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闫妍公子,编辑水清一
老谢是我小时候的玩伴。他对自己的评价就是八个字:浪费了半辈子,一事无成。
十几年前高中毕业,没上大学的老谢直接去了饭店洗碗。后来做过超市收银员,卖过保险,做过网管,送过外卖。
前几天吃饭的时候,他跟我们说他打算从网贷上借30到40万创业。
大家都很惊讶,问他:你现在的工作不是挺稳定的吗?你创建什么样的企业?
老谢说,我想过了。反正我现在什么都没有。我害怕什么?你为什么不放手?也许会有事情发生。
我们集体沉默。老谢这句话有点像“光脚不怕穿鞋,反正我是光脚的”,又有点像“破罐子破摔反正是破的。”
但是对不起,这真的不是一个逻辑。
我相信奇迹,但我从不相信奇迹是由毫无准备的“运气”造成的。
在这个过程中,最怕的不是你没有积累,一无所有,而是你没有想清楚就盲目前进。
对创业越无畏,死的越快。
一、折腾与“瞎折腾”,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
我曾经有一个朋友,他形容自己“天生不安分”。本来他有稳定的收入,月薪八千,但是觉得很无聊,想多赚点钱。
让我们看看他是如何做到的:
看到别人炒股赚钱了,就跟风炒,却没有学习任何相关知识,盲目追涨杀跌,赔了十几万块肉。
早些年看着别人做o2o赚钱,我就急着策划一个所谓的“最后一公里配送”项目,希望能为小区居民赚钱。结果因为前期调研不到位,执行过程很多细节都无法定下来,我亏了好几万;
看到别人自媒体赚钱了,我就赶紧注册了自己的微信官方账号和其他平台账号。因为一开始没有粉丝和流量,我也砸了近十万的大型广告吸粉。最后因为内容质量不够硬,我好不容易吸引来的粉丝都流失了…
像我这样的朋友放下就够了吗?但是这个折腾要加上“瞎”字。
他选择的领域都是盲目跟风,没有什么是他真正擅长的。
但是,折腾这件事是有代价的。
“反正都是穷人,折腾是不对的。大不了继续穷下去。”
这就是苦民的逻辑。
但是富人也分小富、非常富、最富,穷人不用分等级?
你现在很穷,一个月可能只有三千块钱,月光族。
但是乱搞之后,不会变成几十万,几百万甚至更多的债务吗?
我自己也经历过。
创业之前在华为,一个月有几万块钱。辞职准备创业的时候,手里有几十万。
我只想,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如果我失去了所有这些钱,我会回去工作。
事实证明,很幼稚。
因为缺乏经验,公司业务并不顺利,花钱的速度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不到半年,钱就花完了。
这个时候止损撤退?公司刚刚看到了一些希望,谁会愿意?谁不想再打一场?
于是,透支信用卡,向各种平台借钱,继续折腾。
就这样,又过了半年,成功从零资产变成了负50万。
对于大老板来说,这点钱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对于我这样的普通人来说,压力真的很大。
每天睁眼想想没钱给员工发工资怎么办,贷款还不上怎么办,信用上了黑名单怎么办…
老谢口中的“一无所有”最多是0,但真正失败的人可能是负数,而且往往是超出想象的大负数。
你确定你买得起,还是买得起?
二、想折腾前,不妨先问自己7个问题
对于一个业余选手,尤其是跨界选手来说,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擅长什么,然后系统的梳理动作步骤是非常重要的。
就公子目前的经验总结而言,要尝试梳理以下七个问题。
1。我擅长什么?
你最擅长的可能是你的天赋,也可能是你之前知识的积累。
人才越优秀,积累越厚,就会越容易,越有可能快速切入市场,建立竞争优势。
华为的掌门人任郑飞曾经在一次演讲中这样说过:
“人生路上的自我是什么感觉?就是发挥你的优势。
我曾经是大学外语课的代表,当时自学了英语和日语。当我开始新的职业生涯时,虽然语言对我很有用,但我发现我的主要优势是对逻辑和方向的理解,这远比我对语言的培养深刻。
如果你花很多精力练习这门语言,你对逻辑的理解可能会减弱。我放弃了语言方面的努力,专心发挥自己的优势。这个选择是正确的。”
正是因为我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华为才应运而生。从对社会的贡献来说,也是天壤之别。
韩寒曾经说过,全面发展等于全面平庸。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与其努力成为一个“完美的人”,或许我们应该花有限的时间去寻找自己的长板,把它做得更长,这样更容易脱颖而出。
2。我最想要什么?
