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营一个APP,重点是让用户继续使用你的APP,用户自身对平台的价值会不断提升,这样用户对平台的依赖度和贡献度才能稳步提升。而我们常说的“创新-激活-留存-流通”是最基本的套路手段,其目的是让用户的“转化率”和“参与度”不断提升。
一、拉新套路:最低成本的获客最大化
优化客户获取渠道-挖掘和优化
这是黑客总结出来的套路。我们分两步锁定最佳频道:发现和优化。
在发现阶段,团队一般要实验各种可能的通道选项,对每个通道进行深入研究,但这并不意味着Shoot的头骨选择是混乱的。第一个假设是你的目标用户群是必要的,也就是说你会定义你的聚焦用户群,画出一个大概的用户画像,这是选择推广渠道的最初偏好。
但并不意味着这样选择的渠道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A/B测试的想法将是优化渠道的一种方式。渠道的优化和筛选离不开两个基本原则:与产品匹配;与生产比例相匹配。
通过现有的渠道数据,哪怕只是一天的数据,运营也需要进行洞察分析。渠道数据的反馈从用户留存率、APP使用频率、深度三个方面分析渠道用户与产品的匹配程度。这些用户是你的目标用户吗?甚至有没有额外的惊喜发现新的一批用户?
另外,对于渠道和产比的匹配,基本套路可以通过恒维对比筛选渠道。比如一个渠道的留存率/渠道用户数、渠道用户使用时间/渠道用户数、渠道用户使用频率/渠道用户数、渠道用户数/渠道费用。通过这种二维的方式,简单的画一个四象限图,把二维放到X轴和Y轴上,我们就可以清楚的从四个象限中选择哪些频道应该继续,哪些应该放弃。
二、保证你的用户活跃套路
如果用户打开产品,即使它是活动的,它也一定会留下来?赋予平台价值?用户操作系统应该是动态进化的。在用户运营体系上,进化是一种金字塔级别的用户群体划分,用户以教育为导向,使用APP的频率越来越频繁,越来越深入。
分众的套路也可以归为两步:新手引导和粘性延续。
1. 新人指导
这里的新手指南不仅是针对新用户的文字指南,也是简单的介绍产品。用一句话来说:让新用户快速体验到你产品的“啊哈”时刻。
“啊哈”时刻是指产品本身提供的专注价值理念,能够在用户体验后产生好感,让他继续使用。
所以首先要思考的是,产品本身的价值主张是否真的存在用户的认同?
坦白说,你说的和做的一切都解决了用户的问题,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如果你的价值理念是解决用户不知道看什么股市信息的问题。
所以先判断这是一个伪需求?只是需要?市场上的用户是否真的遇到过这种不知道看什么的问题,或者说有这种需求。
如果不存在,无论你做多少引导和推广,都只会让产品死的更快,让用户更快的否定你的产品。而如果价值存在的话,其次就是现在的设计是否让用户快速体验到这个价值的问题。
新手指导更多的是从解决转化障碍到提高转化率。用户的产品生命周期呈现正金字塔模型,逐渐成长,但新手指导确实是倒金字塔模型,让用户先尝到甜头,留下来,逐渐成长为正金字塔生命周期。
然后里面的套路就更多了:
罗列出那些让用户留下来的是什么器械?可以是内容、功效、设计……
这些器械在产物上的用户体验是怎么样的?确立从激活app-使用这些器械的漏斗;
通过漏斗发现转化数据的情形?
转化率低的就是阻碍点泛起的地方;
解决这个阻碍点的计谋是什么?
第五招是新手指导的体现。这不仅仅是新用户打开App的弹窗指南,只是其中之一,但不一定是最好的体验。这种指导应该插在产品的任何地方,在正确的地方制定正确的策略。
2. 产物的延续粘性
像往常一样,为什么奢侈品店等这些服务行业会如此在意用户的服务质量?最集中的原因是对品牌的粘性,他们下次还会回来消费。那么操作App也是一样的原理。新用户留下来,甚至老用户每天打开App,使用某项功能和服务。运营商应该如何想办法让用户今天回来明天用?
最基本的操作就是盯着用户的日子,3号和7号。但现实中,这只是一个结果指标,对运营策略没有指导作用,而且这个指标并不是基于用户的程度,所以策略指导大多会忽略用户的想法。
留存率=持续粘度,穿插在整个产品中,持续粘度要细分到一个点。比如用户今天用了你的自选功能,看了一篇专栏文章。
然后想想第二天怎么让他还用?这是提高留存率最有用的切入点,因为运营知道用户为什么来,用这个点吸引他再来,用户的意愿就会高。
一个是里面的套路是:
罗列出那些用户在产物上使用的焦点点;
关注他们的延续粘性指标,同理,这也应该存在越日、3日、7日纬度上的细分;
运营的增进计谋围绕这个这个点上的延续粘性作战,这个数据也必须是越日,甚至时刻反馈给到的。
举个实际案例:信息是APP的聚焦价值点,那么如何验证内容的价值呢?如何验证用户认可你的内容?
连续粘度的指标在这里很少见。我们考察的不仅是这个内容的阅读量,还有当天、3日、7日的持续性。如果用户今天看,3号、7号、3号还是会看。对于用户本人来说,他已经认可了这个栏目。而如何做到这一点,首先栏目的内容要有自己的引导点,引导用户第二天来。
最简单的,column的口号“每天7点准时更新”是培养用户习惯的诱因。或者让用户习惯——增加栏目的曝光度,增加用户的感知频率,让第一次打开的用户在最多的时间里第二次打开,在今天用户可能最后一次使用你的app的时间浏览你的栏目,让用户记住你(比如最后一波日常活动是在晚上10点,所以这个点的内容一定要更新推送给用户)。
买什么牌子的耳机好,推荐性价比高的入耳式耳机。
继续这样。粘性出现后,逐渐降低曝光度,以验证习惯是否结束,是否指示用户自动浏览此栏。但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以上策略在该内容中都是有价值的,并且第一次得到了用户的认可。
三、好的产物,若何刺激流传的套路
1. 零成本的流传计谋
在推广的当下,流通是很重要的一块,甚至是最重要最专注的部门。但是从这种循环中我们能学到什么套路呢?
