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说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私有域流量和公共域流量的定义。广义上的公共领域流量是指用户在官方平台搜索商品时,通过平台对商品的一次性展示。
私有域流量是指通过企业自身运营获得的流量,可以长期控制。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否对暴露给用户的信息流有控制权。
一、逃离公域,抢占私域流量池
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淘宝将花费536元,JD.COM将花费757元,拼多多将花费143元获取一个用户。平台获客成本高,平台获客成本不断上升。广告费、推广费等一系列费用都是在为用户的注意力买单,高昂的获客成本侵占了企业的利润。
企业更是抛出各种诱惑,将C端用户拉入私有领域的隐形池子。对于企业来说,提前下注,将第三方平台上的流量尽可能引流到自己手中,从而试图脱离平台的高佣金和高营销投入。
二、火爆的私域流量,是一门好生意吗?
私域流量的增长是基于中国社交应用的快速增长。根据第45次中国互联网增长统计旁白,到2020年3月,中国网民规模将达到9.04亿,互联网普及率将达到64.5%。其中,微信朋友圈和微博使用率分别为85.1%和42.5%,比2018年底分别提高1.7和0.2个百分点。
中国互联网用户渗透率已经超过64%,用户增加利润已经达到天花板,已经进入存量用户运营时代。建立私有领域,进行精细化运营是大势所趋。
私域的存在使得B端企业能够与C端消费者近距离接触。一方面,消费者的实时反馈可以促进产品的迭代升级;另一方面,个性化定制生产市场扩大,加速了B2C模式向C2M模式的演变。
(图袁泉:蔡邑信息)
需要小心的是,私域流量似乎与平台对流量的控制脱节,直接向受众推送信息。但是仔细想想,私有域流量的引入还是基于第三方渠道。
就在最近,wetool这款外挂工具被微信官方封杀,随之而来的是使用这款操作工具的商家纷纷关闭,有的流失了数万客户资源。听说是为了给企业微信铺路。
所以商家不能单纯依靠某个渠道来做生意。多管齐下才是王道。私有领域和公共领域都要切入。在利益的大蛋糕面前,风云变幻莫测!
(图袁泉:艾媒咨询)
三、微信易加,人难信,货难卖
微信不仅是获取私域流量的途径,也是承载私域流量的较好途径之一。社交应用的背后是用户在现实中的重要社交网络,是基于社交关系的私有领域流量池。与其通过微信等工具实现,不如依靠背后的人际网络。
加了目的地用户的微信后,如何让对方信任你是实现的第一步。有了信任,你才能相信你的产品。虚拟的网络世界把人和人分隔开来。网络社交的属性劣势是无法调查感知,不容易把信任交给陌生人。
纵观我们现有的网购平台,照例会先把货款支付给第三方平台,只有对平台有了信任,才会愿意持有业务,比如淘宝、JD.COM、闲鱼、货比三家。
四、变现,离不开人货场的构建
虽然互联网时代降低了商品推广的技术壁垒,但是信息的高密度和碎片化场景并不能让主要信息直接快速到达用户。而选择平台流量曝光,其高昂的营销成本让企业进退两难。
在这一点上,私有域流量的观点无疑为企业指出了另一条路。那么如何锻炼呢?我们以微信社区运营的实现为例来分析。
1. 场:连系场景使用运营技巧
相比较小的商家依靠朋友圈宣传模式,有实力的品牌选择建立大量的微信社区,而说到社区营销,就离不开完善日志。
看它的社区运营,大致有四个部门:
商家模特美妆试色图片分发;
专业美妆教程图文分享;
社群直播下单专属福利;
用户评价反馈。
这四种排列组合将社群营销的有效性发挥到了极致。为什么这么说?
