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 欢迎光临可关玩日记,免费分享生活知识及创业资讯
  • 经典创业失败案例(小本创业2020年)

    经典创业失败案例(小本创业2020年)

    2019年最新创业失败案例全部整理分析。成功的因素很多,失败的原因只有几种。学习他们的案例,并运用到自己的企业中。创业仆人相信每个人创业成功都能赚大钱。

    作为一个90后,我一直有一个创业的梦想。之前尝试过几次创业,都以失败告终。后来我反思,个人能力还有很多不足,就找了份工作,好好积累,以后有机会再创业。

    今天看到一个92年CEO的介绍,突然觉得自己很失败。人家已经估值上亿,当上总经理,当上CEO,拿下白,立马走上人生巅峰。

    但是那么多失败的90后创业者,都没有看到他们的故事。有没有失败的90后创业者?大家说说吧,好让大家有所准备。

    创业失败案例总结:90后青年创业失败。

    吴友,江苏徐州人,2008年考入徐州中国矿业大学,矿物加工专业。但是,吴悠并不是一个对专业学习感兴趣的人。从大学开始,他就和几个同学在徐州做服装生意——给中小企业做制服。

    当时他们推出了自己的服装品牌,找小作坊做代工,通过当地的朋友、亲戚、同学寻找客户。当时他们的业务包括科技园员工的制服,徐州机场空的制服,甚至大学生的毕业服。第一年,这个小团体赚了几十万,第二年销售额达到200万,净利润超过50万,在当地小有名气。

    吴悠大三的时候,徐州一个商人看中了他们的牌子,投资70万买了下来。这样的收购其实没有太多的法律手续,更多的是本土情怀:吴把所有的客户资源都给了他,吴的团队10年都做不了类似的生意。

    和吴一起创业的两个同学,并没有创业的长远打算。他们觉得价格合适,想卖掉,但吴当时有点犯赚钱的毛病。他甚至以为这是一家皮包公司,他们三个一起把公司卖了。一起创业的两个同学选择了继续学业,而吴不想上学,想做“更大的事”。

    “我是农村的。挣这么多钱,我特别膨胀。我感觉很棒,想做更大的事情。”吴友说。

    因为成长环境远离互联网,吴悠接触互联网很晚,还是他的一个朋友在蔓延到三四线城市的“千团大战”中发家致富,让他开始对电子商务感兴趣。在他卖掉服装公司后不久,徐州的纸商李天(化名)找到他,希望做休闲食品的电子商务。

    李甜五十多岁,在环海经济区做的纸品生意很大。他不懂互联网,但看到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希望尝试一下。选择做食品电商的原因也很简单。李甜有亲戚做休闲食品生意,有很好的供货渠道。当时独立的休闲食品B2C很少,他认为会有机会做原创品牌。

    原本对电子商务感兴趣的吴友很快被说服了。他看到一股休闲食品潮流在徐州悄然兴起,判断两年内会有越来越多的休闲食品品牌店在徐州开设线下。“线下发展这么迅速,线上发展会更快。”

    于是吴某投入了之前积累的10多万元,李甜答应共投入200多万元。双方在共同朋友的见证下简单约定,开始筹备食品电商。同时,他们组建了一个20多人的团队,四个技术,四个市场,四个采购,两个美工,一个摄影师,一个客服,一个打杂的,就这样创业了。

    但后来分歧出现了。

    首先是模式。吴悠希望做一个休闲食品的电商品牌,然后进入天猫等电商品牌做分销,因为他觉得目前垂直电商的投入远远不够。但是李甜不同意。他坚持垂直B2C,认为没必要入驻天猫。“我们想成为食品领域的顾客”。

    这样一个意见不合的结果,资本改为由李甜全额出资,吴悠只投技术。最终,这个“好吃乐”休闲食品品牌还是以独立的B2C模式运营。

    创业失败案例总结

    第二个区别是资金的引入。

    2012年初“好吃乐”上线后,投放了一些广告位进行推广。此外,网站设计采用了冲击图片模式,吸引了众多用户。2012年4月份,销量最高峰的时候,每天大概有200-300单。

    一个好的开始吸引了VC的注意,一些苏州的风险投资人开始主动去谈,但都被李甜终止了。“在李甜的想法中,我们认为我们做得很好。凭什么让别人进来分享利益?这是因为传统观点很深。”吴友回忆,后来他们达成共识:用200万元砸就行了,什么样子就什么样子。这条新闻有两页,当前一页是12个难点。虽然前几个月的销量还不错,但是“好吃乐”的运营让吴悠觉得越来越艰难。

    首先是新用户的获取。高峰期每天200-300单的销量,完全是靠广告联盟的推出带动的。当广告停止后,用户的增加会急剧放缓,日订单量也会下降。但平均下来,100元获取一个新用户的成本甚至越来越高,这让吴悠觉得无法承受。

    他算了一笔账:网站仓储、物流、人力每个月的费用在7万元左右,但营销费用超过5万元,占总费用的40%以上。

    第二是对原品牌供应链要求太高。当时供应“好驰乐”最大的工厂是3000多人,最小的是家庭小作坊,很难统一供应链的标准。当时“好吃乐”设计了统一的食品包装袋,需要送到各个工厂包装后,才能进入在苏州租的500平米的仓库。中间环节太多,特别小的公司很难跟上节奏。

    第三是食品安全。去年4月,上海“来伊份”休闲食品质量被连续曝出不合格标准,也给“好吃乐”带来了负面影响。尤其是相关部门要求“好吃乐”出具很多证明,这让吴悠很头疼,开始加强食品安全方面的考虑。

    最大的困难还是在操作过程中与作为投资人的李天意见不合。

    在吴悠看来,好驰乐的初期运营有很多不错的数据。比如客单价可以达到150元,高于同行的90-120元。顾客对食物的评价很好,退货率几乎为零。他还是希望能够以品牌为主,进入多个电商平台进行分销,这样可以节省很多市场、技术等费用和中间环节。

    虽然吴悠多次向李甜提出上述想法,但李甜始终不同意。与此同时,李甜仍然以传统的方式看待互联网。“我们考虑过微博营销,甚至给李甜注册了微博让他体验,但他觉得微博不靠谱。我还打算带他去见在北京做网民的朋友,他不想去。”吴友说。

    即使你花钱很小心,网站上线10个月后,200万最终也会烧完。此时累计销售额差不多200万元。吴悠认为用垂直B2C的思路继续下去真的没有前途,于是提出停止网站运营。

    对于习惯了1: 10投资回报的李甜来说,很难接受B2C的亏本投资,刚花完约定的200万,他也觉得没必要继续了。

    目前“好驰乐”的员工已经解散,只有一个开发新项目的员工兼职,有订单就会发货。如果商品缺货,就会被下架。如此轰轰烈烈的电商创业项目,在互联网泡沫中悄然淹没。

    自我检查/反省

    吴悠的创业故事是这样的。当他讲述时,他不断提到自我反省。首先,他太年轻,对电子商务的理解不是很深。他不会仔细考虑很多细节。“仅凭一股冲劲和精力,很难扎扎实实把事情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