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
徐其国
家,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都说一个温馨的字眼。而自从有了家,也就有了相应的漂泊,漂泊的终点却是找到自己心灵的乐土――回家。
遭遇离骚的屈原,在放逐的过程中,想得最多的就是那个家――郢都。所以无论多少苦难,他都可以戴着高冠,佩着长剑,唱着自己的九歌。而一旦郢都被攻陷,国破家亡之时,他便知道这个世界已没有他的家了,他去了另外一个更遥远的地方,那里就是他的家。也难怪人说,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想想有多少人经历这样的时刻:“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李白再飘逸,也会“低头思故乡”;杜甫再无私,也知道“家书抵万金”;辛弃疾“半夜里挑灯看剑,沙场秋点兵”;也只是想光彩地回到幸福的家;李后主有“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愁思,也只是对南唐故土一席安馨的怀念……封建时代的文人们或许是因为前途,或许是因为战乱,或许是因为其他的原因,常常漂泊在崇山峻岭里,斜阳古道下,但当他们看到城市力的万家灯火与大江上的零星渔光,或者看到芜山野岭的数缕轻烟,又怎么能不忆起美好的家,涌出万般感慨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即使在平和安详的年代,对家的依恋也仍然是那么强烈。“我的家庭真美丽,幸福安详又健康,兄弟姐妹都和谐……”。《北京人在纽约》讲述了海外的中国人对家的看法,就是四合院内,一家人欢乐地团聚在一起。《似水年华》里黄磊的家也就是江南水乡所特有的底韵与齐爷爷那里的书的味道。
我们这个年龄对家有着更加不同的见解:想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房子,自己布置,自己生活;谁与我远远漫步于云端,在靠近太阳的地方住下,能掩耳不听那俗世的喧嚣,要一种干净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叛逆的孩子就是这样想的,乖孩子可不是这样的,他们愿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将以前的家和未来的家放在一起。
家不仅仅是一幢房子,它是漂泊者的避风港,是心灵的驿站,简而言之,它也是一种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我的亲人,我的家。
评点:文才,文思,文化。灵活,自然,文化底蕴较厚。
家给我的两种美味
家是温馨的,幸福的。家是快乐的,安全的。而令我最难忘的却是那回味无穷的两种美味。
第一种美味是鲜美可口的菜肴。每当学校的最后一次铃声奏响时,一天的课程就伴随着这美妙的音符结束了。回到家,奶奶看着我疲惫的脸,马上心疼起来:“回来了,上课累不累,奶奶为你准备了丰富的菜肴。” “听到”菜肴两字,我就条件反射,肚子不争气地“咕咕”叫了起来。我赶紧放下书包,跑到餐厅等奶奶上菜。只见热腾腾的翡翠白玉汤摆到了桌上,旁边还摆着“美人指甲煮蚂蚁”,“八面埋伏”和“大珠小珠落玉盘。”看着这么多色香味俱全美食,我不禁馋涎欲滴,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奶奶看着我满意地笑了,笑得像一朵绽放的菊花。我在菜肴里吃出了家人的关爱,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奶奶让我填宝了肚子,妈妈却让我享受到了另一种美味:那就是百闻不厌的书香。我有很多书,科幻的,小说,童话,传奇,侦探……各种类别应有尽有。妈妈常常与我一起捧着同一本书,一起畅游在书的海洋。我们一起了解了中国五千年璀璨的历史文化,谈论现代的优质生活,幻想未来的世界……书籍丰富了我的生活,书籍丰满了我的羽翼。妈妈为我创造“美味”的点点滴滴至今还历历在目。记得有一次,妈妈为了满足我的“大胃口”,冒雨给我买来了我心爱的《儿童文学》。从此我更加沉浸在书的殿堂里,更加爱读书了。
家的两种美味给我带来了物质上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愉悦!我爱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