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谈集团营销
这里指的是使用各种即时聊天软件群(如QQ群、微信群、旺旺群、新浪聊天吧等。)来开启营销,具有低成本、即时互动、不设防的特点。聊着聊着生意就来了,甚至相知相恨。
把小米磨成粉,做成丸子。
中国最大的智能手机制造商小米公司的创始人雷军是业内最擅长优化资源的人。他说:“在做任何事情之前,我的城市完全想在采取行动之前搞清楚。”
然而,当他在2010年4月成立小米公司,准备进军智能手机市场时,外界一片嘘声。为什么?因为当时的智能手机市场正在蓬勃发展,用户满意度并不高。8个平均年龄超过40岁的“老男人”,这个时候要啃这块硬骨头,难免让人捏一把汗。
雷军的方法是
当初我向Unity创始人黎万强提出了一个要求:“你能不花钱就让MIUI 100万(用户)吗?”这显然是一个难题,但它很早就把黎万强推向了群发聊天的营销方式。
首先他们泡论坛,找有经验的用户。有几个人注册了几百个账号,每天在一些著名的安卓论坛发帖;即使已经改了账号,也会继续发马甲。就这样,小米公司在1000个用户中选出100个作为超级用户,直接参与MIUI的设计、研发和反贵。这100个人作为小米MU操作系统的火种,通过口口相传,已经发展到第二周200人,第三周400人,第五周800人,星星之火,终于可以燎原。没花一分钱做广告,市场就真的启动了。
基于小米对高端智能手机的专注,他们在当年年底推出了手机实名社区“米聊”,效果出奇的好。得益于第一批火花,半年时间注册用户突破300万,这些注册用户被亲切地称为“米粉”。
有了这样一个属于自己的社群,小蜜宫追求胜利,并继续发扬光大。
在“米粉”的支持下,昔日的成功通过论坛、微博等各种网络工具,迅速成为异军突起的品牌。
可以说,小米公司不仅做得早,而且做得变态。比如小米公司为了凝聚“米粉”的力量,酷炫地打出了“为发烧而生”的口号。这意味着小米的手机产品是给你们这些“发烧友”的,让你们挑剔!
如何系统地学习营销?
众所周知,发烧友对产品的要求是最高的,或者说是最苛刻的。小米按照这个顺序定位了自己的公司和产品。一方面,他强调自己的产品工艺精良,质量上乘,经得起任何挑剔;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树立一个高尚的目的,那就是做发烧友满意的产品。无论如何,这个口号把自己和“米粉”紧密地混合在了一起,但看起来并不恶心。
因为这个承诺,“米粉”当然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而这为小米的集团营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实践证明,小米的手机产品确实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用极客精神做极致产品;第二,用互联网逻辑去除行业所有中间环节;第三,让世界上的每个人都能享受到中国高质量的科技产品。在雷军看来,即使小米公司不成功,也无法阻挡这种小米模式的成功。这就好比工业革命之后,工业时代的企业与传统农业时代分庭抗礼。只要你花时间,城市最终会赢。
在小米社区,每天有30万人开会,提出各种建议。相应的,小米每周都可以推出新版本的操作系统。比如有人提出,有一种手机只能接通讯录里的电话。后来小米手机推出了这个功能。有群众反映,有的行业规定手机必须24小时开机,但是半夜手机响了就睡不着了。为此小米手机设置了VIP电话,24小时只有VIP电话可以打通,其他电话进不去。这些创意都来自于“群众路线”,设计师坐在办公室里想不出来。
这种线上线下的连接,为小米手机产品攻城略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所以可以看出,小米公司虽然自成立以来一直处于舆论漩涡中,但有时
互联网+营销18法
很倒霉,但总体来说,经历了被人看不起、看不懂、学不会三个阶段——公司刚成立的时候,不懂手机行业的人都在摇旗呐喊,懂的人也是满腹疑惑或不以为然,认为这些人不具备生产手机的硬件和履历,冲进去挤兑。但最终小米公司还是依靠聊天群营销,很快以400万部手机的销量和公司40亿美元的估值击碎了这些质疑,顺利从“看不起”进入“看不懂”阶段——通过品牌、渠道、供应链、盈利模式、资本运作的创新,突出重围。
小米公司的成功在于传统手机技术越来越成熟,竞争的焦点转移到了价格上。它巧妙地绕过了传统销售渠道,通过聊天群营销节省了本部门40%左右的渠道使用量,顿时让传统手机厂商刮目相看,措手不及。
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销售的扁平化对降低营销成本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供应链层面,通过电商预订模式,小米公司可以真正实现以销定产,这是传统厂商等不及的设备。同时,小米公司也通过提前收到客户的巨额预付款,在保持充裕现金流的同时,增强对上游产业的话语权。另外,手机产业链的物料价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大幅下降,这种以销定产的方式保证会给小米公司带来超额的期货利润。
营销要点
天下武功快,牢不可破。在这里,小米的成功在于,通过聊天群营销,迅速锁定了大量忠实消费者;然后在和他们的互动中,一波一波推开市场,喜欢的人越来越喜欢。同时在这种“软件、硬件、互联网服务”的封闭粉丝经济模式中,始终掌控着上下游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