乔布斯曾经说过:成就伟大事业的唯一途径就是热爱你的事业。
如果你没有爱,即使你很擅长,你也一定会有很累的一天。
找到所谓的“爱”并不困难:仔细回忆生活中发生过什么让你疲惫不堪、寝食难安的事,哪怕你暂时没有收入。
2015年,我在裸辞创办了一家跨境内容公司。
前三年都是亏损状态。最困难的时候,公司欠了很多钱,员工下个月工资没找到,每天都很焦虑。
有人问我后悔了吗,我总是回答只有一个字:没有。
没有别的原因,因为我真的,真心热爱写作。
这是我余生最想做的事。
正是因为我的爱,让我继续保持着强大的自我驱动,愿意承受更多的孤独和阻力,才打破了游戏。
全心全意的爱,和只想做点赚钱的事,两种心态下generate的能量和终极高度肯定是完全不一样的。
3。我能给观众带来什么价值?
我在教新媒体写作的时候,一直向学生强调,写作者一定要有读者思维,也就是用户思维。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很昂贵的,在现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他们的视线太容易被转移。
如果你的文章冗长无味,没有准确的受众定位,不能给别人带来价值,你肯定得不到关注和传播。
当我们尝试创业或者做产品的时候,也是同样的逻辑。我们需要首先制作相同的用户画像:
1)谁是我的用户?他们在哪里?有足够的用户吗?
2)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是怎样的?
3)他们需要什么?
4)我的产品、服务和内容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吗?
……
了解这一切,然后开始输出内容,开发产品,提供服务,无疑更有针对性。
否则只是想当然的自娱自乐,注定激起不了水花。
4。在这个领域取得成功的人都是做什么的?我能从中学到什么?
成功从来没有捷径,但主动开阔视野,向成功人士学习,显然比固步自封,闭门造车要快。
成长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从借鉴到创新的过程,正如广告大师詹姆斯·韦伯·杨所说:创意是旧元素的新组合。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有几点需要注意:
1)向别人学习不是抄袭,更不是抄袭。
你可以模仿金庸的文笔,但不能照搬他小说的情节。故事的核心必须是你自己的。
2)参考也要考虑具体情况,机遇,主流价值观。
比如《沧海桑田》就是古代神话的经典,已经证明了它的成功。然而,除了制作精美、叙述流畅之外,《哪吒》这部人气动画电影最近也爆红了,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主题,符合当下的主流价值观:从最初与父权制的对抗,到现在与命运的对抗。
找对人,顺应潮流,适应自己,一定成功的可能性大很多。
5。我和竞品有什么区别?
如果说找到自己擅长和热爱的东西是稳定持久折腾的基础,那么找到与竞品的区别就是你脱颖而出的关键。
原因很简单:如果你比别人进入的晚,提供的东西和别人一样,价格也差不多,用户凭什么关注你,为你付费?
Papi酱成名之前,已经在多个平台发布了很多搞笑短视频,但是并没有很好的反响。因为她之前的东西,市面上已经有很多了,太同质化了。
直到她用“精神分裂”的变声方式来演绎——虽然内容其实就是那个内容,但是因为表达的新颖,让观众特别惊喜,迅速引爆了市场。
信息时代,能吸引我们的元素太多了。如果不能继续创造独特的故事,注定很快就会被遗忘。
鲜明的差异让Papi酱迅速崛起。
6。哪些区域是我绝对不能碰的?
一个人最致命的错觉,就是认为自己什么都行,所以什么都想尝试。
殊不知,越是这样,越容易分散注意力,信心受挫,导致全盘皆输。
《竞争优势》的作者迈克尔·波特说:战略的本质是选择不做什么。
比如我作为一个理工科直男,一直对自己的审美有自知之明,所以我绝对不会参与设计相关的事情,只专注于文字层面。
当你知道自己的短板和边界在哪里,什么是不能碰的,你自然会更专注于自己能做的,从而真正做到极致。
7。我的盈利模式(商业模式)是什么?
当我们决定创业或者切入一个领域的时候,首先想好盈利模式一定是最重要的。
以媒体为例。
第一种模式是做流量。
这个模型是最简单的。通过研究平台的调性,炮制相应的流量文章,洗稿,四处拼贴赚取广告费,这是相当一部分媒体人的核心变现模式。
第二种模式是做KOL。
通过不断更新垂直领域的优质内容来吸引读者,先圈粉,建立信任,再转化为付费用户。
第三种模式是做平台。
通过购买众多创作者提供的优质内容,将平台做大,吸引广告主入驻,实现变现和盈利。
每种模式都有其优缺点和门槛。只有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明确定位,才能找准方向,快速切入市场。
三、到底该不该折腾?取决于你想要怎样的人生
一直很喜欢一句听起来很鸡汤的话:只有这一生,你必须热情。
也正是抱着这样的信念,我在裸辞创业,历经艰难险阻走到现在。在可预见的未来,还会继续。
但这并不意味着折腾适用于所有人。
马云说:今天很残酷,明天会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大多数人明天晚上就死了,永远见不到后天的太阳。
所以,当你要折腾的时候,请一定要帮自己整理好以上七个问题,仔细确认几遍:我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只有想透了,这种折腾才有意义。
即使失败,也无怨无悔。
和你一起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