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部分人每个月都应该从企业领一份工资。
只有单一的收入渠道,没有办法“开源”,拓展多种收入渠道。
如果我们想高效省钱,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每天“节流”。
相信说到“削减成本”,大部分人都会想到过紧日子,不能自由购物。
同时,很多喜欢在buy buy买的朋友,每个月底都会发现钱都没了,根本不够用。
当我们面对一个物体的时候,其实是瞬间想要拥有它,“想要”大于“需要”。
在我们通往财富和自由的漫长道路上,牺牲自己的欲望来实现未来的自由是不可避免的。
不想过月光族生活的朋友,就改变日常消费习惯吧。
想要戒掉过度消费的习惯,就要从培养这六个极简的消费理念开始!
01。不要为了“折扣”而消费
无论是在网上购物,还是在实体店购物,我们经常会看到“第二件半价”、“买一送一”、“满300减30”这样的优惠口号。
这个时候我们的小手就会开始搅动。
一看到打折的商品,就会觉得买就是赚。
但其实我们并不需要那么多东西,只是因为这个商品的价格比平时便宜,我们才会更冲动地购买。这就把必要的支出变成了不必要的支出。
事实上,购物时不时会有折扣。我们在看到折扣的时候,也要先考虑自己的实际需求,而不是为了抬高全额折扣或者打折而进行不必要的消费。
其实不买就100%省了。
02。注意商品的质量而不是价格
“一分钱一分货”绝对没错,这句话我们绝对可以相信。因为人不识货,钱识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真的可以找到很多同类型的物品,性价比最高。但是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的是注重商品的质量而不是价格。
购物要以质量为主,选择质量更好的商品,这样才能更持久,而不是总是买新的。
如果只是贪图便宜,坏了就买,重复的话其实成本更高。
比如前几年我妈要平板,我觉得我爸妈没必要用这么高端的苹果产品,就给她买了2000块钱的安卓系统。结果没多久就发现内存不够用,在使用过程中卡死了。最后买了个5000的苹果ipad,现在用了五六年了。
虽然我们在购物时应该优先考虑质量,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买价格高的名牌。开始之前还是要做足功课,买自己承受范围内最合适的产品。
03。货物进出,没有囤积
当我们旅行或遇到大促销节日时,我们会忍不住买买买。结果我可能没有用完2019年双十一买的所有东西,但是我一直在buy buy买。
一旦遇到物美价廉的商品,总是一次性囤积大量商品。其实这样一点都不省钱,反而是家里堆了越来越多的物品。
尤其是女生的衣服和化妆品保养品,因为更新太快,我们根本赶不上。况且我们每天用的穿的也就十几件,你根本用不着那么多。
有时候面对家里已经爆炸的衣柜,我会觉得有点压力。与其总说“女生总是缺少一件衣服”,不如“找到适合自己的衣服”。
我们在日常购物中遵循的是“极简消费观”,商品的数量要有进有出,不要囤积。
买新衣服或者化妆品的时候,要把家里过期的旧的清理干净再买新的。保持物品数量不变,以免浪费金钱。
04。学会延迟满足,下单前请三思
当我们看到令人兴奋的东西时,不要马上做出购买的决定。我们的欲望总是促使我们的大脑做出冲动的决定。
把你喜欢的物品放进你的愿望清单,花几天时间思考这些问题。
是否已经有相同类型的项目?有什么可以替代的吗?它可以重复使用吗?可以重复使用多长时间?值得买吗?购买价值如何?
这几天,想清楚这些问题后,如果我们的购买意愿已经逐渐淡化,那就不用再担心了,还能省下一笔。如果我们的购买意愿仍然强烈,那么请愉快地下单。
我们的冲动消费往往是下单前三秒的冲动。要戒掉冲动消费,学会延迟满足非常重要。
05。区分“想要”和“需要”
你有没有在晚上睡不着的时候尝试打开购物app,然后不自觉的买了东西?
很多人也习惯了每天没事就刷购物app,造成了乱花钱的习惯。
所谓“眼不见为净”,我们减少购物app和直播,也是一种极简的消费。
当我们真正需要买东西的时候,再做功课,比价,也不迟。
看到优惠就冲动下单是“想”。想好需求价格对比后,下单。这是
“需要”。
区分“想要”和“需要”,可以帮助我们大大减少冲动消费和不必要的开支。
06。坚持记账
我自己记账几个月了,效果还是过度。稍后我会分享我的经验,敬请关注。
培养记账的习惯,除了要清楚知道自己的钱花在哪里,更重要的是审视自己的消费习惯。
记账不一定要记录每一个细节。现在我们都用电子支付,app会自动帮你记账,每天推送提醒,非常适合懒人。
记账可以清楚的看到每个月的收支情况,让我们更好的规划每月的消费计划和必须存的金额。
记账是激励自己少花钱,积极存钱的另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