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淘极客的“融资梦”:目前获取流量的方式很简单,淘极客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短短一年时间,红包的拆分和低价补贴吸引了上亿用户,增长速度甚至让拼多多略逊一筹。当然,价值是挪用小B企业的销售资金,寄希望于圈住大规模用户的融资模式,风险太大。能冲击上市的是拼多多。一旦有一点风险,那就是淘宝的末日。
2、ofo的“接盘梦”:风口的孪生兄弟是资源,但ofo告诉我们,资源很可能是一剂毒药。ofo单车成本2000多元,单次骑行成本1元。多久可以接受?独角兽的估值只能越来越大,否则前期投资人不会允许。我们的工作是前车之鉴。估值到了一定程度,没有超强造血能力的商业模式,最终的运气差不多就是这样。
3.微博英语的“算盘落空”:微博英语在国庆时代爆炸,这是一件很可怕的商业事情。这似乎难以想象。作为三大成人英语培训品牌,培训费一年几万,毛利超高,甚至说要倒闭,这让他们的“开心豆少儿英语”基本黄了。实体店真的搬不动了,焦点原因是不算。营销成本50%,不算高昂的装修和人员成本,连基础账目和成本都控制不了,又没有融资噱头,想不爆都难。
当然,也有一些商业体是从这些领域站起来的,比如拼多多打击上市成功,美团在千团大战中从死里爬出来,滴滴是另一场补贴大战的鼻祖。这些独角兽落地至今,但追求的目的不同,美团的佣金从5年前的只有8%飙升到现在的22%,商家在感叹但还是需要;滴滴现在没有补贴,打车费用比出租车贵20%-30%,这是焦点盈利点。除了拼多多还在努力下沉市场的商业壁垒,其他独角兽都调整到了销售盈利的水平,甘于承担骂名,显示出强大的造血能力。
所以,属于独角兽的路很窄,甚至充满危机,很少有人能上岸。
在目前的私域流量运营阵营中,有一些常见的商业模式和游戏,各有各的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对于想要做好私有域流量的企业来说,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底层业务架构:
1、以拼多多为代表的低价社交拼团模式。
拼多多是社交电商的标杆企业,在这种低成本的团队建设赛道上独树一帜,拖垮了占主导地位、风格已定、被逼无奈的竞争对手,基本转战会员制社交电商。品多多为什么能走到最后?很多人说因为社会裂变真的很好,但是最好不要把一些成功的案例往后推。在我看来,拼多多的成功还是最专注的:幸运。
上市前融资花的钱(四轮大规模融资接近50亿美元)和上市后炒股花的钱,即使Q3亏损超过23亿,股价波动10%,也挡不住拼多多的百亿补贴梦。因为现在真的不是盈利的时候,拼多多走的是JD.COM的老路,而且更艰难。这些融资都花在哪里了?真正用在用户补贴上。说个最简单的例子,拼多多刚开始的时候,不需要交占用费,但是有一个条件,其他平台10元卖的设备,在拼多多只能卖5元,赔钱的有权交占用费。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都笑了。如果品多多拿着LV包包先去社交分裂会有什么影响?所以在低成本建队模式的赛道上可能还是有机会的。因为用户是典型的“哪里便宜,哪里买”,但是真正的竞争补贴和供应链管理能力已经远远落后了。
2、以淘小铺、有品有鱼为代表的会员制社交电商。
拼多多曾经的对手都转型为会员制社交电商平台,就是那句经典的话:买省钱,分享赚钱。传统的微信业务人员基本都做了会员制的社交电商。因为零库存的经营模式,他们真的很受欢迎。据不完全统计,这个群体可能有4800万人。这是一个超大型赛道,肯定会出现类似美团的独角兽,重演过去千团大战的戏码。
拼多多人群标签+场景推广砸了首页流量,快速提升店铺免费流量。
