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关系到学生对学校的第一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学校的“门面”。所以很多高校会在通知书的设计上煞费苦心,努力展现学校的特色,让学生从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起就爱上自己的学校。
从今年录取的新生的录取通知书来看,确实是五花八门,别具一格,充满设计感,有的是3D设计的,一打开校园的标志性建筑就会跳转到页面;有的是学校老教授亲自用毛笔写的,处处让学生感到真诚;有的学校在通知里放芯片,让学生第一时间看到学校全景,把通知设计成画卷,充满民族风格和韵味…
当然,录取通知书其实只是一种通知文件,是向学生传达录取信息。有的学校简单明了,就是薄薄的一张纸就能把主要信息传达清楚,可以理解。毕竟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了解学校,不着急。
无论是设计精美还是简单直接,录取通知书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规范,不能有明显错误。通知只有几个字。这么重要的文件如果有错误,那就是笑话,也会让人怀疑办学水平和态度,给学校带来不好的影响。
日前,网上一则新闻引起了网友的关注和热议。河南某大学录取通知书出现错别字,一度让收到通知书的学生和家长怀疑收到了假通知书。毕竟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在《通知》这么重要的事件上出现失误,确实是不对的。所以有网友质疑:这个学校还能上吗?
引起大家注意的是,通知上的“报名”写成了“报到”。根据网上的图片,该通知称:“……虽然“举报”和“举报”是同音异义词,但含义却大相径庭。
在商务印书馆新修订的《新华汉语词典》中,“报道”一词有以下两种含义:一是通过新闻媒体向公众报道新闻;二是作为新闻信息载体的文章。“报告”这个词的意思是“向有关部门报告你到了”。很明显,通知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到学校报到,所以应该用“报告”而不是“报到”。
对此,学校没有回避问题,及时回应。第一,它承认通知确实有问题,认为这是一个令人尴尬的错误。造成这个错误的原因是学校的通知外包给了打印店,学校审核不严格,导致出现了不该出现的问题。对此的补救办法是给收到通知的同学打电话,通知他们开学后会发新的通知。
学校录取通知书可以打印错别字是一种尴尬吗?这可以说是一件严重敷衍的事情。现在流行拼音打字,犯这种同音字错误是常事。但是录取通知书很重要,打印成型后一定要审核,而且可能不止一个人审核。经过层层审核,连问题都看不出来,毫无意义。
录取通知书不是论文,总共也没几个字。犯这样的错误真的有点丢人。而且通知书是进入学生档案的,可以说是跟随学生一生的重要文件。网友怀疑学校的态度是人之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