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考=分化,在这个存量博弈的时代,思考其实本质上就是分化,直白的说就是和别人做的不一样。互联网人如何区分?我把他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品牌差异化、获客渠道差异化和裂变转化差异化。这里我分享一下我对这三部分的看法。
品牌差异化
很多企业做品牌,想当然的认为目标是行业老大,却不知道你和行业老大之间的势能根本不是一个量级,你不可能以他能成功的方式成功。其实任何一个行业进入成熟阶段,都有相当一部分品牌其实是同质化的,最终会形成一种局面,就是价格战。价格战结束,你会发现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最近遇到的很多老板都跟我说,我的产品很有竞争力,价格优势很明显。我笑而不语,进入了存量博弈时代,供求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供大于求。如果一个产品10元,别人卖15元,你卖14元,看起来你在行业内性价比很高,但是你会逐渐发现你的同行卖11元,最后当你被迫成本价卖的时候,你的同行会卖5元的产品,成本价快10元。看似亏损,但别人的商业盈利模式和你的完全不一样。你以为别人想垄断这个行业,赚垄断的钱。其实可能别人是在从产业链上赚钱。他根本不想从这个产品上赚钱,而是从上下游产业上赚其他的钱。
刚才说到价格战,发现没有最低的概念,不过还是换个思路吧。是同一款产品吗?向下空的幅度非常有限,甚至可以亏本卖出。但反过来,向上空的空间是无限的。
有没有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你的主管同事卖和你一样的产品,价格比你高,但是买的人比你多。你以为这是品牌原因,甚至很多时候是很难挑战的。品牌是个空洞的概念,可能更适合做用品。如果现有的行业已经有了领先的老板,你往死里走只能越来越差。那么我希望我的产品价格上去,那么我用什么来赋能呢?
既然每个人的行业不一样,我就在这里说说吧。
首先:从群众中授权
很多时候还是大池塘钓鱼好,但另一方面,大池塘钓鱼的人也很多。谁先到小池塘,谁受益最大。我做不了第一品牌,那我开发更多的细分品类做第一就容易多了。我举个通俗的卖热水袋的例子,也是卖热水袋的。我的热水袋可以户外,可折叠,车载,恒温等等。这个热水壶本质上没变,只是用户变了很多,使用场景也变了。
第二:从产品特性中赋能
比如功能特点,外观特点等等。我以卖热水壶为例。他们也卖热水壶。从功能特性来说,比如别人烧水10分钟,你可以功能性的做5分钟。这里就不举例了,但是这个通俗的例子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获客渠道差异化
我在上一篇文章里说过,渠道是有限的,创意是无限的。做久了,大家会发现,活跃的渠道就这么多。这里怎么做差异化?
很简单,每个渠道都有一个领先的老板,你关注的永远是老板,因为你觉得老板有量。但其实你的同行也在关注老板。你只是在一个有很多股票的大池塘里玩游戏,把池塘里的鱼养肥。
我刚才说了,每个渠道量大但是竞争大,老二老三老四都不大,但是关注的人少。我以搜索行业为例。seo/sem公司大多只做百度,也有做360的,但其实头条神马搜狗等人都觉得不想做。但反过来说,当大家都这么想的时候,你把同样的钱花在二胎、三胎、四胎上,会更好。
前几年我也是做二类电商的。很多人盯着爆款去复制,但是爆款利润有限,投入巨大。当你发现这个机会的时候,很多人也发现了。要充分了解自己的能力范围和优势实力,很多时候你的优势只是自由和容易周转,别人的优势是资金规模的过硬。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想发挥你的优势实力,其实冷门产品虽然量不大,但是竞争小,可复制,盈利,风险低。
裂变转化差异化
存量博弈时代,获客非常困难。所以很多企业都在关注裂变转型。我在这里使用私有域流量的例子。很多企业应该是搞it的,但是在运营私有域流量的同时,也发现了很多问题。大多数企业使用微信/微信群,少数使用CRM等营销工具。前期效果明显,但是他们工作时间越长,效果越差,甚至私有域流量都死了,甚至私有域流量都不好。
还是那句话,思路决定出路。有什么问题?我认为这是两个最大的问题:
第一,做私域流量更多的是为客户提供源源不断的价值,但很多时候做具体事情的人迫于业绩压力,变成了源源不断的请求,这是完全相反的。
第二,你确实提供了价值,但是客户根本没时间看,你的价值也达不到客户。
我在试着分析你为什么接触不到客户,因为你接触客户的方式不是最新的。比如短视频流行了一个时代,背后有底层逻辑,代表了一种社会现象。很多做私域流量的做法还是很传统的,比如微信客服聊天,电话回拨,群分享等等。但你私人客户的时间有限。他天天不关注你,也不空看你的大段大段。说到这个,很多人说我会更快成为Tik Tok·阿奥特。如果我有这种想法,说明我还没有理解私有领域的本质。你的生态系统在微信上,你的客户在微信上。你让你的顾客更快地去Tik Tok的汽车城看你的直播。这个转型路径太长,甚至很多高净值客户根本连软件都没有。
那么问题来了。有什么解决办法吗?
这里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在不改变现有私有域逻辑的情况下做一个视频号会怎么样?
第一,可以接触到你所有的微信客户;
第二,视频比文字更有表现力;
第三,在很多情况下可以满足客户的好奇心。
而在同一个生态系统中,你的转化过程大大缩短。做活动的时候,不再是让客户帮忙发文字图片和好友,而是让客户转发视频。一个微信号2000个客户,10个微信号20000个客户,如果你做一个视频号让这20000个客户中的百分之一分享视频,想想你能辐射出多少更精准的圈子。这样做的本质是短视频的表现力更容易传播。
由于篇幅有限,文章的表达方式为发散性短文,旨在传递正能量,共同交流。如果表达和认知水平不到位,请见谅。如果有空,我会根据大家的反馈更新下篇文章详细阐述其中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