一家20平米的餐厅免费赠送了1万份凉粉,反而赚了20万。
(图袁泉:完善博客社区)
(1)场景化购物体验缩短距离
在信息的通报中,图片是最直观的传播方式。线上社区发布的产品不需要C端用户接触,这也是线上销售的劣势。业余模特的试妆是以图片的形式,拉近了商品与用户的距离,让人更有代入感,把产品放在用户面前。
(2)价值提升的保留率
专业的图文课程,提升了整个社区的价值感,让用户留存率更高,观看群体新闻的频率和概率更大。社区需要干货和有价值的内容来维护和滋养。如果每天都发布广告,对骚扰信息容忍度低的用户会自动选择退出社区。即使是容忍度很高的用户,也可能会选择阻隔群的新闻从社区中切断,只在有购买需求的时候阅读。
(3)羊群效应刺激交易
直播卖货是实现私域流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直播的观感对用户的刺激更大。用福利引导大家进入直播间,主播们用文字和福利来烘托热闹的气氛。他们可能会安排内部员工购买商品以增加销售额,从而刺激其他人下单。直播间顾客的订单会在几个小时内转化,也就是人们会被消费心理所感动。
在微观经济学中,羊群效应影响着需求和偏心之间的相互作用。意味着当购买一种商品的人数增加时,人们对它的偏好也会增加,购买次数对准备下单的用户起到了参考作用。同理,社区中的好评也是其他用户购买行为的参考,这也是为什么商家无论在哪个平台卖货,都尽量引导用户刷好评的原因。
2. 货:严酷对选品的把关
运营社群离不开营销技巧,好的运营可以促进流量变现,看似完美。但是,在进入市场之前和之后,企业还是需要思考的。注意,商业从来都不是孤岛,它是商业的本质。繁重的操作背后,需要人员和工具的精心维护。如果有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那么前面的费用就会大大减少。
好的产品是核心竞争力。如果产品质量无所谓,用户的负面反馈会直接在社区中显现出来。这时,社区聚集人群的优势就会转化为劣势,负面新闻也会扩大百倍,严重的会引发连锁反应。
但并不是所有的商品都适合通过私域变现,而这种私域流量的渠道注定了其变现商品的特定特性:(1)客单价低;(2)回购率高;(3)人群具有普遍性。
如果卖手机、电脑、家电,也想靠私域流量变现。在高折扣的情况下,变现的几率很大,但往往可能是昙花一现!而一味的低价促销会无形中削弱品牌价值。对于非常重视自身品牌价值的企业来说,私域的作用更多的是作为品牌推广渠道,增加与C端用户的粘性。
3. 人:借助KOC发力
KOC:关键意见消费者,即关键意见消费者。从众往往是非理性的,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等,使得买家在信息来源上对买家更有认同感。即使有时候不是产品问题,一旦出现负面言论,如果不加以干预,持续发酵,最终也会导致局面失控。
这个时候,在社群中打造一个KOC就显得极为重要,要让他在买卖双方之间起到平衡的作用。另外,用户有时候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KOC就是代言人,帮助其他用户过滤。
五、私域变现,可跟随不能盲从
一般来说,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需要认识到“私域”是一个渠道,对企业扩张成长空持有多维度商业结构有重要意义,但流量变现并不容易。
对于小企业来说,私有域流量是好的,但是不要迷失在汪洋这一块。不是所有的商品都适合私域流量变现。盲目的把它当成抵御疫情的救命稻草是一种浪费,报一堆“变现课程”也是一种浪费。在进入之前,你需要调查市场情况,做出合理的结构,以免让血汗钱打到水漂。
对于大品牌来说,“私域”的本质无非是背靠大树好乘凉。私域之外还会有另一个渠道,业务需要潜心规划。只有做强做大,才能抵御未知风险,做自己的掌舵者。
同时,不可忽视的是在私人平台上,虽然降低了客户推广的成本,但这只是实实在在的事情,后面的交易转化、客户留存、复购增购、裂变创新等一系列精细化操作步骤,同样需要人力和资金的支持。
私域流量这张牌能不能打好,是前期产品聚焦竞争力的关键,后期的精细化运营更是锦上添花。认清“私域”背后,第三方平台也在掌控之中,不能过分依赖。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产品。私有域流量的运营有很多窍门。如果最基本的商品都不好,变现的模式也岌岌可危。
本文由@南方原创发表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允许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