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 欢迎光临可关玩日记,免费分享生活知识及创业资讯
  • 微信裂变营销工具(微信群裂变引流)

    微信裂变营销工具(微信群裂变引流)

    如果把微信和裂变比作两个拳击手,那么前段时间微信发的公告就是对裂变的第二拳,这一拳可能会击杀裂变。

    这是因为微信要屏蔽裂变游戏中最厉害的一类,也就是外链形式的裂变分享,尤其是帮忙、一起战斗、砍价、加速、提现、红包、投票的游戏。

    这些都是容易诱导用户下载app的,在目前的app推广方式中相对比较靠谱,成本也比较低。

    为什么大家都那么喜欢玩裂变?很简单,因为太好干了,平时不要增益一个粉丝,做个裂变,再乘以几倍。你兴奋吗?

    除此之外,市面上总有“0成本涨10万”、“7天低投入获得4万用户”等文章或课程,让从事运营或推广的一线人士无比焦虑和恐惧。

    其实把0投入到提升指数中是可行的,但是随机性很大。

    也就是说,那些拿出优秀案例的“大佬”都是“瞎猫碰上死老鼠”,踩了一个幸运点。

    推广率高的裂变案例很难复制,但只要效果好的玩法长期坚持,不不断优化,整体提升还是很可观的。

    这是大家喜欢裂变的本质原因。

    当然,裂变可以以牺牲用户体验为代价达到这样的效果。

    只有当裂变内容的价值跨越了用户的心理需求,这种驱动感才会抵消糟糕的体验,让裂变的动力大于阻力。

    所以只要我们经常研究裂变,就会发现好的产品往往是条件。

    但微信不会让这种体验被破坏,用户已经厌倦了这种牺牲体验来获得自己需要的产品的方式,导致裂变先衰退,陷入被严重破解的领域。

    那么问题来了。除了裂变,微信生态圈里的玩法没有别的办法可以提升。别急,我整理了以下六种方式。

    一、内容涨粉

    自从微信人诞生以来,依靠内容推广粉丝是自媒体成长的基本途径。

    当时所有的自媒体编辑都在追求一个数字——10W+

    虽然微信对自媒体内容的审核越来越严格,但自媒体人对爆款文章的追求会一直存在。常见的问题是文章的价值观是否积极。

    其实爆款文章能吸引流量,大多是通过锻炼人性中相对负面的情绪来制造高阅读量,带来大量粉丝关注

    虽然短期内会带来升职的快感,但不是长久之计。好在现在回到了内容的根本,就是对用户是否有用。

    最有用的爆款内容是硬核干货,吸引的是最具粘性的精准用户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半佛成仙”。作者从年初开始关注他,现在他已经成为人民号生态的头部大V,是人民号唱衰时崛起的不可多得的自媒体。

    他的粉丝很多来自知乎,后来又附上了几篇关于P2P的10W+深度阅读文章,实现了粉丝群的逆袭。

    所以,内容依赖型的丰富对于微信生态来说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有用的推广策略。

    二、全网营销

    全网营销一直是非常基础的推广策略,但就笔者的调查来看,很少有人讨论。可能需要很多时间去操作。

    因为所谓全网营销就是在所有流量大的平台上输出内容,然后锻炼符合痛点的产品引流到微信生态,产品形态可以是素材、课程、流量等所有形态。

    全网营销的重点是如何平衡各平台的引流节奏,重点是内容的运营和输出策略,主要包括统一分发和垂直运营

    统一配送的逻辑很简单。可以以微信人账号为主,在其他平台持有发行。只要保证一定频率的内容输出,就能吸引到全网可观的流量。

    垂直运营有些不一样,需要独立研究不同平台的流量特征、内容调性、流量规则

    比如今日头条、腾讯新闻、知乎等平台都有问答、视频、动态等功能,可以输出符合这些形式的内容。

    以更深入、更系统的方式运营,让这些平台的流量最大化,但这往往需要团队合作。

    今日头条上的“吴晓波频道”

    研究全网营销,可以参考大型财经吴晓波频道。其文章在头条号同步,视频在爱奇艺更新,音频在喜马拉雅FM运营。这些平台上的内容不断引导着它的微信人物号。

    可见,全网营销是另一种可供借鉴的流量提升策略。

    三、民众号矩阵

    任何企业都有不止一个公众账号,多个公众账号同时运营已经成为一个基本的流量标准和另一个有用的流量提升手段。

    和往常一样,人民数矩阵的操作有两种策略。第一种是划分定位,依靠垂直领域的特点,以内容和流量的方式吸引流量,这和整个网络营销中垂直运营策略的逻辑是一样的。

    二是人的账号之间的相互导流。分流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引流,比如“槽值”通过很多帖子直接推荐同一公司旗下的“心连心俱乐部”和“网易公开课”。

