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 欢迎光临可关玩日记,免费分享生活知识及创业资讯
  • 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意思下一句怎么接(物是人非事事休表达什么意思)

    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意思下一句怎么接(物是人非事事休表达什么意思)

    物是人非万物,泪先流。

    名句的诞生

    风已止住尘埃,香花已开尽,夜里梳头已倦。物是人非万物,泪先流。

    据说双溪1春还不错,也打算做独木舟。恐怕两条船承载不了多少心事。

    ——李清照吴陵春

    完整阅读名句

    双溪:溪名,位于浙江省金华县。2船尾:小船。声音是zé。

    风已停,春花已落,尘埃染片片香。太阳很高,但我懒得打扮。风景依旧,人事已变,一切都荒废了,才想说忍不住落泪。

    听说双溪的春色还不错,也想去划船。恐怕双溪的小船承载不了这些沉重的心事。

    名句的故事

    此词写于南宋绍兴五年。此时,失去丈夫的李清照为了躲避游牧民族,从北方迁到浙江金华,住在哥哥的住处。吴认为李清照的词应该是在她悼念亡夫之后写的,所以“哀怨深沉,至今仍使人感到夫妻之重。”丈夫赵明诚去世后,李清照很快就遭遇了国破家亡。几经波折,她流离失所,再也无法重拾过去安定祥和的生活节奏。她不得不和大批难民一起四处迁移。因此,她诗歌风格的转变是与她的痛苦和悲伤分不开的,这也给她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感情和意义。总的来说,李清照的词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研究者多以宋代南渡为分界点。前期词多写离别之情,以闺情取胜,夹杂未婚少女之情;后期由于生活中的诸多打击和磨难,词风转向忧郁、苦涩、思乡的基调。

    在《武陵春》中,最令人感动的是“物是人非息万物,泪先流”,不禁动心,勾起脑海中的种种回忆。李清照说的“物是人非总息”这句话,是引自曹魏、曹丕做太子时写给他好朋友武陟的信中的一封。这封信主要是回忆过去三两个朋友一起游泳,喝酒下棋,大声谈论文学的往事。现在大家都分开了,有的人甚至已经死了。所以曹丕感叹:“节在同时,物在不同。我怎么工作?”虽然他在同一个季节故地重游,但时间永远不可能回到过去的同一个时刻。时过境迁,即使身为王子,他也无可奈何。这种无奈和嗟叹被李清照引用,为“物是人非事非,泪先流”增色不少,既有风景依旧人事不再的感叹,又有一种无法排遣的悲愤。

    历史悠久的名句

    李清照开头说“风尽香花尽,夜来梳头倦”。她先描写风景,再写人,用“梳头累”表现了女主慵懒无趣的样子。《累梳头》既刻画了女诗人的姿态,又有诗词典故中沿袭传统的传统。早在南朝就有“离开了你就无法摆脱”的说法。《子夜之歌》讲述了离开丈夫后,她一直没有打开镜子,害怕看到自己憔悴的身影,还有眼神中的落寞,她没有梳头,甚至粉扑上都沾满了灰尘。这是给过去的一个爱人和永远在我心中的思想基调增加了新的主题,呈现空闺房无心打扮的孤寂。你不仅想念自己的丈夫,而且“为伊消瘦”,因为没有丈夫的赏识,你也懒得“让女人悦己”。

    现代作家吴淡如在一篇题为《懒没有错》的散文中提到,过去老一辈的女性认为所谓的好女人“都是为了男人或者孩子,总是把自己的需求放在微不足道的位置上”。但是这样的女人真的幸福吗?有的甚至被男人背叛,只能把半辈子奉献给眼泪。在现实生活中,“不怕懒女人,就怕笨女人”,“懒没有错,但是要懂得用简单来经营”,比如“美不一定是为了取悦自己,但是邋遢和跟不上时代的感觉真的很痛苦。善待自己的女人有光彩的脸,生活幸福的人才能给人好脸色。”走了一大弯路,吴淡如想告诉我们的是,即使不“迁就自己”,也不要“夜夜梳头累”。现代新新女性其实已经不流行了。是不是说明他们不追求美?如果你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这些新女性其实是“女人自甘堕落”。主题词改了,意思就十万八千里了。这个时代,女人要的是打扮自己的快乐,而不是赢得别人的认同和赞美,女性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这个词的最后两句“我怕我承载不了多少心事”,也是千古传唱的名句,也是愁榜的前三名,就像李后主的“能有多少心事,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和贺铸的“有多少心事,有多少烟,风无处不在,梅雨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