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 欢迎光临可关玩日记,免费分享生活知识及创业资讯
  • 武汉c加work创业广场面试靠谱吗?

    武汉c加work创业广场面试靠谱吗?

    我不知道武汉c加work创业广场的具体情况,建议您多了解一些面试者的反馈和公司的背景信息,以便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您也可以参考一些招聘网站的评价和公司口碑,或者通过与过去或现在的员工交流来了解公司的内部运作情况。

    靠不靠谱需要自己观察,武汉武汉有好多好公司,需要自己甄别,也有些不入流的公司需要看公司环境和自己面试的判断能力决断

    龚伟:激情孵化时代梦想:孵化梦想

    20世纪90年代,是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蓬勃发展时期。全国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的建立及所取得的成功经验,犹如星星之火,燎原神州。全国各地在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上也进行了不断探索和总结,激励了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在“十五”时期实现了快速发展和质的跨越。本刊将开辟两期版面刊登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的报道,敬请关注。
    第一家孵化器的诞生,也让一个典型的武汉人用精明在中国孵化器发展史乃至科技企业发展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他,就是武汉东湖创业中心主任――龚伟。
    孵化器,顾名思义,孵化一个弱小的希望,孵化一个时代渴望自主创新和经济腾飞的理想。这不仅是一个人,一个企业的创业生存,更是一个打破落后经济模式、向科学与进步迈进的民族的生存。有幸参与其中,有幸为之做出努力和创新,龚伟感到自己的幸运和幸福。

    1987年6月7日,在武汉武昌丁字桥108号一家废弃的军用通讯兵站旧址上,一个标志着中国民营企业被纳入政府扶助行列的探索,正逐步引起中国经济构成天翻地覆的变化,并由此改变了千百万人的命运。这就是中国孵化器事业的第一次探索与实践。此后20年,中国高举科技创新的火炬,引领着一批又一批孵化器在全国遍地生花,并由此诞生出促进中国经济构成发生重大变革的大批民营企业。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作为历史性转折点,成为武汉人的骄傲,也成为龚伟成就他人梦想的激情实践。

    追寻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发展的20年,是孵化器和孵化企业一同创业、一起成长的20年,是共同播洒激情与汗水、智慧与坚韧的20年。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全球新技术革命的浪潮汹涌,我国尚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科技与经济相脱节,许多有市场前景的科技成果难以转化为商品和产业,一些新兴的民办科技企业面旅灶饥临着创业风险,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步履艰难,许多意欲创业的科技人员望而却步,他们期盼国家创造一个有利于科技创业的良好环境,以实现自己报效国家的夙愿。在此背景下,武汉市政府成立了武汉东湖智力密集经济小区规划办公室,龚伟,成为这个机构的第一任领导者。
    成立办公室,其战略意图在于利用武汉东湖周边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密集的智力优势,将众多的科研成果通过政府对于服务环境的营造和优化,加速地转化为生产力。这个规划办公室正是今天东湖开发区管委会的前身,也正是这个规划办公室催生了中国第一家孵化器――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者中心。
    此后20年,一批又一批青年学子,从学校、从科研院所走出来,投身于东湖创业阵营。如今,在光谷创业街,创业的气息弥漫在楼道里、空气中,求新创业,在这里是一种时髦与荣耀,这种新时代的劳动风尚,必将引领一个城市新的未来。
    孙文,1987年华工激光系毕业生。他初进孵化器,有的是高涨的激情和注册时10万元资金的记录。自从创办楚天激光公司,20年发展,他的公司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医疗和工业激光的基地,公司的产品遍布世界各地,2006年纳税2000余万元;
    1988年,武大毕业生王丽丽进入孵化器创办凡谷电子,注册资金仅仅3万元。今天,凡谷电子在国家通信行业已成为明星企业,2006年纳税逾4000万元;
    1993年,武大任教的青年教师陈义龙进入孵化器创办凯迪电力公司,注册资金10.3万元。今天,已经成功上市的凯迪电力已成为我国能源、环保行业的龙头企业,2004年销售收入已达50亿元,纳税4亿元,成为武汉市民营科技企业的“龙头”。
    ……
    20年后的今天,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累计孵化企业880余家,其中毕业企业520家,在孵企业360家,累计为东湖开发区输送高新技术企业300余家,这些高新技术企业从业人员90%以上具辩禅有大专以上的学历,95%是40岁以下的年轻人,这些企业98%是民营机制,是今天建设创新武汉进程中极其重要的生力军。

