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的一个回答,希望对你有用
运动的片子有几个情况
背景与物体同样清晰
背景模糊,物体清晰
ISO的什么调节就不说了,你应该清楚的。
拍摄运动物体的时候,对焦是比较难解决的
对焦方式可以调整为连续自动模式
尽量的加大你的快门速度,保证能进行抓拍,这样的片子基本可以保证背景和运动物体都清楚。
如果拍摄的时候还是无法保证运动物体清晰的话,还有一个办法,先预测对焦,使用手动模式,将对焦点固定,当运动物体经过对焦点的时候按下快门。
根据你与运动物体的角度来进行对焦快门的设计。
还有一个方式就是运动你的相机的方式,这个方式一般是在运动物体的侧面,让相机追踪运动物体,在合适的位置,按下快门,这个方式可以不用过高的快门速度,同样可以保证清晰,同时背景模糊化,突出主体表现。
如何用数码相机拍摄照片更清晰
前提是如果不用闪光灯的话最好有三角架之类的固定器具,然后最好是比较近距离拍摄,调好光圈和聚焦,最后就是你的相机问题,如果可以的话就把你的照片格式调成raw格式。
为何要选择RAW格式?
答案是非常简单的,我们来看一下在绝大部分数码相机内部,拍摄JPG的话,其生成过程是怎样的。
从CCD/CMOS得到原始Raw数据后,把之前设置好的各项参数,如sRGB或是Adobe RGB的色彩空间、锐化值、白平衡、对比度、降噪等,更多的是再加上一条强S形的曲线(提亮亮部、压暗暗部)进行变换(为什么要这样?这是因为CCD/CMOS捕获光子能量是基于一种线性Gamma(Gamma 1.0),可是人眼对光的感觉的却是非线性的,如果不进行这个操作的话,图像是暗得没法看的。并且不清楚原因的人看了后绝对不会去买数码相机,厂商恐怕要倒闭了),得到变换后的图像,再按照你所设定的JPEG质量(诸如SHQ、HQ、M、S)进行压缩,得到JPG文件。
而拍摄RAW格式的话,机身上的所有设置除了ISO、快门、光圈、焦距之外,其它设定一律对RAW文件不起作用,因为上述的色彩空间、锐化值、白平衡、对比度、降噪等的所有操作必须在转换Raw时才指定,一切都由你自己控制。
打个最简单的比方,拍JPG就像是自己拍照,然后拿给相机制造商的打片手来帮你出片;而拍RAW格式则是自己拍照、自己冲洗底片、自己出片。(看看为什么Olympus Studio中把英文版的“Raw Development”翻译成中文版的“Raw显像”就知道了)
也许有很多人对后期的处理(或是对PS)嗤之以鼻,觉得前期拍摄时相机后面的脑袋是最重要的。没错,对于这一点,本人也十分赞同。可是,既然有前期那种认真对待摄影的精神,为什么就不能把这种态度用后期制作上去呢?以前我们一直埋怨拍的片子被冲印店的打片手糟蹋,于是转向拍翻转,算是让自己有了更大部分的操控权。现在到了数码,从头到尾都可以让自己完全控制,又为何要将其拒之千里之外呢?况且,更是由于数码的原因,假设后期出片(这里指的不是PS,而是相当于底片显影的过程)不认真处理的话,前期付出的努力再多也可能没法弄出真正质量高的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