但在这条赛道上,质疑的声音从未停止。最重要的是“MLM”。到现在为止,这个赛道最聚焦的兴趣点就是“拉人拿提成”,产品卖不卖无所谓。现在最专注的义务就是圈人,所以“卖资质”在很多时候成了会员制社交电商的焦点产品,违背了电商的初衷。一方面政策先严控,另一方面各种天价罚单接连开出,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花生日志7456万天价罚单。
当然,除了对产品质量的担忧,社交电商最集中的缺陷仍然是“微信业务中代理团队销售能力不足”。399元买一个基础会员包(一个很没人性的产品),成为会员后,下一步就是圈你的亲朋好友。这种营销模式本身就是传销,只是有了实物的支撑,避免了雷击,但本质的运营模式就是这样的时候,所以这些头部会员制的社会厂商就会落入无限疯狂的人的营销头脑中,盈利期客观上还是有的。JD.COM的京西贡献了大半个GMV;;淘小铺入围虽然晚了一点,但还是要靠强大的供应链管理和资源积累,以及品牌实力的加持,后期也有可能突破;有小米品牌做后盾的产品和鱼,质量也不贵,能占据一定的市场,所以当大厂们看够了热闹的竞争,小平台的空比夹缝还窄。
后续的会员制社交电商肯定会更新一系列玩法。可以预期的是,399元的会员礼包实惠;399元的门槛很可能继续降低;自购,省钱,分销,赚钱可能变成分享,赚钱等。,而且玩法完全变了,但是嫌疑还是很难洗掉。
3、以郁勃优选为代表的社区生鲜团购。
社区生鲜团购是一条私域流量的上升之路,是一条很有潜力的赛道。只是受制于生鲜的行业属性,成长一直参差不齐,包括刚刚拿到6.3亿融资的萝卜突然崩盘。从来没有一个像社区生鲜团购这样的风口,在风口的宣传下市场洗牌如此之快。毕竟生鲜电商这几年把老底子砸了。
再比如,9月份“社区团购行业黑马”被雷到,员工一夜之间从2000人减少到只有600人。虽然创始人依靠“团队领袖模式”高调宣传“六个月从行业底层到顶层”的座右铭,但实际计划并不乐观,虽然最聚焦的还是“缺钱”。一方面,松鼠的SKU太少,给客户的消费选择有限;另一方面,全额退款的营销策略有成本危险;当然,我并不知道珍珠在我自己的扩张层面,我重金买入的“你、我、你”成了亏损的泥潭。以我自己不走运的融资来说,目前的gmv数据松鼠魔咒还不如你我你,还不到于博优选的三分之一,后续推广乏力,已经失去了融资的话语权。
这是最惊险的赛道。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让之前的努力前功尽弃。毕竟电商生鲜市场巨大,但是矿爆的案例数不胜数。过去的教训还在。在千团大战中死而复生的美团,真的应该成为学习这条赛道的典型商业案例。目前很多人可能会选择“追求推广率”,但“最终活下来”可能是成为独角兽的最好方式。
4、以中小企业私域玩法为代表的社群营销。
上面说的三种方式,低价拼团,会员制社交电商甚至社区生鲜团购,都是大平台的玩法。虽然有一些营销技巧可以参考,但是整体的运营模式并不适合中小企业,因为他们自身的社群营销和社交电商有本质的区别。一方面,没有强大的SKU支持,供应链和资源整合的能力不是那么强。另一方面,营销推广方面的资金并不充裕,所以社群营销是所有中小企业的出路。
不管社群经济中的商业模式如何,中小企业的社群营销理念可以牢牢记住如下:不断从公共领域流量池中获取潜在客户,注入到自己的私有领域流量池中。通俗的说,可以说是把公共领域平台的客户注入到自己的微信中,然后是社群运营方式(内容营销、服务营销、移动营销等。)引发社群的裂变和交易,从而扼杀商业目的。因为社群营销的商机在于对未来需求的把握,这是所有公共领域流量平台无法掌控的,也是所有中小企业的机会。
社群营销领域有很多典型案例,如秋叶ppt、小花吃货支持、各种技术培训社群等。,都很成功。虽然最集中的标准是服务于社区成员的需求,但这已经是成功的一半了。虽然社群运营和治理存在诸多问题,但私域流量的第四种商业模式——社群营销代表了未来营销获客模式。
私有域流量,更多的是一个角度,只是告诉我们未来的商业逻辑和思路。最重要的是告诉我们未来的客户,尽可能的控制自己,建立自己的私有域流量池,因为流量获取和流量变现的模式已经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