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都有人说要重新定义运营。运营是什么?他自己都没搞清楚!
其实每个人都想获得关注,而获得关注的条件就是先做一件惊天地泣鬼神的事。运营行业是一个经常被说再次被推翻的行业。运营最早是从互联网接入中国出现的,之前的运营被看做是打杂的。随着近年来运营在各行各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们记住运营也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而且现在的操作系统是一个经不起大家推敲的岗位。你说操作的局限性太广了。不知道你具体是做什么的。
你说你在运营,运营种类那么多。具体做什么?比如你每天需要什么?你的目的是什么?你在这家公司的职位是什么?你的工资是多少等等?你需要回复。下次有人问你的时候你怎么做?你应该可以这样回答:
我是互联网运营商!我的业务是推广产品,吸引用户!
我的目的有三:流量、转化、粘性。
我做生意的第一要务是推广我们的产品,然后找到使用我们产品的目标用户。
作为运营商,我们每天都在做文章编辑、推送、移动策划、商务互助,就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产品。这个“更多的人”才是我们真正的目标用户。
为了这个推广,你每天到底在做什么?
确定目的用户是谁?
目标用户是你接下来一系列运营策略的落脚点。如果你连自己的用户在哪里都不知道,那你就是伪运营商,是得过且过的运营商。
找好定位:这个比较好理解。定位是基于我们自己的产品对用户痛点的满足。产品要想最大程度的解决用户的痛点,就要基于证据定位制定解决方案。比如12306解决的痛点就是能不能买到票,无论想要什么按钮,都是赏心悦目,布局优雅,购买方便。比如小鱼的人号定位就是为0-3岁的产品运营者提供一些干货。这些都是基于用户需求对一个产品或服务的定位。
比如你在做一个类似猿搜的工具,你可以满足学生的找题需求,但你的对手可能是“家长的忧郁装置,孩子记不住,也没有学习效果,基本禁止使用”,那么你的定位可能是“一个帮助加深对知识点理解和印象的学习工具”。射题只是一个获取信息的技术入口,并不起到屏障作用。规划知识点是你的关键业务。
同样,如果把对手看做“父母认为自己用这个设备没有存在感”,那么可以把它定位为“加深亲子关系的互动学习工具”。和信用卡一样,是一款分子父母app。孩子一个人的时候搜什么题?妈妈的app上会有记录,孩子和妈妈可以一起学习做这道题。app专门给妈妈提供了一套更有利于同一亲子关系的解题方法,甚至告诉她重点知识点是什么。在相处的时候,比如检查作业,妈妈可以用以前不知道的问题来考孩子,这样可以树立妈妈的威信,一起愉快地讨论问题。
无论是现有市场还是新兴市场,针对不同的对手,都会有不同的定位。所以,先确定对手。
细化差异值:
既然是“差异化”,就意味着一定要有对比,对比就是对手,这是现有市场的品牌竞争范围;对于新兴行业来说,差异化表现在用户过往体验的差异化。比如iPad出来的时候,对手是笔记本电脑,差异化就是相对笔记本电脑体验的差异化。任何领域的产品,不管多新,肯定能找出过去的经验。所以,先确定对手;
寻找洞察:洞察分为市场洞察和相同洞察。
我觉得市场洞察的关键不是回答用户为什么要用你的产品,或者用户想要什么产品;而是讨论用户为什么不用你的产品,对什么不满意,也就是找出你的竞争对手。乔布斯说他从来不做市场调研,听起来有点自大。按照这套思路去理解,用户告诉你他想要什么,只是告诉你他的基本需求,并不代表用户会买;相反,我认为市场调研的用处是找出用户不喜欢什么,也就是他们接受一个产品的阻力是什么,也就是你要找的对手,这很容易表达清楚。这个对手问题一旦解决,就是在满足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转化用户,创造具有实用商业价值的产品的机会,这就是确定对手的价值。
同样的洞察与创意对比有关,其本质在于找到一种更有利于说服用户的表达方式。既然是劝导,就必然涉及到化解用户的抵触情绪。这个应该很好理解,这里就不开了。综上,先确定对手。
运营计谋
只要对手明确,策略就是解决对手,杀死某个目的。路径下,一步步拆解战术和方法。所以,先确定对手。
比如滴滴刚出来的时候,你觉得滴滴的对手是谁?快吗?个人认为第一个对手是用户的旧习惯,第二个对手是快的等其他打车软件。前者是“势”的较量,后者只是“术”的较量。对于滴滴等打车软件来说,首先要解决的是用户习惯的问题,包括司机和乘客。说实话,用滴滴打车的便利性,比起在街上拦一辆车,或者打96103,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对于司机来说,收入没有增加,供不应求。所以滴滴一开始就用了大量的人力(司机线下一对一劝说)和补贴来培养用户习惯。
这可能是滴滴短时间内唯一有用的获取用户的方式,但是补贴方式技术太低,大家背后又不缺资源,导致了打架。资源方一看就知道,虽然打了一架,但打的路是对的。打架也能制造影响力,一举两得,那就来硬的。想清楚这一点,多花点钱补贴是没问题的。现在的自行车共享、摩拜单车、ofo不都是这样吗?
