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企业的问题不是不重视战略,而是过于重视战略,滥用了战略这个词。比如,有些企业经常把“战略”和“策略”混为一谈,很多工作都贴上了“战略”的标签,比如战略人力资源、战略成本管理、战略采购等等。这些工作对企业管理意义重大,但不一定属于“战略”范畴。
本文介绍的《战略罗盘》,目的是让大家回归到“战略”的原点,对战略进行全面深入的阐述。它会不断地在四个战略问题上拷问高管,并推动他们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这四个战略问题是:
1。有战略吗:公司有战略吗?如果是,能否用一句话阐明公司的战略?
2。策略好吗:你制定的策略是好策略吗?策略有好有坏。
3。战略不实:战略不能退,战略需要扎实的资源和能力作为基石。
4。策略快:天下武功快但不破。剧变时代,战略不是计划出来的,而是进化出来的。
战略
一句话就能说清楚
你能用一句话阐明你公司的战略吗?哈佛商学院的Corris教授发现,大多数企业高管无法用一句话解释清楚自己公司的战略。这往往意味着你的策略不够清晰。更糟糕的是,这可能意味着你的企业根本没有战略。
如果公司没有清晰的战略,你连自己的公司都介绍不清楚。王石曾经分享过他面临的一个挑战:在国外采访时,总是被问到“请介绍一下万科”。十几年前,他真的无法在10分钟内讲清楚万科的业务,因为万科的业务太乱了。王石说:“一个企业是否成熟,可以通过引进时间的长短来判断,这有点类似于女性的裙子效应。”裙子越短,越引人注目。“他的建议是,你最好能在60秒内介绍你的公司。至于策略,我们的建议是,你最好能在60秒内用一句话说清楚。
如何做到这一点?它需要管理者深入思考,回归三个基本的战略命题:我是谁(业务领域)、向何处去(战略意图)、如何走(战略地图)。华为在成立十周年之际,颁布了华为基本法,明确了三个基本战略问题。
《华为基本法》第一条就用一句话清晰地概括了华为的战略:“华为的追求是实现客户在电子信息领域的梦想(何去何从)。为了把华为打造成世界一流的设备供应商(我是谁/何去何从),绝不进入信息服务行业(用我不是谁来更清楚地回答我是谁)。”“我们以优秀的产品、可靠的质量、优越的终身性价比、有效的服务(how to go)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
可惜很多企业误解了华为的基本法,把它归为企业文化。所有的企业都在学习华为的基本法来编写所谓的企业文化手册,这是一种非常肤浅的模仿,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公司“战略清晰、战略统一”的问题。
好策略
让你远离竞争
没有一个企业会主动承认自己没有战略,大多数企业都会声称自己有战略。进一步追问,很多管理者会倾吐一些事实。
比如我们有战略,但是我们的战略不够细化;我们有战略,但是我们的战略没有很好的执行等等。他们说的可能是真的,但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有策略”的认知才是最大的伪命题。“我们有策略”往往只是“坏策略”,而不是“好策略”。
不好的策略造就同质化,好的策略造就差异化。很多企业有战略,往往意味着他们有很厚的战略规划报告。可惜很多战略规划报告只是一篇“关于规划的八股文”,空漏洞百出的评论。同时,战略八股文的产出往往是同质战略,但战略的本质是创造差异化。我看过世界知名战略咨询公司做的三个中国公司的战略规划报告。除了商业数据和行业分析上的差异,涉及到战略的核心内容,几乎没有区别。战略愿景几乎是“成为世界一流的XX公司”,经营理念无非是“创造卓越,持续创新”这四个字,重合度极高,缺乏个性。
不好的策略只是“计划”,好的策略更“策略”。许多企业说他们有战略,但实际上他们所拥有的只是愿景或业务目标。坏战略提出了一大堆目标和重要性,却没怎么谈实际的政策和行动。好的战略就像有支点的杠杆,可以尽可能放大力量,用更少的资源取得更大的成功。
所以,战略不仅要回答:我是谁,去哪里,怎么去,还要回答“去哪里竞争”和“怎么竞争”。在一定程度上策略的定义可以很简单:策略=“战争+策略”。战争就是决定“在哪里竞争”或“如何竞争”。这两个维度相互交叉,共同决定了一个组织的战略定位。
真实策略
从战略能力到能力战略
你的企业是“战略的”或者是“好的战略”,但仍然可能遭遇战略崩塌。“好战略”很常见,但“好企业”很少见。这是因为从一个好的战略到一个好的企业还有一个重要的桥梁,那就是你的战略不能太虚,要脚踏实地,直指根本。
Romant教授分享了一个生动的案例。他曾经看到一家银行的战略规划报告,其战略目标是“成为以客户为中心的金融枢纽”。“金融枢纽”是指银行接受存款,然后贷出;“以客户为中心”是一个流行语,但仔细研究其策略后发现,这个流行语在资源和能力上都没有支撑。删掉“成为以客户为中心的金融枢纽”这句话里所有华而不实的修饰语后,你会发现银行的战略就是成为银行。
核心竞争力最终决定了组织的本质,并形成其独特的身份和战略个性。如果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不具备,你就需要深入思考,“我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才能建立战略优势?”如果你走这条路线,你的愿景将成为未来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伟大是做出来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日积月累的。
快速策略
战略需要快速发展
核心竞争力是如此重要和具有挑战性。挑战在于容易“老化”和“固化”。数码相机技术的成熟和广泛应用,让柯达的核心竞争力一下子“老化”;曾经凭借高纯度胰岛素获得大量市场份额的礼来公司,被“固化”在提高胰岛素纯度的轨道上,以至于完全忽略了诺和诺德的小发明“注射笔”,失去了胰岛素领域的半壁江山。
“核心能力”可能成为阻碍战略变革的“核心阻力”。柯达、诺基亚、索尼等公司的倒下证明了这一点。一个战略地位强大的公司往往是强势而笨拙的,这样的公司会面临三种惯性:战略惯性、能力惯性、人员惯性。
天下武功虽快但不破。
克服这三种惯性,进入“快速战略”的境界,可以使公司拥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保持高度的敏捷性。和通用电气、腾讯一样,“大公司覆盖了小公司的灵魂和速度。”
企业能走多远,取决于有没有战略思维和能力。这样我推荐一个个人成长课程:涵盖“运营、销售、营销、管理、股权、融资”等。,都是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和优秀的经验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