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微信希望让每一个员工都成为企业服务的窗口,人就是服务。”
张小龙2019年1月的话正在变成现实。
2019年12月23日,企业微信在广州召开年度发布会,宣讲企业微信最新运营数据:现企业微信已覆盖超50个行业,服务企业250万家,月活跃用户6000万。
当然,相比于死板的数据,业内最感兴趣的话题还是期待已久的企业微信3.0终于到来了。
新版企业微信功能更强大,应用场景更厚实。升级了包括“集合”、“日程”、“微文档”、“微盘”、“指定回复”、“稍后处置”、“聊天中快速打开”等办公功能。而且首次支持企业在客户的微信朋友圈发布内容,还可以添加客户的微信,通过单聊、百人聊的方式为客户提供服务。
可以看出,企业微信通过升级客户接触、客户群、推出客户朋友圈,进一步推广了张小龙“人即服务”的理念,这也意味着企业微信将帮助客户构建更稳定的私域流量,进一步延伸触达范围。
其实在张小龙提出“人即服务”的理念之前,海尔的张瑞敏早在十几年前就提出了“人即一体”的理念。
业内分析,在张瑞敏的“人单合一”理念中,人是员工,订单在外,用户资源在本质。在外面,员工与订单相连,但订单的本质是用户,包括用户的需求和价值。一个人一个人,也就是员工和他要为用户创造的价值以及他面对的用户资源“组合”在一起。
这两种跨越一个时代的观点本质上是一样的:人是服务的直接提供者。
关于企业微信,可以讨论的话题和维度很多,今天就不分析了。2019年12月23日下午,我接受吴晓波频道采访,谈了“深化应用,拆分人才价值”的话题维度。
如何发微信朋友圈,发微信朋友圈无图教程。
以下是出现在吴晓波频道的观点:
“企微的价值能有多大,不在于它的手艺有多强,功效有多厚,而在于是否有足够多的企业及其员工真正使用它。”
以前,人民号和小程序被很多个人和很多企业使用,很多场景和机会都被“用完”了。比如微信人民账号,一旦达到海量的内容和数百万活跃的内容生产者,多样的内容将与几乎所有用户相邻,用户在活跃时可以探索几乎所有的互联网服务。这个值是无法衡量的。
本质上,企业微信和其他企业服务产品,比如小程序,没有什么基本区别。它的价值在于,企业用的越多,价值越大,越能帮助企业降本增效。
所以对于企业微信来说,现在单看注册企业用户意义不大,只有在使用的时候才会看到它的价值。
很多产品也是这样的原理。为什么中国国内的系统早就不行了,就是因为没人用,没人投入研发,没人做生态,形成了恶性循环。今天,为什么行业内大量的国企、大企业应用中国的国产操作系统,是因为有人使用,有人开发应用,有人构建生态系统,行业在应用的过程中真正成为成功。
张小龙提到“人是服务”,其重点也在于人,因为“工具是人用的”。再强再厚的工具,大家不用也没用。一切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要利用好服务,利用好场景。
企业微信会在哪些领域率先突破?现在看,每个行业的人都在用微信。理论上每个行业都有可能率先突破。不过具体来说,在与我们日常消费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突破的可能性会更大。
微信作为企业微信的产品,已经做了很多年了。它缺的不是资源,无论是人才、技能、数据、资金。但近年来,阿里钉钉对企业微信的压力很大,抢了不少市场蛋糕。这主要和两者的基因有关。腾讯专注于C端,从C端开始,阿里从B端开始,相对更懂企业主的需求。在腾讯ToB行业,企业微信的价值是有限的,企业微信只是腾讯ToB行业的一个产品。它需要和云服务联动,深入到我们的事务、事业、生产的方方面面,人才才会有更大的价值。
至于企业微信会聚焦哪些客户?企业微信前期要以中小客户为主,因为大客户基本都是用传统的同和协助方式,以为这样更安全可靠;据我所知,很多大公司相关的信息系统服务还是邮件+OA+ERP+CRM的传统方式,很难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