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 欢迎光临可关玩日记,免费分享生活知识及创业资讯
  • 虎扑和小红书对比(小红书在虎扑的广告)

    虎扑和小红书对比(小红书在虎扑的广告)

    小红书、虎扑、知乎为代表的内容社区,往往在维护社区生态、空气和商业变现之间陷入两难。

    擅长种草的小红书刻意进军电商直播,带货似乎是小红书成长的关键路径;在专注知识付费和寻找下沉市场用户之间,知乎也频频动摇;频频传出上市消息的虎扑还没有玩转“直男经济”,论坛的体育属性已经减弱,只能靠孵化新平台来实现更多的商业化。

    在变现模式、内容决策或商业生态的选择上都处于两难境地。这是内容社区的天然屏障,对于和谐商业化引发的各种矛盾,平台遇到了大量的挑战。

    虎扑:上市了,还在“上新”

    虎扑的上市梦由来已久。

    2007年,胡夫获得晨星资源的A轮融资时,在英属维尔京群岛创立了离岸投资中心Hoop SportsBVI。当时被解读为搭建海外上市的VIE框架。

    直到2016年,虎扑才真正递交了在a股上市的申请。然而,上市之路并不顺利。本想借壳*ST亚星上市,借壳失败后,第二年自动撤回IPO申请。其中原因是虎扑过于依赖广告,单一的收入模式直接导致几年业绩大颠簸,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和净利润相差较大。

    这些都成为阻碍虎扑上市的关键原因。

    在这个过程中,大量早期的“JRS”见证了社区内容的调整和转型。

    2010年第一个使用虎扑的JRS告诉《科技星球》,社区的转变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早期认定的中环、二手交易区、进货区三大板块已经独立出来,成为虎扑“识货”和“毒货”的孵化产品。早期帖子全部清零空为0。现在,在虎扑社区,“步行街主干道”成为最活跃的路段,包括“坤虎扑事”在内的娱乐话题和内容与日俱增。

    2016年招股书显示,广告仍然是虎扑的主要利润来源,占比61%,最大的增值业务占比20%。同时,根据mUserTracker的统计,约75%的虎扑用户为男性(大多在35岁以下)。可见虎扑非常依赖来自男性用户的流量。所以,虎扑能否在现有的流量上找到广告之外的盈利模式,就成了关键问题。

    其实早在2009年,为了应对当时的电商热潮,虎扑推出了“卡路里商城”,但当时在疯狂烧钱的模式下,卡路里商城早早夭折。2012年,虎扑自行飞起了之前虎扑论坛的“鉴定中心”,孵化出了一款具有导购、运动装备评判功能的“识货App”。

    但当时“潮鞋”还没有蔚然成风,成为一种热潮。知货并没有帮虎扑可逆,但根据之前的公开信息,2017年交易规模超过20亿,营收在1.2亿-1.6亿之间,占虎扑营收的三分之一。虎扑看中了电子商务的前景,于是引入海淘业务,弃资金开始自营业务。

    现在,虎扑的公司孵化的“毒App”趁着“潮鞋热”,成为国内最大的网上鞋类交易平台。已获得三轮融资,估值10亿美元,进入独角兽行列。

    今年虎扑也录了下架。对于这个15年的内容社区来说,想办法撬动直男经济成为了这个节点上的重点。华兴资源董事长刘佳宁曾评价,球鞋交易平台有毒app背后的虎扑社区,以及各个垂直领域的社区,其价值还没有完全实现。

    字节跳动可能是看中了虎扑所代表的“直男经济”的价值。6月6日,字节跳动宣布向垂直体育社区虎扑投资12.6亿元,持有虎扑30%的股份。虎扑在成为“字节系统”的一员后,又孵化出新的产品来煽动男性消除苦难,但其关键目的尚未上市。

    在获得字节跳动的融资时,虎扑也表示公司正在追求独立IPO,以CEO杭城为首的公司管理层仍是虎扑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也就是说,在第一次追求上市三年后,虎扑将再次踏上IPO之路。2019年的“NBA问题”再次给虎扑的上市前景蒙上阴影。相反,以“知货”“毒App”为首的矩阵,成长顺利。到了这个时候,虎扑CEO杭城的注意力还会犹豫吗?