    龚伟以成就他人实践梦想为荣。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是出自雄心壮志或单纯的责任感,而是出自对人和对客观事物的热爱和专心。20年的坚守,武汉东湖孵化了多少中国人创业的梦想,在这里,成功有人分享,挫折有人鼓励,失败也被宽容,创业者走得并不孤单;他们已经被推上永不会停止的追求之路。
    人生的意义拆返在理想的光辉中闪烁,生命的价值在创造的生活中闪现。这,是龚伟的幸福和快乐所在。
    从某种角度讲,创业其实还不是最难的,难的是创业之后的发展。综观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发展的20年,是创业人在孵化器创业的20年,也是孵化器创业发展、不断否定自我、不断推陈出新的20年。

    中原腹地武汉。地灵人杰。自从春秋战国,这里就诞生了无数豪杰英雄。明清以来,这里也是资本萌芽之地。素来以精明著称的湖北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也在不断巩固湖北成为中原经济、科技重地的地位。

    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成立之初,龚伟尚在模仿摸索阶段。孵化器服务功能比较单一,仅提供场地、打字、通讯、工商、税务登记等简单服务,属于纯粹的基础服务。
    现在,龚伟他们已建立起较为系统全面、多功能的服务体系,覆盖入驻前的项目考察、成长性研究,入驻中的工商注册、税务登记、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入驻后的资本、物业、行政、市场、法律、技术需求,以及毕业后的跟踪服务、异地拓展等“二次孵化”,服务正向研发、市场两头延伸,扩展到企业成长运营的各个阶段,服务品质大幅提升,服务功能日臻完善。
    值得龚伟欣慰的是,20年来,他们共孵化科技项目900余项,其中国家创新基金项目71项,693项科技成果得到转化,在孵企业专利授权数为204项(申请数为286项);在孵企业累计上缴税费33600余万元;毕业企业中,年营业额过10亿元的1家,年营业额过亿元的6家,上市公司2家;在孵和毕业的高新技术企业已累计向社会提供就业岗位6万余人次。
    由东湖股份公司开发、管理的光谷创业街,建成以来,就以日新月异的面目吸引着以长江广阔流域为主、以全国乃至世界为辐射面的科技创业大军。四百家企业、万名创业者为了梦想汇聚在此。
    孵化器提供了全方位高标准的软硬件服务。全园区光纤到户(三网合一),24小时供暖、供冷、供热水(三联供),2006年共有360家企业正式入驻营业,在孵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0亿多元(同比增长1倍多),纳税8千多万元,提供就业岗位7000多个;毕业企业2006年上缴税金超过10亿元,06年毕业企业77家,立得空间、日新科技、科梦科技、迅彩科技、众泰激光、深联通信等一批自主创新型企业迅速发展。
    在基础服务方面,他们通过课题研究,设计、开发了《孵化企业评估系统》和《孵化服务评价系统》,形成适用性强的孵化服务标准和企业评价体系,服务规范化趋势明显;联合IBM与6家在孵软件企业共同成立湖北省软件外包基地,助推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促进软件企业集聚;与世界500强法国索迪斯集团合资成立了创业索迪斯公司,利用索迪斯的品牌和现代服务理念,构造孵化器的新型服务平台,为科技园区和企业孵化器提供更加系统周到的基础服务。
    资金是中小科技企业在创业之时不可避免将会遭遇的瓶颈。为了助科技腾飞、传创业薪火,龚伟他们在投融资服务方面,想尽方法,共募集孵化种子资金2000万元,先后投入过50余家被孵化企业,这些资金在孵化企业弱小起步阶段起了重要的作用。至今已为43家在孵企业争取了3060万元国家创新基金的支持,为企业引入18890万元社会投资,为37家企业融资4750万元;06年,风险投资在立得空间投资额达1亿元、在日新科技外资投资达600万欧元。同时,设立了300万“大学生创业基金”,支持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
    打造公共服务平台是作为政府部门不可推卸的公益使命和社会职责,他们大手笔运作,俯身甘为创业人梯。先后共联合北京、上海、重庆、成都、苏州、西安、广州的国际企业孵化器及全国四十个城市的创业中心负责人共同发表《东湖宣言》,倡议、承诺最大限度地开放各自的企业服务资源,积极参入、共同打造中国企业孵化器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的成长提供联盟孵化服务。
    如今,东湖创业中心的孵化服务品牌正在形成,它包括中国第一家创业人社区――SBI创业街、中国第一个产权挂牌交易系统、中国第一套孵化服务评价系统。东湖,不仅是一方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阵地,更是中国孵化器发展史、中国经济发展史、中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史上重要的门户与地标。

