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 欢迎光临可关玩日记,免费分享生活知识及创业资讯
  • 新媒体时代内容为王够吗(新时代的新媒体内容营销)

    新媒体时代内容为王够吗(新时代的新媒体内容营销)

    去年9月初,腾讯媒体研究院与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推出新媒体创业与创新第三季,这也是双方第二次联合制作新媒体创业与创新系列公开课。

    纵观同主题的两期公开课,传播力和影响力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网络直播观看人数达500多万,深受网友喜爱。

    毫无疑问,这一切都离不开导师们精心打磨的课程内容。在为期四个月的公开课中,我们邀请了17位新媒体专业人士,聚焦视频生态、文化教育、产品成长、商业创新、媒体融合等前沿领域,分享他们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一线实践经验。而这17位导师的分享,基本涵盖了当前市场热门行业的热点问题,可谓字字珠玑。

    本文将带你回到整个公开课的精髓,“温故而知新。”

    01

    “创造”短视频

    短视频没有标准定义,是在网民的自发制作和传播中逐渐浮出水面的。无论是Tik Tok还是Aauto Quicker,还是各大资讯平台的短视频内容,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媒体,无疑正在成为主流的表达方式。

    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呢?我们如何利用它来达到我们的预期目标?

    9月10日,Aauto quickless高级副总裁徐鑫以“Aauto quickless带来的成长”为主题,分享了他对短视频的思考,并介绍了Aauto quickless平台的生态和内容创作建议。他认为,视频+社区的形式,使得现代媒体传播从大众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回归到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并演变为更复杂、更高级的混合传播形式。

    传播形态的变化也影响着视频舆论生成的路径。现在视频舆论生成的路径其实就是社交平台和传统媒体的关系。

    如果说徐昕带给我们的是对生态和概念的更多理解,那么星站创始人朱峰给出的则是实践中具体可行的建议。

    在9月17日主题为“创造和实现短视频流量池”的分享网站上,朱峰定义了两个热门的短视频app:Tik Tok是秀和Aauto Quicker是活。想做品牌推广,快速获得人气,必须在Tik Tok上布局;想要做长期价值,实现长尾流量的转化,就必须更快的在Aauto上进行布局。

    同时,她将短视频作品的创作总结为“从颜值出发,坠入才华,忠于人品”,好的内容一定是“能够适应平台,符合目的”。要开发大尺寸,你必须“通过具体操作持续输出70%以上的内容”。

    同样,洋葱集团联合创始人聂杨德也带着他的爆款IP《办公室小爷》和《迪古拉K》来到了课程现场。他与观众分享了洋葱集团如何打造爆款短视频,并从人员设计、内容、运营、变现四个方面分析了他对短视频各方面的理解。

    他认为,做短视频,首先要做一个人的设计——“与其挑一个完美的人,不如在一个人身上发现她的优点。”其次,内容要“前3秒生死,第7秒有转折”,这是内容上瘾的原因。要想提高短视频的流量,一般要遵循三个标准,即对比感、趋利避害、情感图谱。宏观上要了解平台。“内容的背后是人心,运营的背后是人性。”

    最后,西瓜视频总裁张南以“内容创作中的理性与感性”为主题,分享了技术变革对内容创作的影响以及理性与感性边界的探索。他认为,虽然有大量的内容生产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有关,但不可否认的是,人与感性,情感共鸣在于内容创作的作用。AI可以代替很多人类的工作,但最终代替不了内容创作。

    02

    “建设”媒体

    面对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的剧变,“媒体融合”成为传统媒体转型的必然方向。我们如何理解「融媒体」?如何进行“深度融合”?论文互动新闻中心主任、人民网研究院副院长唐、芒果TV总裁助理、第一财经传媒集团总编辑分别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12月17日,人民网研究院副院长唐以“当媒体融合进行时”为主题,分享了国内外媒体融合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历程,阐述了我国媒体融合的发展战略,帮助观众系统理解了“媒体融合”的概念。

    唐分阶段总结了媒体融合的起源、发展和实践,比较了国内外“媒体融合”内涵和外延的异同。她指出,中国的媒体融合包括三个发展阶段:一是媒体内部的融合,二是中央和地方媒体的融合,三是流媒体和其他行业的融合。

    此外,唐还以《人民日报》为例,阐述了《人民日报》在做什么,想做什么。“坚持内容为主业,瞄准智能一个方向”,“技术和资本双轮驱动,打造内容技术领先企业”…在唐的精彩分享中,观众对媒体融合有了深刻的认识。

    具体到媒体融合转型的样本案例,12月3日,纸媒互动新闻中心主任张玲以“媒体融合驱动下的纸媒”为主题,与观众分享了纸媒在内容、平台、渠道、用户等方面的运营管理经验和方法。

    张玲认为,对于纸媒这种由传统媒体转型而来的新媒体来说,内容依然是核心竞争力,但作为互联网产品,运营思维已经渗透到了纸媒的每一个岗位和细节。正是在“内容+运营”的双重驱动下,论文才有了现在的影响力。

    在课上,张玲提出了论文的四个关键词“时政思想、动员、原创、媒体融合”,阐述了论文如何通过新媒体产品构建独特的“内容护城河”:原创报道是硬核,主题宣传是爆款,策划报道是全景,内容运营是搁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