    小红书:种草,照常营业

    小红书的商业化正在用肉眼加速。

    11月28日,在小红书的创作者开放日上,除了升级之前的品牌互助平台和好推荐平台,小红书还宣布将推出创作者中央和互动直播平台,服务小红书人。

    互动直播平台的到来,意味着小红书真正挺进电商直播领域,朋友分享这个领域的利润。以前小红书总是面临尴尬的局面。小红书作为一个生活方式分享社区,具有很强的“种草”属性,女性用户的聚合使其成为美妆和时尚内容的聚集地。

    但长期以来,小红书的大部分用户习惯在小红书种草,在其他电商平台拔草。小红书已经成为口碑社区,但无法形成流量和内容下的直接变现闭环。所以后期小红书先涉足电商,坚持自己创业。

    根据小红书当时的公开数据,在电商模式上线后的5个月内,小红书的销售额已经达到2亿多元。2017年5月,小红书营收近百亿。从靠内容种草到购买,再到公布使用体验、购物、分享内容,进而影响购买,一条全新的内容消费链为小红书提供了优越的消费空氛围。

    对于内容平台,小红书也面临着内容真实性和广告贴丰富的问题。不可否认,小红书绝不会止步于内容种草,而忽视电商消费领域。作为一个平台,小红书的战略是为消费者(内容生产者)、品牌、MCN机构和自身的电商业务建立一个闭环服务。事实上,电商业务的到来让小红书更加臭名昭著。

    哪里可以找到短视频素材?免费分享3个短视频素材库

    完全自营的小红书很难提供完整的电商服务体系。供应链体系不完整导致的假货问题,以及没有建立物流体系导致的发货配送缓慢,包括售后体验不佳,成为小红书电商的“槽点”。

    小红书一定要扬长避短。除了小红书创始人频频强调小红书是一个社区而非电商,小红书一直对外宣称公司倾向于以社交方式分享产品。商城商业服务和社交只是社群的延伸,而不是基于购物气质的电商平台。

    今年2月再次升级服务,调整小红书内部架构,将原来的社区电商部门升级为“品牌号”部门。围绕“品牌号”这一焦点产品,整合公司从社群营销到闭环交易的资源,为品牌提供全链条服务。

    做直营电商并不利于社群生态的成长,反而引发了用户对当裁判和当运动员的反感,而电商直播可能更有利于小红书体系中的生态玩家。

    从小红书的种种动作来看,进军电商直播,收割这一波人气利润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基于小红书的介绍,小红书有直播+双向种草,支持主播连线PK,红包互动等玩法。过去小红书从图文到短视频的升级,也刷新了社区内容的面貌。

    然而,一些MCN机构对电子商务直播的进入持消极态度。某MCN机构创始人表示,“小红书的电商直播是新一轮盈利,也是新一轮洗牌。未能适应微博短视频、直播生态,靠图文工作赚小红书的老一批人,依然赶不上这波浪潮。但对于平台来说,电商是最好最快的变现方式。”

    在内容生态越来越厚的同时,小红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受此前下架影响,小红书月活跃用户大幅下降。QuestMobile数据显示,今年6月小红书MAU数为9300万,接近1亿,但10月最新数据显示,小红书月活跃用户数为7288万。电商直播的到来,会给小红书带来新的审核问题。毕竟内容审核上的问题已经让小红书摔了好几次了。

    对于小红书来说,做电商可能是意料之外的事情,但却是社群自然而然的选择。2019年7月,小红书宣布用户数突破3亿。刺激创作者的内容生产,留住用户在平台购买商品,将进一步辅助小红书更好地通过内容和电商进行商业化。

