且长远的方式。
这就是几百亿补贴的长远意义。
未来:从用户到有信心有底线的用户
这段时间,笔者有几个关于电商的微信群。每天都有城里人问与行业成长相关的问题,也有很多人对此持否定态度。
其实不管有没有周期,不管行业是否低迷,一切还是靠知识,也就是市场的本质需求永远不会变,人们重视的痛点也不会变。
纵观过去,巨人能够成为巨人。除了在适当的时刻满足人们眼前的痛点和需求,扎根于行业的长期结构和用户的深度才是巨头保持持久生命力的根本。
低成本渗透的同时,是平台与商家的相互磨合和信任的增强,也是行业供给侧的深度渗透。这些成绩更像是被默默捧在幕后,而不是被大众短时间关注的部门,但对于平台来说,至关重要。
从平台出发,以人为本,深度贴近品牌商家,守住正品底线,一直是高性价比的进攻策略。
低价战的背后,还是聚拢了一直引以为傲的正品,性价比高。毕竟即使价格再低,正品也永远是人们的刚需,没有人会愿意为了节约成本而牺牲质量。
再回到最初的100亿元补贴,iPhone 11典型价格低至4499元,戴森V8吸尘器仅2099元,都是全网最低价,也是性价比补贴的典型标志。
而且这些顶级商品都来自于“顶级商品池”,拥有100亿元的性价比补贴。由于100亿元补贴的货源来自天猫自营和品牌直销渠道,也多了一层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对正品的把控,真的是基于聚划算的长期整合能力,这也是一些起病快、电商经验不足的公司所无法企及的。而且,他们越是强调“买了假冒产品有赔偿”,就越像是“欲盖弥彰”。
毕竟对于用户来说,价格和正品永远是两个需求。
这也是巨化一直强调的以人为本。
我还想说,从营销的角度来说,性价比的玩法也符合营销中经典的定位理论。
在定位理论中,一个品牌或产品需要拿出最强大、最具辨识度的符号作为主体,然后,重复就够了。这一直是头部品牌为了快速俘获用户心智的做法。
但是,即使是简单的装备,重复的话,也难免会疲劳,或者变成特技,而这是不一样的。
每一次100亿的补贴都不是口号,实际上落在了一个个细化的项目上,要么是打入年轻市场带货,要么是降维帮助农民消化未售出的库存。
事实上,只有让介入者体验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好处,平台的信任度和口碑自然也要水涨船高。
总的来说,数十亿的补贴指向的是对用户的真诚回馈,对于大众来说,强调性价比永远不过时。
归根结底,所有的产品最终都是真的在争取用户的信任。所以不管是不是正版心意,全网低价才是聚划算的底气。大牌,低价,简单玩法,就像聚划算的精神,少语言多做事,完全依赖价格语言。
回过头来看,一直是性价比几百亿的烧钱补贴,而且是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