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岁是什么意思
亚岁:冬至。
三国 魏 曹植 《冬至献袜颂表》:"亚岁迎祥,履长纳庆。" 唐 皎然 《冬至日陪裴端公使君清水堂集》诗:"亚岁崇佳宴,华轩照渌波。"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余·熙朝盛事》:"冬至谓之亚岁,官府民间,各相庆贺,一如元日之仪。 吴中 最盛,故有肥冬瘦年之说。" 清 钱谦益 《冬至日感述示孙爱》诗:"乡人重亚岁,羔黍荐履长。"
亚岁指哪个季节
亚岁指冬至。
亚岁,意思是仅亚于岁首(年节),古时将四时八节中的冬至称为亚岁。冬至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古时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这时节都要回家过冬节,所谓“年终有所归宿”。
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着“冬至大如年、唔返冇祖先”的讲法。冬至被称为“亚岁”、“小年”等,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古人认为冬至的重要程度并不亚于过年。
扩展资料:
冬至节气的到来,标志着即将进入寒冬。这天北半球虽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少,比南半球少了约50%;但是,这并不是最冷的时候,所谓“冷在三九、四九”。这是因为地球表面有大气和水分,能够储存热量,并不是“即存即失”,而有“积热”。
因而,冬至之前天气通常不会很冷。冬至之后,虽然太阳高度角渐渐高起来了,但这是一个缓慢的恢复过程,每天散失的热量仍旧大于接收的热量,呈现“入不敷出”的状况。到了“三九、四九天”,积热最少,温度最低,天气也就越来越冷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亚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冬至
古时亚岁是指哪个节气
亚岁,意思是仅亚于过年,古代指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三国时期曹植《冬至献袜颂表》曾云:“压岁迎祥,履长纳庆。”亚岁,是仅亚于岁首(岁节、年节)的意思,古时将冬至称为亚岁。冬至,既是节日也是节气,它是反映太阳光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回归运动的节气。冬至这天,太阳南行到极致,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黑夜时间最长的一天,自这天起太阳直射点往北回归线返回,北半球各地(我国位于北半球)太阳高度渐渐升高,白昼逐日增长。
冬至是"日行南至、往北复返"的转折点,对于北半球各地来说,太阳高度自此回升,太阳光逐渐增强。从节气规律来说,立春是“阴阳”之气中阳气升发的始点,自立春起阴阳转化,阳气上升,立春标示新轮回开启、万物更生。而冬至则是太阳回返的始点,自冬至起太阳高度回升、白昼逐日增长,标示着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所以古人也把冬至看作“大吉之日”。在时年八节当中,冬至的重要程度不亚于立春岁节。
冬至是中国最早的节日,称之为冬节,早在汉代时候已经形成了我们今天熟悉的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每十五天为一个节气,一个节气分为三候。古人称冬至三候是,“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都是古人从传统农业生产生活规律中总结出来的。随着农耕文明逐渐消退,现代农业受季节的影响不是很大,比如大棚里的菜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传统节气对农业种田的辅导和制约作用也在一点点消退。
冬至这天,太阳虽低、白昼虽短,但是在气象上,冬至的温度并不是最低。实际上,由于地表尚有“积热”,冬至之前通常不会很冷,真正的严寒在冬至之后。由于我国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这种气候意义的冬季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时至冬至,标志着即将进入寒冷时节,民间由此开始“数九”计算寒天(民谚:“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
亚岁是啥意思
亚岁的解释 冬至。 三国 魏 曹植 《冬至献袜颂表》:“亚岁迎祥,履长纳庆。” 唐 皎然 《冬至日陪裴端公使君 清水 堂集》诗:“亚岁崇佳宴,华轩照渌波。” 明 田汝成 《西湖 游览 志余·熙朝盛事》:“冬至谓之亚岁,官府民间,各相庆贺,一如 元日 之仪。 吴中 最盛,故有肥冬瘦年之说。” 清 钱谦益 《冬至日感述示孙爱》诗:“乡人重亚岁,羔黍荐履长。” 词语分解 亚的解释 亚 (亚) à 较差:他的体力不亚于你。 次一等:亚军。 亚圣 。 原子价较低的,酸根或化合物中少含一个氢原子或氧原子的:硫酸亚铁。 指“亚细亚洲”(位于东半球的东北部,简称“亚洲”):东亚。 笔画数: 岁的解释 岁 (岁) ì 年:岁首。岁暮。岁夕(即“ 除夕 ”)。岁除(年终)。岁阑(一年将尽的时候)。 一年的收成,年景:岁凶(年成歉收)。歉岁(收成不好的年份)。 年龄:年岁。周岁。 星名:岁星(即“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