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 欢迎光临可关玩日记,免费分享生活知识及创业资讯
  • 红米公众号答案(miui微信公众号)

    红米公众号答案(miui微信公众号)

    一部鲜有亮点的手机,隐含着小米公司在这个周期相当厚重的信息。

    是上周25号发布的红米Note4。单从设定来看,并没有太突出。

    更像是生来就要赶在2016年出货。在2016年的Q2,小米的出货量大幅下降。它急需一次爆炸。在过去的三年里,Redmi已经售出了大约1.15亿件。雷军显然对新产品有更高的期待。

    中国移动官方代表李为站台,足以印证这一意图。三年前,红米和中国移动宣布那一代销量达到2207万。后来4 G版红米Note4G卖了2700万块。

    李表示,该公司正在尽最大努力发展4G。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着力建设4G+精品网络,大力增长4G用户,推动融合通信商用,引导和促进TDD和FDD融合增长,提升服务能力。2016年,中国移动设计联合10大手机厂商,推10-15款精品手机,全网统一营销。红米Note 4就是其中之一,由中国移动终端公司代理,将在2万多家营业厅同步销售。同时还将整合社会渠道和小米线上渠道,包括Note 4,力争今年小米手机销量超过3000万部。

    显然是新一轮的变相催收。上半年,金立、乐视、畅想等多家公司都与联通有合作。在出货受阻的时期,走公路的小米给出了单出货的最大目的。

    雷军为什么这么乐观?现在的红米Note 4告知了什么信息?

    1红米Note4,你看不到的回望与坚守

    这就要回到红米Note 4的浓度了。说实话,当雷军再次出现在舞台上的时候,我的脑海里迅速闪过了小米早前公布的一款手机:小米4。

    两者都侧重于“金属”观。当初小米4发布会的主题是“一块钢板的艺术”,而红米Note4则是“全金属时代”。

    这是因为视图营销中某种精神的回归吗?我更愿意相信后者。因为一款手机的金属材质选择不是一时半会能做出来的,涉及到一个重大的工艺。

    小米想宣布什么?可能是:

    第一,从主要工艺延伸出来的工匠精神;

    第二,小米简洁、简单、适用、平衡的商业美学。都指向小米的价值观。换句话说,红米Note 4暗示了小米的态度和坚持。

    单看效果,红米Note 4并没有非常突出的亮点。但是它的制作技术值得强调。全金属一体成型工艺穿在千元机身上,一片金属从头到尾涉及32道极其苛刻的工艺,反差强烈。

    这似乎延续了小米经典小米4的某种精神。我记得它出版的那天,它打出了一个标语:钢板的艺术之旅。那是一部钢架的手机。经过40道工序,193道工序,8次CNC(数控机床)抛光,32个小时,将一块309克的奥氏体304钢板做成19克的车架。而且为了最后的量产,雷军不惜重金添置了19亿元的生产设备。首先,他在富士康的生产过程中投入了12亿元,剩下的7亿元用于Herbie。

    红米Note 4没有小米4渲染的多。后者随后定位于中端产品。但在实现红米Note 4的千元机定位时,很难忽略小米的某种气质。

    这就涉及到一个由来已久的话题:高端、中端、低端划分的市场能否体现真实的品质和体验?被认为是低端品牌的小米是否忽略了工艺和品质?

    我眼中的工匠精神,不是高端高不可攀的乐器。意味着一种态度和精神:既有超强的技术元素,也有一些强大的时间沉淀。换句话说,你必须忍受孤独和僵化。

    我从来没有直接把“高端”等同于“高品质”,“高端”等同于“品质”。一些号称高端的内陆手机,往往是硬件有溢价,“一招鲜”的产物。但是在软件或者关键应用上有一个最大的短板,不仅很难被称为精品,更是“高质量”的代名词。于是,他们往往会夸大过度的“手艺”肌肉,而忽略真实的消费体验。

    红米Note 4的价格定位和目标人群是否与精品和工匠精神相悖?我以为这是个伪命题。也忽略了真实的体验和品质。

    红米Note 4不张扬的调用了某种精神。个人认为是小米不被浮华思想所左右,没有丧失良知的体现。它是为中国大多数人的移动事业而生的许多考验和磨难的产物。

    你可能会谈到不可避免的性价比。据说小米一直强调这个竞争条件。红米Note 4似乎只是一款平庸的产品。

    这是我想澄清的另一个认知。红米Note 4是小米系列迄今为止最均衡的一款:全金属一体化机身,10核Helio X20处理器,4100 mAh电池,1300万像素摄像头,5.5英寸全高清屏幕,高速指纹识别,全网通双卡双待,小米MIUI8标配。

    你会说它的很多关键部件不是最高端、最尖端的,效率也不是最先进的。但我觉得,真正的手机,首先一定是匹配需求的,不一定是最前沿的技术、元器件、材料,才叫精品。

    现实中,很多手机的技术和硬件已经变得多余。

    最近有什么好看的电影推荐,值得反复看的五部电影?