一个很差的例子:什么是流量产品,就是这些产品的增强,很容易被忽略。写一个内容,维护好,找个渠道推出来。用户来了,完了就走。它的结果是不行的,用户推广慢,流量过度浪费。
让我们回到第一点和第二点:渠道优化和用户留存。假设这些都没问题,如果你不让用户自动传播你的产品,那么你产品的改进就只有花钱。
所以用户分析的第一个套路就是让用户自动传播你的产品但是在背后。条件还是产品自身价值被认可(回到第二个留存点)。一旦价值被认可,产品就有了分享的基因,不仅能引发用户的分享欲望。
但这种欲望是需要被触发的。有两个数据可以证实:Twitter每31篇帖子才被转发一次,脸书的分享率只有0.5%。像往常一样,人们不想分享,即使产品总是好的。那么应该如何引发一户的合租欲望呢?
增强黑客提到了这样一个病毒式增强公式:病毒式=有用负载×转化率×频率。
有用载荷是指每位用户每次向若干二分享;
转化率顾名思义就是分享出去有若干人乐成吸收;
频率指的是分享人发出分享的频率。
这是套路,分享新兴问题,运营的策略基本是解决三个因素的问题:有用负荷×转化率×频率:
(1)有用负载的问题在于产品本身没有成功激发用户分享。
假设产品本身的价值得到了验证,我们有没有向用户提到,你看完之后要分享给你的伙伴?虽然不是这么简单的操作,但是你必须建立一个场景。
以樊登留学为例:用户听完书,觉得很陌生,很好,那么如果你给用户看完排序后的笔记,只需要分享一下,就可以获得。这个时候用户大概率会分享。
为什么?因为这种策略,用户使用产品后的下一步行动是什么?这时候用户大概率需要在看完书后整理自己学过的东西,而现在给他一个提醒,让他去拿读书笔记,他就大概率获得了分享的义务。所以你指导分享的刺激很奇怪,里面需要有因果关系。
(2)关于转化率,当用户分享时,分享者的义务是否完成?
不是,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分享完了就转他的密友下载APP。密友不想下载app的原因是APP吸引力不够,或者用户基本不在乎。但我没想过。他不够努力去分享。前一种思路是解决转化摩擦的问题,没有错,应该这样优化。但是,当你把产品给用户做宣传的时候,他只是随口说一句微信完了,那么他的密友只会认为这是广告。我为什么要下载?
转化率问题不可忽视的是如何帮助分享者更好的转化自己的密友:
把默认话术变得更走心。
确立一套成熟分享模版教育分享人应该若何分享,侧面见告分享人分享给什么样的密友更合适。
一定要突出产物的焦点价值给到分享人的密友,辅助明白、转化。
(3)共享频率。
当分享的人很多,但是转化率低的时候,你要提高分享频率,这样即使转化率低,你也会获得更多的转化用户。假设分享者很多,转化率还可以,为什么不扩大推广,让分享者更频繁的分享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只需要做好。刺激足以激发用户的分享欲望。你的刺激一定不能一次给用户。相反,如果你在这一刻把它打散,你会获得更多的转化用户。
2. 焦点用户维护
每一个焦点用户城市都主动自动的介绍你的产品,因为他们是产品的焦点用户,信任和喜欢你的产品。那么,如何建立分众用户群,建立社群效应呢?
首先要和用户建立足够的信任,这是最基本最底层的逻辑。当然,我们可以有套路,但一定要更加小心。其次,基于这一策略,可以对用户进行分层,简单分为:流量用户、普通用户、中度用户、焦点用户。
做好新手指导让流量用户知道你的产物,酿成普通用户;
通过延续粘性让普通用户增添使用频率、深度,成为中度使用用户;
确立用户互动,好比“ 一起学习”、“突出产物”、“我想要…”等套路,筛选出你的焦点用户群。这个历程是与用户构建心理的认同感,杀青配合的价值观,甚至让用户介入进来你的产物计谋、产物设计;两个原则与焦点用户相同:坚持真实、坚持互动。需要给到用户 一个真实可触的人设,然后就是和用户之间不停互动,相互输出真实价值;
放入分享物和刺激物,让焦点群体最先流传。
如何注重用户维护?以观看小程序的计划为例:
(1)手表小程序如果是筛选分众用户群,最快的切入点就是动态说话的用户。
(2)用户介入谈论互动的原因在于柯老师自身的内容。但是这些内容并不容易分享,对于小程序本身也没有深入的用户信息。
(3)建立吐槽频道、产品宣发频道、福利频道的焦点行为点,将用户的互动聚焦在产品的焦点内容和功效上。
(4)以柯老师的动态为流量导向,同时曝光更多动态新渠道,让焦点用户知道,引流进来介入。
(5)坚持互动,保证内容的更新。一定要建立1-3条来讨论(可以自己建立),引起用户的讨论。用户应该回复他们谈论的一切。关键点是:
你回复了 一定要让他知道(这内里回复的推送 一通知起到作用)。
好的回复要有宣传曝光,不仅让用户的互动变得有荣誉感,也做到教育其他用户的作用。
(6)一旦采用新的动态渠道结构,通过筛选获得小程序的焦点用户。对于这些对产品有很强参与感的分众用户来说,这个时候,他们可以更容易的通过刺激分享的方式邀请到亲密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