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 欢迎光临可关玩日记,免费分享生活知识及创业资讯
  • 视频号新玩法(视频号新机遇)

    视频号新玩法(视频号新机遇)

    我想很多朋友都注意到了,微信在朋友圈下面增加了一个视频号模块,甚至有人收到了体验视频号的邀请。

    目前视频号还在内测阶段,只有被邀请打开灰显的用户才能看到这个入口。那么视频号怎么玩呢?而视频号是下一个短视频红利吗?

    点击进入视频号,整体UI设计类似社交平台instagram,为单栏信息流,滑动页面视频自动播放。

    内容形式:

    主要是视频+文字,或者图片+文字;

    不能单纯发文字,超过三行文案会自动折叠;

    最长视频1分钟,最大图片数9,最大字数1000。

    可以添加微信官方账号文章链接并定位。在互动形式上,支持评论、点赞、收藏和转发(转发到微信好友,转发到朋友圈)。像微信官方账号的文章,内容底部会出现好友的点赞数。

    此外,视频号动态页面有顶部搜索栏,用户可以搜索作者账号和关键词内容,相关动态以双栏信息流展示。点击帐户名进入其官方主页进行了解和关注,通过企业认证的帐户名后面会出现一个蓝色的V符号。除了邀请开通视频号,还可以申请开通视频号。不过最近边肖尝试申请发现视频号的申请已经关闭,想体验视频号的朋友可以等下一个申请开通。

    视频号是下一个短视频红利吗?

    新内容土壤的出现当然是创作者最关心的,他们对新事物前景的判断影响着他们能否比别人先看到红利,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视频号的优势。

    1.去中心化推荐,让优质内容被看到。

    众所周知,Tik Tok的推荐机制讲究算法流量池,整个内容流量池就像一个巨大的漏斗。只有数据好的内容才能层层筛选,获得巨大的流量曝光。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数据”成为了决定性的指标。在第一轮筛选中,数据低的优质视频会沉入池底,以此类推,马太效应会越来越明显。

    另一方面,视频号恰恰相反,秉承微信“祖传”的去中心化原则,更加关注用户及其好友的喜好。推荐的视频类型多样,除了一些知名的大型,还有很多内容精致但名气不大的原创作者。相比让用户陷入信息茧的算法推荐,视频号的做法更符合微信用户主动获取信息的愿景。有实力的作品有官方流量支持,更容易被看到。

    总而言之,视频号的诞生对微信内容的创作者和用户都是利好,用户在微信上看视频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2.与微信官方账号有一定程度的连接。

    虽然视频号是独立于微信官方账号而存在的,但是擅长做连接的微信却不能让两者之间的流量通过。微信官方账号的文章链接可以放在正文下面,这就暴露了它的“小心机”。

    3.为短内容创作者开垦农田。

    长期以来,微信官方账号的长篇大论和极强的逻辑调性抹杀了很多用户多写的热情。虽然微信一直挥舞着“人人可以创造”的大旗,但微信官方账号“出圈”的高要求还是把很多人拒之门外。除了属于私人领域的朋友圈,微信公众领域的短内容创作者的创作几乎为零空。以及“视频号是微信成为国内最大内容平台的一个补充”。

    4.微信之父张小龙痴迷短视频内容。

    张小龙在今年公开课上宣布推出短内容的消息一出,瞬间引发无数猜想,运营人员纷纷大胆预测。但其实早在2019年的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就已经发出了相关信号:

    1.对于内容的形式,也可以做一些尝试,比如这些内容的视频呈现。

    2.我们想发布一个APP(订阅助手),做一个改变,让更多人参与写文章。也就是说,一个普通人也可以在里面写微信官方账号的文章。只是我们后来没有这么做,没有通过一个APP带动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但是我觉得我们的方向还是要让平台吸引更多的人来创作文章。视频,移动,吸引更多的人去创作。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一切都对应着视频号。

    在今年的公开课上,当时已经准备好的张小龙再次疯狂提醒:

    1.我们非常重视每个人都能创作的内容。朋友之所以默认发照片和视频,是因为我当时有一个认知。对于十亿人来说,每个人发文字都不容易,但是发照片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

    2.相比微信官方账号,我们缺少一个人人都可以创造的载体。因为不可能要求每个人每天都写文章。

    张小龙一直在思考的“短内容”有没有从微信官方账号开始,我们不得而知,但从上面来看,视频号的诞生,只是微信“蓄谋已久”的趋势。

    微信作为国内除QQ之外最大的社交产品,其平台上诞生的内容视频内容生产产品“视频号”,势必会吸引大家的眼球。无论如何,都意味着创造了更多的需求,尽早占坑总比吃瓜观望的机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