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 欢迎光临可关玩日记,免费分享生活知识及创业资讯
  • 网站今日头条(挣钱的今日头条)

    网站今日头条(挣钱的今日头条)

    老詹退休后喜欢写一些乐器。

    微博,博客

    微信人号

    后来被推荐后,头条号又开了

    然而,今日头条是什么,是做什么的?一直没想明白。

    我在网上查了一下,有以下介绍:

    今日头条是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基于数据挖掘的推荐引擎产品,为用户推荐信息,提供连接人与信息的服务。由张一鸣于2012年3月创建,第一版于2012年8月发布。

    说实话,我还是不明白。

    我只知道今日头条很好。短短几年就变成了一家年创收数百亿的网络公司!

    只瞥见成都在出差。在一个创业园里,今日头条挂了一个牌子,大得不可思议,引人注目!

    而且里面很挤,其实还有很多很多人在忙!

    今日头条是做什么的?它还想做什么?

    看今日头条CEO朱的演讲,里面讲的就是这个内容。

    仔细看了一遍,还是没有完全看懂。

    互联网时代,有太多我们不懂的设备!

    曾经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小卒”张一鸣,短短几年时间,却诞生了一个收入远超人民日报的新媒体!

    我真的不明白。

    听听CEO怎么说!

    今日头条CEO朱:今日头条让你看到更大的世界

    今日头条

    11月15日,今日头条愤怒发布会在京举行。今日头条CEO朱在演讲中表示:通用信息平台,也就是今日头条。通用有两层意思:一是通用,人人都可以用,二是厚,可以支持多种分发方式和内容风格。

    上线七年,今日头条已经覆盖图文、视频、问答、微头条、专栏、小说、直播、音频等内容风格,并席卷内容运营、推荐引擎、关注订阅、搜索引擎。

    “一个现代人所能接触到的内容风格和分发方式,几乎都在头条平台上得到了容纳和体现。”朱说,要解决信息茧房,通用信息平台是目前最有用的解决方案。因为,只有内容风格足够厚重,分发方式足够多样,才能让人看到更大的世界。

    以下是朱的讲话全文。

    大家好,我叫朱。第一次在怒会上见到大家。非常感谢你的到来。

    今年是我们第五次举办创作者大会,也是今日头条产品公布的第七年。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我心目中的今日头条,以及今日头条的使命和边界。

    先正式向大家推荐一下今日头条的搜索功能。今年8月,可能很多人都看过一个搜索招聘的新闻。有人说今日头条会进入通用搜索。事实上,头条通用搜索业务已经上线一年了。之前产品还在打磨阶段,但是最近我们对比测试了一下,包括我个人的体验。可以说,在用户体验方面,头条搜索已经进入行业第一梯队。欢迎大家使用头条搜索,也欢迎大家多提意见。我们将在未来做出更多改进。

    头条搜索的消息出来后,很多人都在讨论头条和一些公司的竞争。其实对于头条来说,我们做全网搜索,更多的是基于我们产品的使命,希望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辅助用户获取更多的信息。

    头条是信息分发平台,搜索是信息分发的基本形式。当用户在标题中看到一个内容时,他们通常希望了解更多相关信息。通过搜索,用户可以更准确地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大家也可以尝试在头条搜索框中搜索,或者在阅读内容时长按所选文字进行按住搜索。现在体验还可以。

    做搜索真的是一种厚重而完美的内容分发方式。推荐引擎是信息寻求,搜索引擎是信息寻求。

    不止是搜索,其实这七年来,今日头条变化很大。给大家看两张图。这是2012年的今日头条。这是今天的头条。

    如何做好微信营销以及发展微信营销的八步走?

    2012年的此刻,只有一个栏目“今日头条”,大家都以为我们是聚合新闻客户端。2014年我们有一个头条号,有人以为我们在模拟微信人民号。2016年,我们提出了全短视频。很多人问,为什么新闻客户端要做短视频?2017年,问答和微头条公布的时候,有人说我们会成为另一个微博。最近搜索正式上线,也出现了类似的论调。

    这些误解后来被媒体高度提炼为一个问题:今日头条的边界是什么?

    “边界”这个词,在商业领域,更多的是基于竞争角度的词汇。从我们内部来看,七年来,今日头条在产品上的实验有一个异常清晰的逻辑,那就是“一横一纵”:“一横”是尽可能厚,“一纵”是尽可能多的分发方式。

    按照这个思路,头条这七年的变化真的很清晰。2012年,头条首次推出个性化推荐作为移动端的分发方式,让大量信息出现在小屏幕上,提高了移动时代的信息获取效率。这已经成为行业标准。2014年,我们推出头条号,帮助图文创作者降低创作和流通门槛,赚钱。2016年,我们在短视频上投入巨资,是因为我们发现短视频的消费占比正在快速提升,已经成为移动时代信息分发最重要的内容样式。2017年出现了问答和微头条两种新的内容风格,进一步降低了创作门槛,鼓励更多人创作,同时也加强了对这种分发方式的关注。

