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 欢迎光临可关玩日记,免费分享生活知识及创业资讯
  • 案例分析创业公司如何颠覆传统巨头

    案例分析创业公司如何颠覆传统巨头

    创业公司如何颠覆传统巨头?我们再来看看被新技术颠覆的巨头公司,比如摩托罗拉的“贵族没落”,诺基亚的“垂死英雄”,柯达的百年破产申请,索尼、松下、夏普的“家电之死”,英特尔的“一个时代的终结”…这些恐龙级别的大公司最后还是倒下了或者被颠覆了。

    不颠覆自己,就会被别人颠覆。错误的投资,缺乏战略,过时的技术…巨头倒下最根本的原因是自恋,在新技术的浪潮下拒绝创新。

    1.摩托手机的没落:被谷歌收购后被“边缘化”。

    继去年8月的裁员风暴后,摩托罗拉最近开始了“第二季裁员”。据悉,摩托罗拉中国区约有1000人,包括RD、销售和技术。

    实施第二轮裁员后,摩托罗拉移动中国将保留约200名员工。就销量而言,摩托罗拉的手机业务似乎一直在拖谷歌的后腿。摩托罗拉被谷歌收购后发生了什么?

    20世纪90年代之前,摩托罗拉一直扮演着通信领域先锋的角色,创造了无数个第一。1969年7月,摩托罗拉的无线设备实现了从月球上说出的第一句话。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配备了摩托罗拉的无线转发器。

    1983年,联邦通信委员会批准摩托罗拉生产世界上第一部商用手机。1984年,这款俗称“老大哥”的手机进入消费市场。在随后的模拟通信时代,摩托罗拉和爱立信在无线通信系统设备市场平分天下。在手机终端市场,摩托罗拉是绝对的领导者。

    然而,在90年代模拟通信转向数字通信的大潮中,“傲慢”的摩托罗拉因为在模拟时代的巨大优势而过于自信,错失了全球GSM发展的良机。

    当时GSM和CDMA数字标准在争夺市场,也是模拟时代摩托罗拉的鼎盛时期,拥有全国手机市场60%的份额。凭借摩托罗拉当时的立场,它认为只要它支持哪一方,哪一方最终就会获胜。

    然而,随后全球GSM需求的激增让摩托罗拉措手不及。尤其是在中国这个最大的新兴市场,中国政府最终选择启动GSM项目,这对摩托罗拉也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随后,摩托罗拉开始追赶GSM。”但此时的MOTO也遇到了执行力的问题.”前摩托罗拉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当摩托车在中国被诺基亚超越的时候…做老大的只有四辆摩托,产品一拖再拖,最后地位都不保。”

    接着,摩托罗拉遇到了产品定位错误的问题。2004年推出的RAZRV3产品一度被认为是摩托罗拉复兴的希望。然而,遗憾的是,摩托罗拉对这一模式的定价一再下降,最终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

    据业内人士分析,摩托内部的后续产品研发也集中在V3的旧书上。“V3系列卖不出去的时候,没办法。”

    到了2007年,多年积累的问题充分暴露出来。比如平台太多,执行力不够,内部官僚。当时摩托罗拉拥有手机厂商中最大的产品线,支持Symbian,WindowsMobile,Linux+java等等,很难协调。

    “当一个公司成长为一只大恐龙,它总会因为不能及时调整自己而走向衰落。摩托罗拉走到今天这一步,主要问题还是自己的错误。”一位前高管回忆摩托罗拉的近代史时,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创业公司颠覆传统巨头

    这家有着83年历史的公司不断被拆分重组。摩托罗拉的创新精神使其创造了许多产业,如汽车电子、半导体、移动电话等。,但其随后的命运却是被不断分拆出售。例如,2001年,摩托罗拉拆分了国防业务部。2006年,摩托罗拉剥离了汽车电子业务。

    2011年初,它刚刚被拆分为两家公司,摩托罗拉移动和摩托罗拉解决方案。现在,摩托罗拉移动公司已经被董事会以125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谷歌。

    然而,有迹象表明,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的重点是其大量的专利,而不是品牌。收购后,摩托罗拉在谷歌内部逐渐被“边缘化”。当谷歌自有品牌的硬件部门逐渐消化了摩托罗拉原有的专利、技术和用户,这个老品牌很可能不复存在。

    2.诺基亚放弃塞班与微软结盟:孤注一掷,难见转机。

    作为曾经的手机之王,诺基亚错过了发展智能手机的最佳时机。然而,通过与微软的绝望合作,诺基亚确信它已经找到了出路。然而,诺基亚一方面承受着WP机销量不佳的尴尬,另一方面也面临着“盟友”微软对自己的冷漠和其他竞争对手的支持。

    要知道WP并不是诺基亚最辉煌时期的装机系统。作为曾经的手机系统之王,塞班系统在今年年初停止了开发。

    2013年1月24日,诺基亚向媒体宣布,诺基亚808 PureView将是最后一款Symbian手机,这意味着它在2012年2月27日的MWC2012上正式发布,拥有史上最强最大的智能拍照手机,拥有4100万像素卡尔·蔡司认证镜头,为Symbian的绝唱。

    这一事件意味着,1998年由爱立信、诺基亚、摩托罗拉和Psion合作创立的塞班,在经历了14年的风风雨雨后,终于走到了尽头。同时,这也意味着诺基亚在智能手机领域终于成为了百分之百的微软。

    诞生于1999年的塞班系统,在苹果的IOS和谷歌的Android系统出现之前,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平台,在手机界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手机机型。但由于在应用体验上无法与IOS和Android抗衡,后期用户有所流失。

    电信行业分析师付亮认为,塞班系统对智能手机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通信网络、互联网和软件的融合上,一直未能找到合理的共赢路径,被IOS和Android超越,最终在诺基亚内部被WP平台取代。

    销售数据显示,诺基亚第四季度售出220万部塞班手机,仅为基于WindowsPhone系统的Lumia手机的一半,而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塞班手机的份额仅为2.6%。

    有媒体分析称,虽然放弃塞班让诺基亚放下了一个包袱,但这表明埃洛普的决定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诺基亚有机会,如果能迅速改善塞班的API,它会尽全力打造开发者社区,帮助开发者,建立应用市场。诺基亚应该知道还有1亿塞班用户等着他去努力,而他只是那么平静地看着塞班死去。

    许多人将诺基亚的衰落归咎于她的首席执行官埃洛普。作为第一位执掌诺基亚的非芬兰籍CEO,埃洛普的最后一份工作是在微软领导办公软件项目,他缺乏智能手机和供应链方面的必要经验。现在看来,他为手机制造商诺基亚设定的道路——以操作系统为先决条件,并试图与之竞争——并不是正确的方法。

    早在上任的前四个月,埃洛普就将复兴目标称为“找到下一个击败苹果、安卓和微软的新产品”。但他错误地放弃了诺基亚的优势:硬件、设计和营销,并试图押注于一种新的操作系统,期待它突然出现。“在合作之初,每个人都认为微软和诺基亚会是平等的关系,”一位诺基亚中国高管告诉媒体。“现在,埃洛普虽然是从微软出来的,但他对这次合作的控制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