电商的推广方式有哪些?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分析。
做生意的目的有三个:流量、转化、粘性。
一切漫无目的的操作都是耍流氓,必须先确定目的。现在几乎所有的互联网运营都围绕着三大目的:流量、转化、粘性。但是,在产品成长的不同阶段,其目的是不同的。如果你接手一个产品的运营,首先你的头脑要清楚你家的产品处于什么阶段。我们通常说一个产品主要分为四个阶段:试用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相信这一点很多小企业伙伴也很清楚。如下图所示:
我们主要可以把每个阶段的用途列举清楚,以后朋友们要记住产品是哪个阶段,对应哪些用途。
1、启动阶段
对于这个阶段的产品,主要目的是找到用户的痛点,做好功能分析,快速上线验证,得到种子用户的认可。
如果我们想实现这个目标,那么我们可以接受这样一种方式或步骤:
通过市场调研的方式找到用户痛点;
凭据用户需求,做好需求剖析;同时确立自媒体通道,为种子用户和后期运营打基础;
迅速完成原型,做好设计,快速开发,做好产物测试,保证用户体验;
获取种子用户,跟踪并反馈,做好数据分析,不断改善和提升产品体验,以获得种子用户的认可。
喜欢现在很多创业公司的产品。
2、发展阶段
对于这个阶段的产品,主要目的是:获取用户,实现转化,树立品牌,口碑远播。
如果我们想实现这个目标,那么我们可以接受这样一种方式或步骤:
利用前期积累的种子用户快速推广,扩大影响力;
加强运营团队建设。主要围绕运营开东西,一方面做好拉新、促活动、留东西;另一方面,做好品牌建设;
继续搭建官方媒体渠道,同时与外界媒体保持联系,搞好关系;
做好数据分析用户要重点关注用户留存率、DAU(日活跃用户数)、MAU(月活跃用户数)、付费用户数据、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等数据;推广方面,要以推广渠道数据为重点,基于数据优化渠道组合;品牌要重点关注百度指数等数据;产品方面,重点关注页面访谈数据、跳转数据、访谈时长、用户使用路径等;数据方面应该关注的指标,比如共享单车摩拜单车、ofo、小蓝单车等等。
3、成熟阶段
对于这个阶段的产品,主要目的是活跃和维护好老用户,同时保持新用户的推广,持续稳定地实现创收和盈利。
如果我们想实现这个目标,那么我们可以接受这样一种方式或步骤:
活跃并维系好老用户,主要行使运营手段,接纳激励体制激活他们;
继续数据剖析以及产物迭代事情;
继续做好用户转化变现事情,进一步提高营收能力。
像滴滴、微信、今日头条等等。
4、衰退阶段
对于现阶段的产品,主要目的是做好用户的回报,同时更新产品线,追求创新和转型,以解决用户的新痛点,继续占领市场。
如果我们想实现这个目标,那么我们可以接受这样一种方式或步骤:
想办法领会和触达流失用户,然后通过运营将他们最大水平的回流;关于用户流失数据的剖析;
继续做好其他方面运营事情,数据剖析方面重点关注回流率;
关注竞品的动态,做好竞品剖析,借鉴竞品模式,提升产物竞争力,以求从竞品手中抢夺用户,或者不被抢走用户;
举行市场调研(包罗竞品剖析),追求新的项目机遇,或者更新产物线,想办法知足用户日益增进的新需求的目的。
就像现在的猫扑,Renren.com,贴吧等等。
说到底,以上四个阶段的运营目的都是在流量、转化、粘性上,所以你运营的最终生命就是流量、转化、粘性。
运营不是用来重新定义的,也不是我们的目的,而是我们推广产品,吸引用户的手段。所以,对于那些整天谈论重新定义运营,整天只问运营观点的人,我们首先要问他:你运营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