    知乎:用户下沉了,还在为知识付费

    KOL团的离去,原本是一个属于知乎的故事。

    2017年,信息聚合平台竞争激烈,几百个知乎大V被爆将签约今日头条。最先提到这件事的知乎V说,“而且是为了钱,年收入比热门白领还高。签完之后,所有内容都不能再发给知乎,相当于一个排他性协议。”

    那时候,在知乎上实现知识是不容易的。在后续回复中,“魔鬼爸爸”表示“知乎全社区的空精神,绝对否决任何商业行为”,“靠写作赚钱,在知乎是一件奇怪而罪恶的事情,是营销,是左手,是歪门邪道。”

    走上层路线的知乎,首先决定用知识付费获得收益。被忽视的广告形式仅限于侧屏广告,内容广告被视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为此,知乎甚至封杀了“知乎最大V”张嘉玮。

    知乎多次尝试水知识付费,留下了一个知识付费的产品“知乎直播”。当时知乎公布直播演讲者平均时薪过万,要知道有2000多的演讲者。

    直到今天,知乎的商业化模式依然是广告+知识付费。而微博、今日头条等平台纷纷成立MCN机构,试图从制度上扶持和推出优质内容,知乎的举措依然缓慢。今年2月,知乎接受刺猬公社采访时也表明,知乎不存在传统意义上的“MCN组织”,每个人都有值得分享的知识。

    这几年偏向高知空的知乎流失了一部分专业的内容创作者和内容。在知识付费仍未能形成气候的时候,拓宽新的用户群体成为用户提升天花板的渠道之一。

    知乎的天然社区空精神是,分享简历属于内容消费。一位在知乎内容营销上下功夫的人士告诉科技星球,知乎需要吸引三四线及以下城市的用户,才能获得更大的市场,让更多用户分享简历。但这并不容易。从内容消费来看,三四线已经饱和,有自己习惯的内容消费平台,如趣头条、今日头条等,未必能融入知乎空。

    尽管知乎创始人周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知乎并不认同下沉的观点,也不会自觉下沉。

    不过,知乎也做过测试。科技星球了解到,知乎找到了一家内容营销公司,希望对方帮忙制定下沉方案,“做低内容换流量”,同时也实施了一段时间,发现效果不错。然而,周源不想让智虎越来越成为“知音”,所以他暂停了这个节目。然而,许多用户表示,他们在知乎上看到越来越多的性别偏见话题。

    上述苦于内容营销的人士表示,两性话题的流行容易引发用户的自然讨论。他总结说,知乎分享的内容有三类:故事型、分享型、专业型,所以在情感问题上也会有心理咨询师、情感咨询师等专业人士。某种程度上,“知乎的下沉也可以看做是三四线城市用户的内容消费升级。”

    知乎的商业造血能力一直备受质疑。是通过广告实现流量,但仍然维持社区精英模式为知识付费?前者侵犯了周源的乌托邦,而后者并不顺利。知乎也向科技星球表明:现阶段知乎的盈利来源确实是广告和知识付费,但不便透露营收比例。

    作为中文网最大的问答社区,9岁的知乎至今仍未找到稳定的盈利路径。但似乎知乎也在加快步伐,革新自己跟随多年的“慢基因”。

    今年以来,知乎已经商业化,拓宽了业务线。2月,知乎试水男性种草社区“潮”,3月率先试水短视频产品“瞬影”(6月关停);8月,过去从未在MCN下过功夫的知乎,率先开始招聘MCN事业单位;9月,内部测试“好物推荐”效果,可在回复中添加商品链接卡;10月线上直播效果及“小蓝星推荐”榜单。

    知乎的野心也席卷了电商。6月份电影的关闭再次宣告了短视频实验的失败,而随后的“好物推荐”、直播和“小蓝星推荐”则表明知乎正在尝试向有货电商领域挺进。知乎尝试过用服务产品来创收,但现在这条路并不顺畅。

    知乎也需要面对小红书解决不了的问题。如何平衡社区空精神和商业化,是社区产品一直要克服的困难。当15岁的虎扑还在上市前徘徊数次,谁能给失落的社区一个“不负如来,不负大清”的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