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哲学笔记”的既有研究中,存在一个认识上的错误倾向,即把“哲学笔记”看做列宁为改造辩证法而创作的一部“未完成的著作”。但是,列宁在世期间,“哲学笔记”并未公开出版。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其中的各篇文献才逐渐得到发表,并于1933年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哲学笔记”单行本。在苏联党内两次重大的理论争论之后,“哲学笔记”获得了以阿多拉茨基的判断为基础的理论形态,尽管存在被过分拔高的嫌疑,但仍未被看做一部著作。之后,由于斯大林刻意抬高《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理论地位,并将“哲学笔记”指认为“列宁中嫌的思想实验室”,对“哲仔闷学笔记”的研究遂陷入低谷。直到1963年新版“哲学笔记”的出版和以凯德洛夫为代表的相关研究出现,作为“未完成著作”理论形象才最终在文本和逻辑上得以确立。将“哲学笔记”视为独立的哲学著作,并构造一个列宁改造辩证法的“计划构想”,背离了列宁思想发展的原初语境,并在逻辑上呈现出内在的悖结。只有抛弃传统研究的同质性思路,在俄国和列宁思想的真实历史语境中把握“哲学笔记”内容和意义,才能科学理解卖戚手列宁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批判主义是什么
批判主义主张“批判”碧吵或“清洗”掉经验中的客观内容,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经验“纯粹”化。“纯粹经验”构成世界的一切,它既不是心理的也不是物理的,而是“中立”的东西。
批判主义亦名马赫主义,现代西方哲学学说与流派之一。者神十九世纪70至80年代由奥地利哲学家马赫与德国哲学家阿芬那留斯创立。实证主义的第二种演变形态。仿效康德的“批判哲学”而命名。
马赫提出要素说,认为构成世界的是要素,要素即感觉,客观事物是“感觉的复合”。阿芬那留斯提出“原则同格论”,认为客体不能离开主体而存在。他们还提出“思维经济原则”,认为这是“认识论的基础”。
经验批判主义的理论,曾为许多首慧亏唯心主义哲学家所承袭,并被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者利用来反对马克思主义。
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指出,它只不过是贝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与休谟的不可知论的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