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营推广最需要用户资源,大部分用户资源都集中在那些渠道。如何以最好的成本获得最有用的用户,是APP运营者和推广者在职业道路上经常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为大家勾勒一些推广中的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通常,资源具有聚焦效应。
对于产品来说,用户是至关重要的资源。互联网产品成千上万,大部分用户资源都集中在那些渠道。不花点钱从资源寡头那里分一杯羹是不可能的。
APP产品的推广方式和应用市场、信息流平台、搜索、网盟、集成墙、社区等等一样。如何以最好的成本获得最有用的用户,是APP运营者和推广者在职业道路上经常要思考的问题。同样的渠道,有些运营的获客成本是3元,有些是10元。他们之间的差距,随时都需要一些技巧。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推广中的一些策略,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第一要素:局势
这个元素绝不是废话。比如现在是双十一双十二的时代。包括应用市场在内的各大媒体资源都在向电商倾斜。这个时代,你在加大投入,抢资源,成本自然会上升。
当然,有钱的话,高举高打是对的,曝光快也是对的。不过,时间上暴雨会很快过去,花投资人的钱也无妨,但总有该花的时候。大众化的产品,公司没钱砸渠道,了解行业,了解市场,了解推广渠道的瘾是首先要考虑的事情。
不谈原则,只谈实践。比如大学生的产品,相对来说,节假日是最好的促销区间,尤其是暑假。不用说,这个原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学季,做重点线上推广好不好?
答案并不好。开学季是学生最忙碌的阶段。大一新生忙着军训,老同学忙着接新生选课。这真是大学生产品的真空时期。本来预计学生用户会暴涨,效果投入很大,但是用户并不多。这就是失算的形式。
你不需要举很多这样的例子,你并没有真正了解你的用户的习惯,你只是脑壳上的一个决定,最后,你还是会自己买单。
形式比人强,但如何判断形势?
简历+实践!
作为一个小白,简历价值为0,了解他的产品的行业趋势是主要问题。不知道,老板总会明白一些事;如果老板也是企业家,互联网那么透明,你总会得到一些你需要的信息。
如果真的不知道如何下手,在推广时代做主观臆断也未尝不可。主观臆测的推广方式,也需要我们不断迭代,快速测试,不合适就立即调整。王阳明心学的主要思想是知行合一,就是让你不死不练。
第二要素:环境
再说环境因素。在这里,我们专注于我们的竞争产品。在中国,没有竞品是不可能做出产品的。有时我们产品的成败完全取决于竞争产品。新浪一次次的机会,催生了百度搜索的迅速崛起。人人网的陈一舟抢注了kaixin.com域名,拖慢了辛凯的增长。雷军的米聊在微信之前就公布了,但张小龙只留了40天。微信上线后,雷军认输,专心做手机。
你能看到过去,就可能看到未来。做一个产品,一定会跑在竞争的轨道上。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黄金周期,产品投放的策略也必须时刻考虑。
如果你是二线小产品,头部产品都在渠道砸钱的那一刻,未必是你最好的推广期。以广点通的渠道为例,保持对市场变化的敏感性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曝光持续增加到一定时间,近期可能是跟你抢资源的广告主削减的好时机,但对他们来说,是自己收量的好时机。
如何查看电脑微信上的聊天记录,查看微信聊天记录详细教程。
还有一点就是要和渠道实时保持良好的联系。渠道有新方式先试,新渠道新方式的盈利期那么短。这个时候不抢,以后就没机会了。就拿我们产品之前推出的360手PMP频道来说吧。前期30块钱一天定价几百块,现在出价100多,一天也带不了几块钱。资源那么多,第一个吃螃蟹的往往收获最多。
大部分和竞品一样,大部分和发货渠道一样。他们能把握最新的市场变化,往往比他们的祖先领先一步。
自互联网诞生以来,互联网产品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有时候统一领域有100多个app,大部分产品都是“胎死腹中”。因为头部产品制定了这个行业的规则,培养了用户的使用习惯!模仿头像,经常让自己成为困兽。
突破规则,获得最大利益,才是这个世界的真理。但是纵观整个互联网,有多少有趣的头条和拼多多?或许关注头部产品不屑做的事情才是制胜之道?
第三要素:渠道
推广离不开渠道。网上有很多关于如何做APP渠道的资料。在这里,我将重点介绍一些细节。APP不是应用市场,你的损失绝对不可想象!
应用市场分为两个层次:免费和付费。我相信大部分公司还是少付费的,但是免费的方式带来的金额不一定比付费的cpa差!
做应用市场,还是要把应用市场了解透彻。每个应用市场都有免费资源。不要小看这些。我们对应用市场的所有功能几乎测试了五次以上。应用宝的内容互助,360的福利流量,这半年给我们带来了5万多用户。
关键是几乎没有成本投入,为什么不好好锻炼呢?
其他每个市场都有自己的免费资源,可以很好的挖掘。
另一个重点是麻生。我们一个流量词从第五上升到第一,百度市场每天新增活跃用户300左右。这只是一个字一个市场的变化。可想而知,这里潜力巨大。
虽然ASO不能急功近利,但是我们可以在没有预算的情况下一点点引导用户,到了一定程度就会有质的变化。当然,如果预算足够的话,打榜,买排名,或者找第三方做一些ASO的事情,加快你的排名进度,是最直接的设施。
每个应用市场都有官方的付费渠道,上线的计划上面也提到了。做过这个的人可能都明白,这里面有一个复杂的系统,每个应用市场都要多次竞价才是最合适的。除了考虑市场,他们还要考虑自己的KPI、ROI等因素。
一次申办解决不了长久的问题。制定若干个合适的价格,需要你根据情况和环境不断做出改变,找到适合自己产品的最优方案,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高的收益。
当初我们测试360手机助手,出价一毛钱调整。我们每天考察流量关键词的排名变化和流量变化,测试了一个多月才找到一个暂时的最优解。
APP投放的渠道有很多,应用市场只是其中一个例子。这只是这个晋升体系中的冰山一角。如果把所有的渠道都详细讲解了,估计可以写一本书了。
最后补一点,就是数据挖掘的能力,产品的激活率、注册率、留存率不做详细讨论。我们产品的重点要求数据是用户的付费效率(总付费/总用户数:单个用户的成本)。
建议大家在对比数据时放大时间维度。我们用户360渠道一个季度比应用宝高,但是三个月后用户质量就不如应用宝了。通过数据对比,可以发现自己的用户来自哪些渠道的质量对比,从而把握住整个推广体系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