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更指的是几点?
在深夜的时候,有时候我们会听到这样的说法:三更半夜了。那么,这个“三更”指的是几点呢?这其实是一个古老的时间划分方式。
古时候的时间划分方式
在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划分方式与我们现在不太一样。他们一天分为时辰,一共分为12个时辰。这些时辰并不是按照等分的方式来划分的。
首先,早上子时就是从凌晨11点到凌晨1点,所以这个时候看到的“一更”指的是子时。接着,就是丑时,也就是从凌晨1点到3点,是看到“二更”的时候。
而“三更半夜”则指的是亥时,也就是凌晨11点到12点半。因此,“三更半夜了”便是指时间已经很晚了,大家都应该睡觉了。
文学作品中的“三更半夜”
古人对“三更半夜”这个时间点也非常有感触,因此在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这个描述。比如《红楼梦》中,贾宝玉和黛玉在晚上谈心,便有了“三更半夜”的描述。此外,还有很多秦淮八艳的故事,也常常出现这个时间点。
三更半夜的文化内涵
“三更半夜”除了是个时间点,还有一些独特的文化内涵。古人认为这个时间点是阴气最盛的时候,所以应该避免在这个时候做一些重要的事情或者开展一些重要的仪式。
此外,因为这个时间点睡得晚的人会比较少,所以有些地方会把这个时段作为“闹鬼”的时段。也有一些有趣的谚语出现,例如“寅时枉自提,子时徒劳力,戌时不如寅,亥时一步死。”
结尾
“三更半夜”这个时间点,虽然在现在的我们看来已经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了,但是对于古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他们依据这个时间点进行一些重要的仪式和判断,同时这个时间点也出现在了文学作品中,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
总的来说,了解这个时间点的文化内涵可以加深我们对于古代文化和历史的理解。不仅如此,对于现代人来说,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