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镀原理:如何让物体表面镀上一层“金装”
电镀是一种在物体表面涂上一层金属物质的工艺。通过电解反应中的正、负极性,将金属离子沉积在待处理的物体表面上,进而起到保护、美化、防腐等多种功能。下面本篇文章将为您介绍详细的电镀原理。
电解液中的电解质和阳极溶解
首先,电镀需要使用电解液,电解液是由溶液和稳定剂两部分组成。其中的溶液就是融化了金属的离子,称为电解质。而稳定剂能够保持电解液中各种成分的比例不会变化,稳定电子的运动,让电流的通量保持在稳定的状态。
在电解液中添加有所需金属的离子溶液,并在其中悬置一根“阳极”,自然溶解阳极上的金属离子。对于电解液中的“阴极”对象,通过向阳极通电并负载静电,开启电子运动的通路。此时,电流会从负极向正极移动,通过壳体引导到达阴极,物体表面会逐渐沉积上金属离子,完成电镀。
电流密度影响,掌握适量实现
电流密度指的是电流单位面积上的流量,以A/cm2为单位。调节电流密度实际上就是调节所镀金属的质量和厚度。过高的电流密度会形成导电过程中局部过热,导致电镀溶液挥发、腐蚀、气泡生成等非理想情况,同时也会导致金属层厚度不均匀,表面缺陷明显。但电流密度过小,电化学反应过程缓慢,时间过长,会增加生产成本。
通过调节电源电压、升降电极间距、电极尺寸和表面积等方式,来掌握电流密度的合理实现,保证金属电镀效果的美观、质量、成本等方面的平衡。
维护电镀设备和环境
电镀成本也与设备和环境的维护有关,如果设备漏电、环境过多尘埃等灰尘等会进入电解液中,电镀质量也会受到影响。而换电镀电解液时,必须将旧电解液做好处理,防止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以保持电镀生产的环保素质。
此外,对电镀滤网、电极板和电极板上的覆盖物进行及时维护,保证其功能正常并存于有效寿命,可以帮助提升电镀质量,节约生产成本等方面的效益。
小结
本文从电解液、电流密度和设备环境维护三方面介绍了电镀的工作原理和实践要点。电镀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工业制造技术,但其技术细节很多,要正常实现需要技术员们遵照操作规程,及时调整处理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