    想要获得大的成功,需要不断的去挑战。龚伟并不满足在东湖一亩三分地的耕耘,个性使得他不断挑战,不断做出行业“首创”。
    从政治和时代学习着人生智慧的龚伟知道,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是出自雄心壮志或单纯的责任感,而是出自对人和对客观事物的热爱和专心。所以,他要用不断创业,推动自己创立的事业。

    服务创新是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的立业之本,“十一五”,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在创新服务领域又开始新的探索与实践,已的征程。
    服务创新是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的立业之本,“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始,现在,不甘心在原有成就上原地踏步的龚伟,又开始了“二次创业”的探索。
    从企业孵化向行业孵化发展。2006年12月,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与东风汽车集团签约,合作共建“汽车技术专业孵化器”项目,旨在打造自主汽车技术研发的公共实验平台;2006年初,开始建设创意文化产业街区,汇集动漫制作、创意设计、电子竞技、软件开发等企业,打造创意产业基地,孵化产业集群。同时,进一步完善激光产业、光伏产业及“龙芯”为代表的计算机及相关设备产业集群等。
    从单一孵化器对企业服务向区域间孵化器网络联盟孵化服务发展。2006年6月,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在华东地区与苏州吴中区木渎镇政府签订协议,由创业中心投资3.5亿元建设江苏木渎“东创科技园”;2006年9月,创业中心在华北地区与河北三河市政府签约,以受托方式合作共建北京东“燕郊创业中心”;2006年末,东湖创业中心组织30多家在孵和毕业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组成的大型参访团对江苏木渎、昆山、北京东燕郊进行考察,参访团所到之处受到了当地政府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接待。此行,参访团中有六家企业签订了入驻协议;2007年5月,北京东“燕郊创业中心”举行了盛大开业仪式,此时,已有入驻企业30余家。
    与此同时,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在华南、西南地区拟建的两个异地市场接入服务中心,一个以武汉光谷为基地的华中市场接入服务中心也在筹建之中。市场接入将为全国创业中心的在孵、毕业企业拓展异地市场提供优质服务,将孵化服务链从初创型科技企业向后延伸到科技成长型企业。
    从传统自主型服务向现代公共网络型服务发展。2004年发表的以“联盟孵化服务”为精神的《东湖宣言》,奠定了全国孵化器共同建设“孵化器公共服务平台”的合作基础,时任科技部长的徐冠华同志评价“联盟孵化服务”是“孵化器从传统自主型服务向现代公共网络型服务发展过程中的一次新的探索与尝试”。现在孵化器同行基本都意识到联盟营造国际化创业环境的重要性,很多孵化器都在这方面做了探索和尝试。武汉正在构建孵化器全国大招商网、全国IBI共享人才网。
    龚伟他们相信:联盟孵化服务是中国孵化器事业的未来之路。中国孵化器服务战略联盟的建立,将使中国孵化器事业进入新的发展轨道,充分发挥孵化器群体优势,调动和挖掘各地区优质孵化资源,实现孵化资源与孵化服务的跨地区共享,从而实现孵化器服务功能的全面提升。

    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把握时代的脉搏,把自己的人生同祖国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同创新型国家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相结合,龚伟感到,自己的道路走得心里真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