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中国手机厂商势必会迎来真正的洗牌,很多手机厂商已经准备好了足够的粮草,准备拼死一战。但是很多厂商还没有正式进入战场,却遭遇后院起火,代工厂面临倒闭。
去年12月中旬,就在锤子科技旗舰机T2手机发布会前一周,其代工厂中天信因为发不出员工工资,不得不倒闭。这几乎导致锤子科技推迟发布。
锤子科技CEO罗永浩试图联手中兴、叶辉、比亚迪等中天信的客户厂商,帮助解决中天信员工的薪资问题,帮助其走出困境,恢复正常产能。腾讯科技了解到,在锤子科技等厂商的帮助下,中天信已经在12月22日左右发放了10月份的员工工资,11月份的工资还需要进一步的消息。然而,这一招最终未能奏效。公司董事长失联,中天信也终止了所有员工的劳动合同,并向政府申请关闭业务。
事实上,中天信的倒闭只是国内众多手机供应商命运的一个缩影。在此之前,已经有多家手机供应商倒闭。事实上,从2014年底开始,国内手机配件、代工等产业链企业的坏消息就一直不绝于耳。
据腾讯科技不完全统计,2014年12月至2019年12月的一年间,中国至少有16家手机供应商倒闭。
2014年12月5日,台湾省盛华科技在东莞东城和松山湖的两家子公司万事达和联盛科技停产;12月9日,胜华科技苏州子公司连谏科技也停产,三家子公司相继解散近万名员工;12月下旬,位于东莞望牛墩的奥斯瑞德仕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老板跑路,外界称公司欠款1.35亿。
紧接着,2019年初,东莞赵信通信董事长高敏自杀,正式拉开了全年手机供应商倒闭的序幕。
6月下旬,江苏苏州三星代工厂普光电子被发现拖欠多家供应商货款,面临倒闭。公司高管集体跑路,员工开始维权讨要工资。
9月8日,深圳鸿凯星塑胶制品发布不到50字的公告,宣布停业。鸿凯行结清了员工工资,却留下214家供应商近3500万元欠款。目前还没有解决的办法。
10月中旬,中兴供应商福昌电子被迫停产。在富昌电子宣布破产的同时,从事手机模具和外壳生产的东莞池静塑胶也于当天下午宣布破产。
12月中旬,锤子和中兴被迫停业,员工工资、社保等后续问题由政府部门处理。
恶性竞争加剧破产
每一次倒闭的消息之后,外界都充满了对中国手机产业链低水平竞争和恶劣行业环境的担忧。如今的制造业已经不是10年前的黄金时代——成本大增,但单价却比10年前低了很多。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中国手机代工厂面临着利润微薄、生产经营模式隐藏风险等多重困境。很多过度依赖国外市场的中小代工厂正面临一轮残酷的行业洗牌,产业寒冬已经提前到来。
深圳的制造业孕育了华为、中兴等品牌手机厂商,也造就了众多白牌手机厂商。后者的主要市场此前已从中国大陆扩展至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然而,当名牌手机厂商进入海外市场,想要倾销过剩库存时,这些白牌厂商的市场被进一步挤压,使得其紧密合作代工厂的处境越来越艰难。
中国制造商早已习惯了价格战的模式。本来三星和苹果应该在售价中加入品牌溢价,但也因为各种性价比原因被“抹去”,甚至挤压上游供应链。为了使用可以宣传的最新元器件,手机厂商选择降低那些普通消费者难以企及的配件的标准。
因为这个原因,现在代工厂生产一部手机利润非常微薄,即使除去人工和设备成本,也几乎很难盈利。更糟糕的是,为了拿到订单,代工厂也开始了恶性竞争,甚至不惜牺牲良品率,这有时会导致代工厂最终失去品牌手机厂商的订单。
机器人取代人工的趋势。
几年前,腾讯科技拜访了小米代工厂英业达。组装一部手机的生产线需要30多名工人,但现在在Xi高新区的中兴工厂,25条全自动化生产线将生产一部手机。劳动力和时间成本大幅降低。
该厂从单板测试加载、全自动点胶、整机音频测试、整机软件加载,在生产线上采用全流程自动化生产。
富士康创始人兼总裁郭台铭日前在接受腾讯科技采访时表示,机器人不可能完全取代人工,富士康在大陆的招聘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不过,郭台铭也承认,在制造业领域引入机器人是大势所趋。据郭台铭称,机器人是富士康战略发展的重点。将来,工人将从体力劳动转变为脑力劳动。
与服装等传统制造业不同,电子科技行业是最容易用机器代替人工的行业。机器联网后,过去人工进行的生产计划和调度可以由机器实现,过去需要人工检查的生产环节的漏洞也可以由机器识别。
虽然大部分机器使用英文界面增加了操作难度,但有工厂负责人向腾讯科技表示,他们已经开始翻译软件,这将进一步降低用人成本。这意味着供应商倒闭后,即使其他供应商找到了新的工作,生产线工人也将面临被机器人挤出工作岗位的危险。
据腾讯科技了解,一些代工厂对员工的需求已经简化为只处理填充料和收集产品。换句话说,即使是那些因为生产线升级而没有被淘汰的代工厂,也在自己的产业升级中逐渐为行业“瘦身”。随着技术的更新和生产质量可控性的提高,那些质量高、良率好的代工厂将胜出,更多没有竞争力的代工厂将逐渐被行业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