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合营销是流通渠道、物质内容、链接机制、运营节奏的有机整合,实现移动流量链接的整合,是一切营销的底层心智模式。
一、前言
2019年是效果为王的时代。相信这是所有互联网从业者的共识。
市场预算已经收紧,首先要求市场部的同事:要能够制作出有发行量的创意内容,还要学会承接流量带来的流量,对流量进行精细化运营,实现业务转型。综上所述,花出去的每一笔钱,不仅要带来流量,还要实现流量的可量化转化。
在这样的形势下,市场必须掌握的技术是什么?我的答案是:整合营销和创意。
是什么想法?
答:创意的目的是降低流通成本。一个好的创意可以减少流通的阻力,增强信息传递的效果,刺激消费者行动。
什么是整合营销?
答:整合营销是整合流量链接的思维方式,是一切营销的基础,是实现流量转化的保障。营销模式有很多,但无论是内容营销还是场景营销,都离不开整合营销的头脑来实现有益的转化。
本文先讲整合营销,创意下次再讲,言归正传。
二、什么是整合营销?
先说结论:
整合营销是流通渠道、物质内容、链接机制、运营节奏的有机整合,实现移动流量链接的整合(流量链接:获取流量-承担流量-流量转化),是所有营销的底层心智模式。
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市场流动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
①找到目标群体;
(2)、制作素材内容;
③内容材料的分布;
(4)承接流量,最终实现业务转型。
1. 找到目的群体:找到能触达目的消费者的流传渠道
不同消费群体的催化剂习惯不同,移动预算的多少也会影响流通渠道的选择,这里不多说了。简而言之,根据移动预算和人群特点选择合适的分销渠道。
2. 制作内容素材:连系消费者洞察、营业特征 和 渠道特征,通过创意包装发生的
有用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1。能引起消费者的共识:
一个能引起消费者共识的内容,必然有其精准的消费者洞察。不同的时间节点,不同的消费群体对不同的内容感兴趣。比如儿童节,宝妈群体感兴趣的是给宝宝选什么礼物。而年轻白领对回忆童年很感兴趣。
2。能够承担品牌和业务:
有用的内容承载品牌、产品/服务。如果消费者看了你的内容,却连你的品牌和你做的事情都不知道,那么这就是无效内容。
3。适应信道的特性:
改编频道特性的内容是有益循环的基础。这个比较明确,比如H5更适合在微信里流传,娱乐更适合在微博里流传。
淘宝拿到优惠券是真的吗?淘宝拿到优惠券的地址。
综上所述,一个有用的内容素材与消费者洞察、商业特性、渠道特性相关,最终通过创意包装发生。
3. 内容素材分发:流动运营节奏的把控
内容完成后,接下来就是内容素材的分发阶段。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让用户接收到自己想要举报的信息,重点是移动运营,可以分为这三点:
1。控制渠道的推广时间:
这一点很明确,比如A人民的粉丝已经养成了晚上11点看书的习惯,晚上11点正是推广这个频道的合适时机。当然,很多渠道的推广时间可能需要多次A/B测试才能得到最合适的推广时间。
2。控制材料的阅读节奏:
材料的阅读节奏是怎样的?比如在玩H5的时候,消费者可能习惯一页一页的阅读,在阅读推文的时候,消费者可能习惯在滑动的过程中寻找感兴趣的内容。因此,需要根据材料的形式合理分配内容的编排,以保证信息的准确传递。
3。控制消费者的心理过程:
消费者的心路历程是移动运营节奏的设计基础。在消费者接受每一个动作之前,城市都有一个预期。如果消费者的期望多次无法实现,消费者很可能会停止行动。举个例子,如果一个消费者加入了一个彩票游戏,三次都没有中奖,那么这个消费者就会预期他下次不会中奖,干脆退出。但这时候告诉消费者,四等奖中奖概率是80%,消费者就会有新的期待,继续抽奖。
综上所述,内容分发的关键是控制好移动运营的节奏。控制的不仅仅是渠道推广时间,还有素材的阅读节奏和消费者的心理历程。
另外,在移动运营过程中,动态优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比如手机刚推广的时候,没有去所有渠道,而是依靠第一波推广网络的数据来了解各个渠道和素材的效果。然后优化更换材料,补充效果好的渠道。这一块涉及到很多运营知识,无关紧要,但是要有以动态的运营思维贯穿实施过程的意识。
4. 流动流量承接:凭据营销目的,设计裂变和转化的链路机制
移动流量的接受度是市场流量有用性的保证。这一块做好了,才能实现有用的转化。
首先,消费者看到品牌内容的渠道很多,看到这些内容的消费者都是你的流量。其次,现在几乎所有的转变都发生在手机上。无论是购买、注册、关注等。,消费者可以在手机上实现。因此,为了实现流量转化,需要设计一种链路机制来承接移动流量。
链接机制的基本目的是实现营销目的,所以在设计链接机制之前,需要了解每个市场流量的营销目的,是增加粉,还是拉新app等等。在设计链接机制时,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
1。裂变机制的设计:
裂变就是通过设置奖励和福利,通过社交将老用户分享给新用户,实现自我循环。比如:①拉新奖励(优步的密友搭车,获得搭车奖金);2、团队裂变(微信学习团队获得无限学习卡);3.裂变红包(饿了么分享红包);4.密友辅助(3个密友可以获得扫码辅助的699门课程)等等。
裂变还有很多其他玩法,但重点是这三点:
流传门槛:就是消费者流传的成本,包罗明了成本、时间成本、款项成本等等。
流传奖励:就是消费者流传的念头,通过给予奖励、福利让流传变得有利可图。
内容包装:就是消费者的形象塑造,让消费者有利可图,还要顾及消费者的体面。
2。转换机制的设计:
转换机制的设计不是说给用户一个“立即注册”按钮,而是调用转换链接的设计。而是要从内容和流量流程出发,给用户实现转化的理由。
以H5的彩票为例:
你想通过H5彩票向消费者发放新的优惠券,而消费者只有在注册后才能得到它们。那么链接机制可以设置如下:当用户第一次进入H5时,他们100%赢得新优惠券。如果用户放弃注册领奖,下次抽奖时会提醒用户领取新人券,下次中大奖的概率会翻倍。
综上所述,转化机制的本质是给用户一个行动的理由,通过机制的设计,引导消费者按照你的预期做出决策和行动。
三、总结一下
现在消费者的时间越来越碎片化,注意力越来越分散。消费者行为之路被简化为:看——被吸引——行动。一个好的创意可以创造一个好的流通因子,但是如果运营流量带来的流量不能被精细化,不能通过合理的链接机制将流量转化为商业,那么即使是经过筛选的流量,也不能称之为有用的市场流量。
所以营销部门在把握营销流的时候,一定要有整合营销的头脑。通过流通渠道、物质内容、链接机制、运营节奏的有机整合,实现流量链接整合(流量链接:获取流量-承接流量-流量转化)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