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 欢迎光临可关玩日记,免费分享生活知识及创业资讯
  • 儿童健康饮食指南(怎样纠正孩子的不良饮食)

    儿童健康饮食指南(怎样纠正孩子的不良饮食)

    为了给特殊时期的家长提供特殊的家庭教育指导,全国妇联推出了“特殊时期特殊家庭教育”微信专栏,家长可以通过家庭教育微课学习家庭教育知识。

    家长再溺爱,也要管住孩子的嘴!这份健康饮食指南,家长不可不知!

    孩子不爱吃饭,体重超标,龋齿增多,甚至年纪轻轻就得了糖尿病——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相信很多孩子经常喝饮料,吃零食,但随之而来的却是“甜蜜的负担”。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家庭的希望。儿童时期的生长发育对未来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如何保证孩子吃得营养、安全、健康,是每个家长关心的问题。

    今天,我们将向你展示如何帮助孩子戒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健康成长!

    趋势:儿童消费越来越多的饮料和零食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和世界儿童基金会中国办公室发布的《中国儿童含糖饮料消费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儿童喝含糖饮料的行为越来越普遍,摄入量也明显增加!

    什么是“含糖饮料”?5%是一条红线。

    “含糖饮料”是指在饮料生产过程中人为添加单糖或双糖,含糖量在5%以上的饮料。

    根据这一规定,目前我国市场上的饮料有一半以上属于含糖饮料。其中,消费量最大的是软饮料,其次是果蔬饮料,最后是咖啡和茶饮料。

    儿童对饮料和零食的消费正在增加。

    据调查,我国6-17岁儿童饮料消费量明显增加,12-17岁儿童饮料日均消费量最高,为203 ml。

    研究人员通过对上海、广州、济南、哈尔滨、北京、Xi、南宁等7个城市9194名6-17岁的儿童进行调查,发现城市儿童日均消费量为715ml。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日均消费量分别为481毫升、1151毫升和1229毫升。

    不难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含糖饮料的消费量也在增加。

    无独有偶,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和中国营养学会联合编写的《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指南》也对儿童青少年的营养状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我国2岁及以上人群零食消费率从上世纪90年代的11.2%上升到近期的56.7%,零食提供的能量约占每日总能量的10%。

    不要骗孩子!这些症状出现得较晚

    饮料和零食摄入过量有哪些危害?以下案例应该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出现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就来不及了!后悔也来不及了

    19岁女生牙齿又黑又烂。

    19岁的女孩温温是一个爱笑的女孩,但是最近有一件事让她很困扰——她的牙齿逐渐开始变色,门牙甚至已经变黑腐烂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原来,温温从小就喜欢喝碳酸饮料。他上大学后,甚至每天都把饮料当水喝,每天喝3-4瓶。时间久了,这个问题出现了。

    为什么经常喝酒会导致这么严重的问题?

    武汉大学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病科主任孟教授说,温温的情况属于“酸蚀”。除了一些酸性物质,现在生活中最常见的就是经常使用引用酸。

    尤其是青少年饮用软饮料越来越多,饮料中的酸性糖类副产物会软化牙釉质,对牙齿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对于不同年龄的孩子来说,碳酸饮料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经常喝碳酸饮料会使12岁儿童牙齿的酸蚀率增加59%,14岁儿童牙齿的酸蚀率增加22%。

    如果每天喝4杯以上的碳酸饮料,这两个年龄段患牙糜烂的几率会分别增加25.2%和51.3%。

    我很小的时候就得了糖尿病

    “难道不是吗?这么年轻就有糖尿病?”在绍兴二院内分泌门诊,11岁孩子小李的母亲惊讶地问。

    小李从小长得虎头虎脑,爷爷奶奶出于爱经常给他买各种果汁饮料,一次两三瓶。但是后来小李经常喊累,总觉得饿。他吃得越来越多,人却越来越没精神。

    小李的妈妈带他去医院检查。看到检查结果后,她提出了上述问题。她不敢相信她年幼的儿子患有糖尿病!