    所以一方面不断推出内容分发方式,有内容运营,有推荐引擎,有关注订阅和搜索引擎。另一方面不断拓宽内容风格,图片、文字、视频、问答、微头条、专栏、小说、直播、音频。今天,一个现代人所能接触到的几乎所有内容风格和分发方式,都在头条平台上得到容纳和体现。

    “一横一纵”的背后,是头条的使命——连接人与信息,促进创作与传播。

    我们希望围绕“连接人与信息,促进创造与交流”,打造一个最好的通用信息平台。通用有两层意思,一是通用,人人都可以用,二是厚,可以支持多种分发方式和内容风格。

    万能信息平台,这是我今天脑海里的头条。

    回到人才的问题:今日头条的边界是什么?我想,如果一定要说“界限”,我们的使命就是我们的界限。

    刚才谈了我们对通用信息平台的一些想法。那么,我们为什么需要一个通用的信息平台呢?

    在我看来,每一种分配方式都有其奇怪的价值。内容分发带来“你应该知道”的信息,搜索帮你找到“你想知道”的信息,推荐“你可能感兴趣”的信息,关注“你的贴心人”发布的信息。

    从提高社会信息分发效率的角度来看,每种分发方式都是不可或缺的。更重要的是,不同的分销方式之间可以产生联动效应。

    举个例子。从头条诺贝尔奖新闻专题得知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三位得主。三个天体物理学家的名字都很长,以前也不懂,引起了我搜索的兴趣。

    头条搜索后发现很多天体物理领域的科普头条号,觉得内容不错,就关注了一下。之后,推荐引擎首先给我推荐了天体物理相关的科普知识,其中有一条让我印象深刻——原来是2004年获奖科学家詹姆斯·皮布尔斯获得了“肖伯纳奖”。之前只知道“邵氏楼”,这是我第一次知道“邵氏奖”。这个奖项每年公布三个奖项,其中一个是天文学,奖金120万美元。

    因为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重要新闻,我通过搜索、关注、推荐了解到了邵氏奖。可以说,因为有了万能信息平台,我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大家经常提到的“信息茧房”这个概念。我认为,要解决信息茧,通用信息平台是目前我们能想到的最有用的解决方案。因为,只有内容风格足够厚重,分发方式足够多样,才能让人看到更大的世界。

    我是2015年加入头条的,主要专注于算法。当时头条增长很快。2015年底有产品用户名单。头条是2010年后成立的前20家公司发布的唯一产品。一些同事想知道我们是否准备好上市了。结果年底开年会,益铭告诉大家,头条是一个异常大的设备,要耐心等待奇怪大设备的进化。围绕信息分发还有很多其他值得做的事情,做好这件事是极其有价值和意义的。

    回过头来看,这个“异常庞大的仪器”真的是一个通用的信息平台。一直以来,我们都希望把这件事做好,让人们看到更大的世界。

    更大的世界是什么?

    更大的世界在我们现在所处的时间和空之外。

    对于北上广的白领来说,青藏高原的雪山是一个更大的世界。对于山里的孩子来说,遥远的海洋是一个更大的世界。文化学者笔下的唐宋典故,是一个更大的世界。天文学家对宇宙边缘的探索也是一个更大的世界。

    更大的世界是一个有更多分享和交流的世界。

    快乐的时刻,你把你的故事写在头条,就是你把你的感受分享给了一个更大的世界。当你读到远方一个陌生人的不幸,你流下了眼泪,留下了自己的感受,这也是与更大世界的交流。

    更大的世界是每个人都充满更多可能性的世界。

    知识改变命运,信息创造价值。也希望今日头条的信息能帮助到大家,提升自己,抓住机遇,发现更大的世界。

    前不久我们做了一个用户故事收集,收到了2000多条用户回复。通过这些故事,我明显感觉到,头条中的信息正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重大改变。

    宁夏银川有一位写作爱好者,在头条上写下了他人生中第一篇公开发表的文章。他说,头条让他学会了调查、思考、网络素材。福建福州的一位妈妈,发布了一个为学龄儿童解答奥数题的微头条,为100多人提供了解题思路和步骤。广东佛山有个摄影师。他的作品登上头条,越来越多的同伙喜欢他。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北廊坊有个小伙子,做电工起家,通过头条教更多人专业技能。还有一位广东阳江的女士,通过头条学会了跑步和拉伸放松,缓解了颈椎病。

    这些故事只是一个“更大的世界”。

    我相信,只要我们做好信息分发,鼓励创造,推动社会、人文、历史、文化、数学、医疗等领域更多高质量信息的发生,就能帮助更多的人,从人类文明的积累和沉淀中获得一些收益。

    关于《更大的世界》,也让我想起不久前在头条上看到的一篇文章。本文来自头条创作者《量子科学的理论》,讲一个关于天文望远镜的故事。里面有一段说:

    当伽利略第一次把望远镜对准天空空的时候,从这一刻起,人类打开了一扇通向宇宙的窗户,我们不再被视野所局限。

    我们也希望今日头条能成为大家手中的望远镜,帮助人们探索信息空。在望远镜端,有使用者和创造者,在望远镜端,有一个无限的信息宇宙。借助双筒望远镜,人们可以看得更远、更清楚,瞥见更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