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菲特曾经说过,如果可以,我想持有一只永远不用卖出的股票。
如果可以,我也希望从事一个永远不会被取代的项目。
寒冷的冬天有没有确定的挣钱方法?
01
学会做减法,少做多赚。
今年受疫情影响,全行业没有新鲜资本流入。
没有资本,就没有项目;
没有项目,就没有活力。
以前每隔几个月就有一个新项目出现,抓住机会就能吃到第一口肉。
转眼间,这一年真的失去了活力。圈子里的大咖都在操作过去的老项目,地主家开始吃余粮了。
不幸可能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创业以来第一次体验冬天,是一件好事。静下心来看看过去,看看现在。
最后我意识到,我手里的东西一定要做减法。
少即是多。什么都想做,但是什么都做不好。
留下更多的精力,专注于一件事——心流。
我做流量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写,输出价值。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文字永远是最低的需求,无论是音频还是视频,都必须依赖文字。
电视剧又红了,短视频又红了,但小说市场发展越来越好。
写作绝对可以做一辈子。如果可以,我想我可以写退休。
如何实现流量?
对我来说不难,后端还有社交电商项目。
做任何项目都需要流量,保持流量积累不是最难的。以后遇到合适的项目,只需要集中火力。
如何选择项目,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如何选择年收入百万的项目?
在没有项目之前,所有的精力都花在流量上,每个月接几个广告还是可以的。
流量上加,实现上减。
我不想做付费培训之类的事情。
每次启动项目,都要先走一遍全过程,做出成绩。同时,一定要做好售后服务。流程稍有不当,就会被骂被剁。
这样会耗费很多精力,做减法也是必要的。
少即是多,流量最大化,各方面收益自然水涨船高。
02
机会太多了,反而赚钱了。
几年前,一个朋友去了日本,他回来对我说:
日本现在是一个低欲望的社会,阶层固化非常严重。年轻人不喜欢奋斗的原因是根本没有机会。
他去过一家寿司店,寿司店的老板至少50岁。老板说他小时候跟着爷爷学做寿司,一直做到今天。
换句话说,他们至少三代人都在做同样的事情。这种工匠精神在中国是不多见的。
我说:不奇怪,现在中国机会多。三五年有一波热潮。在国内做短视频更赚钱。谁会做寿司?
他笑了。
前两天看到一段话,感触颇深。
小白和大咖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是钱吗?是能力吗?还是视觉?
都不是!
小白和大咖最大的区别就是积累。钱,能力,眼光,都是不断积累的结果。
纵观现在真正称得上大咖的人,没有一个是快的,都是需要岁月积累的。
小白是小白,因为他总是做没有积累的事情。
频繁转行,频繁换项目,忙忙碌碌,最后a 空。
就像玉米地里的猴子,他渴望把每一个玉米都掰下来看看,可是一个都不剩。
你不赚钱的原因可能不是因为机会太少,而是因为机会太多。
如果可以,请找一些可以继续深耕的。
每次想起“寿司爷爷”的故事,我总会提醒自己,要有工匠精神,做事要有积累,把握好“机遇”与“积累”的平衡感。
你可以追求机会,但有些事必须一直做下去。天塌下来,肯定有一样东西能赚钱!
我想我找到了。
03
赚钱一定是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成功的人总是乐观的;乐观的人总是成功的。
没有机会是好事。那些被你忽略了的特长,那些失去了的初心,也许还能找回来。
一哥们读书不多,从小就学会了做饭。
他一直觉得自己没有经历过世界的繁华,厨师不是他最想做的,所以就去当兵了。
部队听说他会做饭,就安排他进了炊事班,他还是当炊事员。
他不愿意。他当兵回来,就是不想进厨房。我做过销售和保安,但是工作都不顺利。
我快30岁了,半辈子都在流浪。我终于熬过来了,我还是老本行最得心应手。我注定要成为一名厨师。
后来,我自己开了一家小饭馆。我不再折腾,更加专注。我全心全意自己做饭。不到三年,在县城买了房,开了宝马。
互联网也在讲述同样的故事。自己擅长却不喜欢的,可能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
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项目,几个淘宝客户,超市门口的线下推送,即使推广运营难度大,也从来不缺大钱。
你追求的不是别人不喜欢的;你擅长的就是别人追求的。
赚钱一定是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你擅长的是天塌下来也能赚钱!
经历过冬天的人,更懂得余粮的价值。
你不确定冬天是刚刚开始还是即将结束。与其盲目等待,不如为漫长的冬天做好准备。
把一件事做到极致,不怕行业周期变化,天塌下来,这件事有利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