    “现在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年轻化。”绍兴市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王爱芳说,“除了遗传,致病的主要原因很大程度上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有关。

    对于孩子来说,家长一定要控制糖的摄入量,比如饮料和甜点。吃得太多会对他们的健康有害。”

    喝水,体重惨不忍睹。

    18岁的男孩肖凯经常被称为“小胖子”,因为他从小就喜欢喝可乐和吃汉堡。身高1.75的他现在体重256公斤,不得不由母亲带他去减肥诊所。

    营养科的冯医生告诉的妈妈,肖凯的身体质量指数指数(通常用来衡量她是否超重)已经超过41,属于严重肥胖,必须降低。

    如今,街上的“小胖墩”越来越多。除了可爱,家长还要注意肥胖背后的问题,不仅容易导致“三高”,还容易导致关节疼痛、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静脉血栓等疾病。

    对于孩子来说,肥胖通常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主要包括饮食、运动、遗传因素和社会因素。

    据马冠生教授介绍,我国0-7岁儿童超重率已达6.25%,肥胖率达3.19%。7-18岁城市男生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17.1%和11.1%,城市女生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10.6%和5.8%。

    各年龄段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增长趋势明显。每天喝一份(一个标准杯、一罐、一瓶)含糖饮料的孩子,肥胖风险会增加1.6倍。

    只有吃得健康,孩子才会健康

    不管孩子有多娇,父母都应该管住他们的嘴

    《指南》按照年龄段,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进行膳食健康指导。

    只有健康的饮食,孩子才能健康。根据该指南,父母可能希望调整家中的饮食结构,尤其是儿童。

    2-5岁学龄前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阶段,三顿丰富的膳食和两顿适度的膳食是学龄前儿童获得全面营养的保证。如果需要添加零食,要少量添加,选择健康的零食。

    因此,对2-5岁学龄前儿童的核心建议包括:

    吃好晚饭,加适量的正餐和少量的零食;

    零食最好是水果、牛奶、坚果;

    少吃高盐、高糖、高脂肪的零食;

    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零食要新鲜、多样、易消化、营养、卫生;

    安静吃零食,谨防呛着;

    保持口腔清洁,睡前不要吃零食。

    6至12岁学龄儿童的饮食是一种过渡模式。

    6-12岁学龄儿童的膳食模式由学龄前的三餐两餐逐渐转变为一日三餐,晚餐的食量增加。但由于两餐间隔时间长,容易产生饥饿感,又由于学龄前饮食习惯的延续,容易产生零食消费需求。

    因此,对6-12岁学龄儿童的核心建议包括:

    正餐为主,早餐合理,零食少;

    课间适当加餐,最好是水果、牛奶、坚果;

    少吃高盐、高糖、高脂肪的零食;

    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不喝含酒精和咖啡因的饮料;

    零食新鲜、营养、卫生;

    保持口腔清洁,睡前不要吃零食。

    13至17岁青少年的发育阶段

    13-17岁的青少年正在经历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青春期发育阶段。这个时期的青少年需要大量的能量和营养,在食物选择上更加自主和独立,容易产生冲动性的食物消费,甚至对一些零食产生依赖。

    因此,对13-17岁青少年的核心建议包括:

    吃好三餐,避免零食替代;

    学习营养知识,合理选择零食,最好是水果、牛奶、坚果;

    少吃高盐、高糖、高脂肪和烟熏油炸零食;

    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不饮酒;

    零食新鲜、营养、卫生;

    保持口腔清洁,睡前不要吃零食。

    保护儿童健康

    父母必须做这些事情

    不要奖励饮料和零食。

    很多家长会把饮料和零食当做对孩子考试成绩高的奖励。殊不知,这种做法不仅得不到回报,反而会对自己的健康造成一些伤害。

    所以,下次孩子需要奖励的时候,不妨换一种更健康的奖励方式!

    用鲜榨果汁代替“含糖饮料”。

    虽然鲜榨果汁含糖量不低,但是相比软饮料,鲜榨果汁还是相对健康安全的。

    因此,当孩子非常想喝饮料时,不妨用鲜榨果蔬汁代替市面上的软饮料,尽可能减少“含糖饮料”的副作用。

    坚持带孩子锻炼。

    除了饮食控制,日常运动也必不可少。作为父母,应该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养成按时锻炼的好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他们的抵抗力,让他们的身体素质更好!

    饮食均衡,少吃多吃,蔬菜和肉类都要吃。

    孩子的饮食习惯很少是天生的,大多取决于后天。如果你告诉孩子一种食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你每次都躲着不吃,会让孩子对它更加反感,从而引起偏食。

    因此,父母在试图让孩子多吃蔬菜时,应该以身作则。

    在家里,家长也要注意,不要让孩子看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就无限量地吃,以免把肚子胀大,让孩子吃得更多。一般两餐之间的间隔可以让孩子吃点水果,以免吃饭时因为饥饿而吃太多。

    饮食健康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慢慢培养。家长们不妨和孩子一起对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说“不”,一起迎来更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