    另一种是在人民号上提出流量,然后通过一系列操作把流量引导到新的人民号上,这是一种简单有用的方式。

    百度百家引流拓展新客户,窍门就在这里。

    “跟谁学”是2019年备受关注的上市在线教育公司。它拥有近90个人的账号,覆盖超过百万的教育用户,这些用户通过第二种方式实现相互增强。

    就详细套路来说,先在一些大数上频繁公布流量,在推文、新闻、菜单栏等多个入口城市推广,再引导流量入群

    小组里有大量的机器人。机器人会识别用户,引导和关注其他人的号获取信息,新的人的号也会同时推动其他流量,重复上述过程,形成闭环。

    你跟谁学的引流和流量?

    四、社群老带新

    在裂变游戏中,基于微信群的群体裂变是主流之一,帮助了很多知识付费和在线教育玩家崛起,但效果已今非昔比,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主要是用户受教育程度差不多。只要用户看到免费的手机海报,有一半会认为是免费的要求转发。

    另外,被动分享和流量体验差是一个对比。除非流量很有价值,否则很少有人愿意配合你的分享请求,因为他们觉得不值得。

    实际上,基于微信群的裂变,不仅需要用户被动分享,还需要在群内调用用户自动拉密友入群,即老社区带新,这是另一种比较有用的方式。其实在微信群早期,很多企业都是用这种方式来扩大群的。

    为什么用户要自动邀请密友加入群?最大的好处之一就是降低被屏蔽的风险。组织者要做的就是想办法引导群成员自动拉人。有两个策略可以参考。

    先设置价值强的诱饵,满足人数即可发放,统计会手动或机械持有。

    第二,我们也给类似的诱饵,但是对群内总人数设置了准入要求,这就好比第一波福利给100人,第二波福利给200人,直到500人。这样可以极大的激发群成员的邀请动机,提高群的扩展率。

    比如混沌大学北京分校就用这种策略,以三人组的名义扩充微信群,但笔者认为体验并不稀奇,首先太容易被拦截,其次完成邀请和获得奖励后可以退群,留存不好。

    混沌大学的社团有老有新。

    所以在使用社群的新旧策略时,要仔细思考群体的运维细节,保证流量质量。

    五、渠道投放

    微信是互联网上最大的流量池生态系统。它“养活”了很多自媒体,也“养活”了自己。具体的方式是向企业开放流量。

    微信里的发帖分两种。一种是微信官方贴吧,也就是广点通,包括人民文章广告、底部广告、朋友圈广告。另一种是基于人号的软文投放

    另外,投稿大型文章,找媒体报道,也属于渠道投放,但相比前两者,流量效应小很多。

    其实无论是博通还是人民号软文,都不是简单的放上去,而是通过以下流程:

    第一,要观察渠道的基本情况,包括流量质量,人群画像,之前的投放效果;

    第二,要看产品定位和渠道是否匹配;

    第三,如果无法判断,可以通过小规模发射测试后再决定继续发射;

    第四,选择多个备用渠道,通过前三步完成对所有渠道的评估,确定合适的渠道和策略;

    第五,准备产品和资料,投放所选渠道,并进行一定时期的数据统计和ROI计算。

    关于渠道投放的效果,可以参考2019年暑期在线教育投放大战。几家k12网校巨头花了几十亿去争流量。那时候作者的朋友圈每天都能看到他们的广告。效果如何?

    据统计,排名前三的巨头都是百万级招生,渠道输送的力量可见一斑。

    简而言之,在裂变下降的情况下,渠道投放是不得不依赖的增强策略。

    六、线下引流

    前五种策略都是线上的,线下引流是另一种有用但被忽视的增强策略。

    事实上,微信非常重视线下流量。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小程序的诞生,因为小程序的初衷之一就是赋能线下流量,占领线下流量入口。

    微信有很多线下引流的方式。最常见的就是push 。基本套路是诱导路人扫码关注人号,然后赠送礼品、包包、纸质资料等等。

    另一个有用的办法是在固园举办流量吸引人,然后通过现场抽奖请人关注人号,甚至引导分享好友的赞。

    很多线下公开课,自媒体举办的讲座,都接受了这种策略来引流百姓或者私号。

    当然,最有用的方式还是提供一些线下功能,比如Wi-Fi、照片打印、点餐等服务,需要用户关注人民号才能获得。

    但这种流动虽然粘性很大,但不一定准确,要结合实际来考虑。

    结语

    微信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基础设施,保证了优越的生态空氛围,对企业和用户都有利。

    对于从事微信流量运营的人来说,遵守微信规则只会有利无弊

    不能被裂变束缚,要尝试发展其他的流量提升策略,这对自己是发展,对公司是助推。

    2020即将到来,请继续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