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我们来谈谈“用户”的另一个维度——用户体验;
先问两个问题:
Q1:当每个人都在购物、选择产品,甚至以同样的价格买车或买房时,你更关心哪些因素?品牌?产品质量?购物流程?导购的态度?物流率?……
Q2:大家购物的时候会参考淘宝之类的讨论吗?小红书的推文?大众点评的分享?
相信在你的正常生活中,在受到营销广告潜移默化的影响后,你会打开产品链接,通过对比其他用户的购买反馈,最终判断这款产品是否适合你。
随着时代的成长,用户选择品牌更多,各平台的移动玩法和产品属性同质化严重。口碑营销带来流量,但用户不再忠诚于“品牌”,转而成为用户行为选择的决定性因素。他们的真实感受——“用户体验”。
一、什么是用户体验?
我所知道的用户体验,用户体验,直观翻译就是用户的简历,用户的实践感知。简单来说,就是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纯主观的体验和感受,不仅包括狭义的用户,还包括用户与产品、系统甚至人之间的主观交互。更直白一点,在任何场景下评论用户的简历和个人感受。
网上关于用户体验的注解太多了,真的没必要故作高深。相信所有小学学历的读者都能理解其中的含义。
但是,问题是:用户体验的作用是什么?
二、用户体验的价值?
文章开头提到,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成长,品牌价值日益被稀释,用户的真实感受首先把时代带入了用户体验为王的时代。
不得不说,营销策划从4P理论变成了4C理论,或许我们知道了用户体验在企业战略中的重要性。
做什么4P——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推广(promotion)和场所(channel)。
什么4C——消费者的需求、成本、沟通、便利。
在20世纪90年代,即使是现在,许多企业仍然把4p作为他们的战略重点。他们关注的是企业,企业经营者想要生产什么产品,希望从中获得多少利润,以及如何传播和推广产品,在哪些渠道销售。这就忽略了用户作为消费者的利益,以及客户在整个营销过程中是服务工具的事实。
以用户为中心的4C理论逐渐脱颖而出,从产品如何满足用户需求,从价格来权衡用户愿意为购买付出的成本,到促销信息与用户的双向沟通和相似度,最终实现用户在购买路径上的便利。
我们可以直观对比一下,发现从以企业为中心到以用户为中心,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就是用户体验。
用户的需求得到满足,用户的教育和反馈得到重视,用户的购买倍加方便。企业注重加强双向相似性,增进相互理解,实现真正的市场化,最终培养忠诚客户。不会对一个理解你,在乎你感受的企业有好感吗?
这里虽然需要澄清一下,但是用户体验的优化和提升是在产品完全功效的基础上做的加法。
产品本身永远是1,而用户体验和操作是后面的0。就像造车一样,车先能安全上路,再考虑车内各方面的设置,提前做人。用户体验的条件是完整的产品。
所以我们很少听到一个公告会用自己的用户体验做卖点,因为商业的本质是产品。但用户体验是最终留住用户的基石,让用户成为粉丝,让粉丝成为付费用户。
良好的用户体验可以大大减少用户的流失,甚至提升用户的忠诚度;用户体验差不仅难以产生正面效果,甚至会导致用户流失,甚至导致产品的终结。
苹果手机那些津津乐道的提高用户体验的小设计,无一不成为最后让人人成为“果粉”的缘故原由;
宜家那从上至下的购置门路放置、知心的购物指导,让所有人都乐在其中、无法自拔;
海底捞那极致到“反常”的服务和就餐体验成就了餐饮业树立独树一帜。
三、若何提高用户体验
这又是我最喜欢的讲故事环节:
主角小吴是上班族。他每天在上班的路上买馒头当早餐。
第一天,小吴来到A包子店,看了一会眼花缭乱的菜单,点了自己最爱吃的鲜肉包,给同事带了一个蘑菇包,叫老板离开打包。包子有点烫,我转身让老板多放一袋。最后匆匆赶到地铁站,发现刚刚错过了地铁。
第二天,小吴又来到了A包子店,点了他最爱吃的鲜肉包,也给同事点了一个蘑菇包。看手机,他发现背上老板把两个馒头放在一起了,不得不让老板再把包留下。去拿包子有点热,却又伤心地错过了地铁,只好忍着火辣辣的意图去赶地铁,却又后悔刚刚过了地铁。
第三天,B包子店刚开张,小吴决定再试试。一进门,迎接他的是几个大字的包子包。小吴想都没想,马上点了他爱吃的鲜肉套餐,还点了蘑菇套餐,并告诉老板把套餐留下。他接到手的时候并没有觉得烫。他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个布包装袋。小吴笑了笑,慢悠悠地向地铁站走去,不慌不忙地赶上了第一班地铁。
第四天,小吴再次来到B包子店,点了鲜肉包子和香菇包子。老板笑笑,二话没说就走了,包了两个馒头和布袋,拿在手里很放心。走到地铁站,站在队伍的最前面,吃着手里的鲜肉包,喝一口82年的豆浆。真的很好吃。
之后即使B包子店涨价一点点,小吴还是会光顾,绝不罢休…
分析上述小吴买包子的案例,可以发现以下用户体验上的差异导致小吴最终选择了B包子店;
大字标粗的包子套餐:节约了用户选择时间,提供用户更快的决议建议;
老板记住了鲜肉包与香菇包需自力打包:纪录用户行为习惯,用户无需提醒,高效快捷;
提供隔热布质包装袋:便捷平安,值得信托。
醒目的广告语、用户行为记录、隔热包装袋等我们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体验细节”,成为我们作为消费者选择的依据,善意的细微体验最终演变为我们的消费行为;
我认为用户体验应该包括以下四个要素:
大部分实体书店都濒临倒闭,但这家小书店用的是免费模式,年收入过百万!