    我从不否认手机尖端技术的进化价值,以及最先进的对焦组件或材料的价值。它代表了人类挑战未来的勇气和信心。但是适合细分市场的产品不一定要用,所以真的很配。

    要知道,苹果手机对尖端技术和材料的接受度更低。更擅长接受进入量产阶段的成熟材料。当然,这里的时间节奏和对供应链的掌控能力并不都是可以胜任的。

    红米Note 4没有太多让人惊讶的部门,但也没有明显的瑕疵。我之所以对它的真实体验充满信心,是因为5岁的小米已经有了它的均衡实力。Redmi刚出生的时候,是一个平衡又均衡的艺术。

    还记得它第一代红米第一次用联发科所谓的高端四核MT6589T时的争议吗?那是小米通过一个田忌赛马策略来平衡产品定位和供应链之间的利益关系。它是一款游戏,逆转了所谓高价高价带来的技术和硬件的冗余。当手机成为消费品时,后者多年来造成了非常浪费的局面。中国手机行业每年的电子垃圾已经超过了过去的PC时代和效率机时代。

    从小米每款产品出来后,竞品都匆匆降价的行为,可以感受到这个行业的误解。这两天,同行业也没有例外。

    这是我浏览小米产品的一面,充满了一种难得的简洁、朴素、平衡、适用的美。从商业竞争的角度来看,它失去了产品差异化的机会,导致内部品牌之间缺乏分层,其走向所谓高端的努力被不断打压,但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它比其他很多企业务实得多。小米不是靠硬件终端的暴利谋生,而是靠小众市场和长尾市场获得持久的生命力。

    可以说,小米真正的生命力不在于“二八原则”中的高端人群,而在于主轴市场中的一个中枢部门。小米从这个基础上盲目竞争高端,将是一场灾难。

    这种简单、适用、平衡的产品审美观对国内外产业链都有积极的影响。半年多来,虽然小米的出货量受到了一定的抑制,但其专注于广大人群的定位,使其在多次供应链危机中扭亏为盈。这是小米经营理念的魅力之一。而这种供应链也会因为小米的存在而更加稳固。

    小米4也是小米软硬件匹配最好的一款金属经典。红米Note 4延续了它的精神,与价格挂钩,它表现出了相当的自信。换句话说,对于外界浮华的产品,小米并没有丢掉自己的态度和价值观。

    当然你也可以说小米没有三星、华为、中兴的技术储备,所以会有它的商业平衡。这个部门应该是真的,但是也要看到,小米的软件和应用体验,以及触达服务的能力,远胜于很多品牌。虽然有些公司出货很多,但是操作系统和应用层面存在很多瑕疵,拉低了整体体验。在我体验过的众多内陆手机品牌中,小米操作系统还是体验最好的。小米手机虽然定位没那么高,但综合体验并不逊色。

    红米Note 4表明了现阶段小米公司的基本态度和价值观。当然,这也是RD、成本、消费者认知和运营成熟度的体现。我觉得第三次牵手中国移动,有望创下新的营销记录。

    2引而不发,小米在补课

    当然,小米也不是没有压力。Q1出货量的下降确实超出了我的预期。我认为除了外部环境的变化,还有自身的商业模式、产品等定位问题。

    比如,小米以前过于注重线上营销,而随着大都市市场的饱和,各路品牌首先争夺三至六级市场,小米的品牌笼罩在短板中。过去是率先强化线下结构,包括自建体验店和嫁接运营商等门店资源,率先扩大与消费者的接触;另外,小米的产品,由于长期强调性价比,缺乏品牌内部更有用的差异化。在毛利较追求高端细分市场的过程中,其定价体系受到了压制,从而抑制了其品牌在更高消费和艰苦人群中获得认可。另外,由于其他技能的沉淀,在国外无法更大规模的复制和服务。

    这也是小米出货量被打压的原因之一。但我个人认为,小米前四年冲得太猛更合理,更正常。

    这是一个马拉松市场,不是百米赛跑。在sturm und drang度过了一轮时间后,步伐放缓的小米确实暴露出了一些运营上的问题。现在这一年的展示可以看作是它自动调整的周期,需要补课。我觉得这不仅不是坏事,反而是它自我修复的最好窗口。

    我们可以看到,小米不仅在渠道、产品、品牌、组织架构、生态上做了一些调整,甚至已经率先探索出了更高的文化视野和商业理论。

    当初我很担心这个年轻的公司会因为外界的质疑,包括竞品,继续黑暗下去,竞争的动作可能会扭曲变形。现在看来还没有失去初心和基本态度。红米Note 4渗透着小米的价值观。

    就像一匹飞奔的马,舒尔放慢速度,甚至短暂停留,小米依然保持着平衡之美。

    这得益于其日益厚重的生态实力。

    现阶段的小米,在速度和出货量上可能都不是老大。但一旦补课、补短板、调整,面对的是一个主要的小众市场,它应该会重拾更为有限的视野,立于不败之地。随着小米生态架构的深化,其在软件、内容、服务、平台、大数据、云计算、手机周边、多维智能终端等领域的架构将释放出更大的价值。

    小米离不开手机。未来几年,手机仍将是小米的主营业务。但是,小米已经不等于单纯的手机了。其平衡美学正在智能家居和广阔的O2O场景中延伸,未来可能成为线上线下高度协同的企业。其竞争的焦点将逐渐走向手机背后的世界。

    这需要长时间的坚持,磨练了这家年轻的公司。两个月前的天津达沃斯论坛上,雷军谈到小米IPO时,调整了预期,即从所谓的“未来五年”调整为“未来十五年”。在他看来,小米需要获得消费者的真诚信任。

    我觉得这是一个异常有远见的判断。因为,未来10年,中国的互联网和实体经济会有持续的大规模融合。小米目前还不能真正走出手机观。如果它执意追求IPO,别说外部环境,它的估值行业都会受到打压。人们会忽略它的互联网企业属性,以及它链接人与人、人与服务、人与物、物与服务的能力。

    十年后,我相信一切都会改变。现在的手机行业竞争激烈,扭曲变异,无限黑暗在未来可能会成为一个笑话。

    【 4+64G低至899】红米note8 4800万四摄周全屏手机摄影智能学生红米note7小米官方旗舰正品红米k30 note8pro

    ¥899

    淘口令:

    ¥kt 5i 1 zsnvqw¥

    复制淘宝密码

    购买优惠券

    客服微信:(181628402)本文链接:https://www.n5w.com/262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