3.1有多安全?
安全不仅仅是狭义上的“安全”,更是用户的—安全感;。在珍惜用户网络信息和个人隐私的基础上,也要保护用户权益,让用户对产品或品牌有足够的信任。
比如流量前,明确流量时间、指定工具、玩法、介入渠道、奖励规则等公平、透明、有用的信息;通过官方短信推送渠道发送营销手机短信,在短信中添加官方后缀,让用户有安全感。
在流程中,隐藏用户的个人信息*,在显示敏感信息时优先考虑用户的权限,用户可以自由选择关闭部分信息的显示,让用户有安全感。
移动端结束后,会通过官方推送实时公布获奖效果,获奖照片经用户认可后公布。邮件奖品会通过官方地址邮寄,让用户有安全感。
安全是用户体验四要素之首,是其他三要素的基础。
3.2 作甚便利性?
便利性是指用户获取产品或服务的难易程度,更重要的是在满足用户预期的情况下,流程是否轻松便捷。
同样的成本,用户往往更愿意选择更便捷的产品。
如果用户在JD.COM和淘宝之间购买相同价格的产品,由于京东物流的方便快捷,用户倾向于二次使用JD.COM,购物的便利性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
目前在移动流行的“一键复制”密码的功能也完美诠释了便捷性。用户不需要长时间按复制,而是轻分享自己的密友,大大降低了移动分享的门槛。
现有手机闹钟自带“工作日”选择功能,周一至周五不必选择,轻松搞定。
方便体现在产品上,就是一个流程简化。这种简化就像久旱逢甘露。如果你不说,我知道你想做什么。
3.3 作甚时效性?
时效性是指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获取信息或介入流程的时间差。这种差异就叫时效性。时效性影响用户的解决时间和效果。
比如在某个流量开始的时候,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推广方式、多种推广频率通知用户流量的第一时间,避免用户错过流量信息;
用户参与流量后,或将在乐成中奖后实时短信通知提醒。
确保赠送的礼品有足够的库存,并在承诺的有效期限内真正可兑换;优惠券的减少或退款等。都是实时记录的。如果不能实时记录,X日到账和查询渠道都有明确标注。
时效性是指企业与用户拥有相同的有用时间和一定的期限。延迟或丢失触摸信息不仅会让用户体验变差,还会让用户进一步质疑你的安全性。
3.4 作甚友好性?
友好的另一个名称是易于使用;表示产品或流程简单易用,促进人机交互;视觉上给人一种优雅、安静、大方的感觉,使用起来会启动迅速、简单。
比如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网页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自动保留已有的内容,所以你不需要因为自动关闭或者网页错误导致文章丢失而沮丧。
不知道有没有人在用苹果手机的时候发现了验证码。收到验证码后,不需要点击短信查看。系统会自动复制剪贴板上的验证码,你点击输入即可。
复制应用程序中的文本。在复制的过程中,段落列出现在区域中,通过移动两列来选择不同区域的文本,以准确选择复制的文本。
友好的体验是锦上添花,是四大体验元素的点睛之笔,不会影响产品原本的功效,反而会让那些功效更安静,更好用;像搭档一样,很亲密。
四、用户体验的尺度
大多数情况下,用户体验是符合一般心理认知模型的大多数人,它没有完整的好坏定义。
不同的用户在使用一个产品或系统前、中、后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包括个人的情绪、喜欢、认知印象,甚至生理反应。因此,随着新技术的增长和新用户研究反馈,产品或系统的用户体验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产品的增长和转型而增长。
这就是为什么这么多应用程序版本都在迭代,如果你关注每一次更新,甚至只是一个小小的视觉修改。
但是,是否有一个“用户体验好”的准则,以下三个原则会让用户体验越来越好。
1)以用户为中心
简单来说就是“让用户参与到整个项目的开发过程中”。用户体验前置涉及战略、愿景、系统全过程。因为只有用户才是产品或移动成功与否的最终评判者,直接影响着移动舆论和产品品牌认知度。
2)建立清晰详细的目标用户体验量表
在移动或产品的设计初期,就要明确目标用户,为用户画像建立一套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用户体验标准,以此来权衡移动的玩法和产品功效是否达标。
3)频繁迭代
迭代不仅仅是狭义的功效迭代,更是体验设计师和运营商自身对用户体验认知的迭代。通过迭代,优化产品功效体验,设计出新的更好的用户体验解决方案。频繁的迭代测试,最终会发现并解决大部分的体验问题,这是IOS、天猫“双十一”等很多经久不衰的系统的or流的关键。
看着山脊边那峰的流动规律,扑朔迷离又引人入胜的页面结构,“点”不停,依然扑朔迷离的App弹窗…看完文章,该不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