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景财是种植专业户啊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一直以养鱼为主业的修景财在水库渔场干涸后自谋生路,一度有些消沉。因为偶然机会让他发现了蘑菇种植的商机,从此他在这条路上一手操持,请专家、学技术,他把所有的心血投到蘑菇大棚里。经他的打理,种植场已有相当的规模,六七年走下来,扈立岩成为了渔场里的新闻人物,他对自己的创业之路充满了信心,愿他的蘑菇经越念越响,小康之路越走越宽。
从2002年开始由于降雨减少,上游水位下降,通榆县兴隆水库渔场干涸,以渔业为主的职工生活日渐艰辛,渔场领导便鼓励职工寻门路,找项目。 修景财就是一位靠念好蘑菇经走上致富路的渔场普通职工。
2004年,停产的渔场给每个职工分了5垧地,由打鱼为业一下子变要靠种地为生, 修景财一时间思想转不过来。5垧地在农村不算多,一家3口耕地有限,农活少,足足剩下他这个大劳力。刚开始种地时职工们都摸不着头路,也不懂按市场需求来改变种植结构,所以每年收入也只够维持家里开销,很多人便放弃种地,到外面打工闯荡。 修景财也曾有想法要出去挣钱,可这么多年自己只会打鱼种地,又不会别的技术,还要扔下老婆孩子在家,他打消了这个念头。
东北地区在农闲时节,人们爱在饭后聚在一起拉拉家常, 修景财也不例外。一天,在闲聊的过程中, 修景财偶然听邻居说起渔场附近的长春岭有人靠种蘑菇发了家,他突然觉得这是个机会,蘑菇市场前景好,又不用奔波,是个创业的好门路。他下定决心后三番四次前去取经,掌握了基本种植技术,后来又得知什花道乡的蘑菇种植效果非常好,又跑去咨询,一来二去,万事俱备。说干就干,他一下子投入1万元钱盖起1座面积150平方米的大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种蘑菇涉及到消毒、发酵,对卫生条件的要求非常严格,稍不留意就会前功尽弃,1万块钱也会说没就没,很多人为他捏了一把汗。看着一包一包的料堆,他也怕自己的技术不过关,去县城请来了农业部门食用菌的栽培专家,专门为他指导蘑菇种植技术。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他用心地总结和摸索,当年种植的蘑菇获得了丰收,让他喜笑颜开,刚运到县城就销售一空,获利超万元。他的心里有了底,坚定信心要念好蘑菇经。如今, 修景财仅靠种蘑菇一项年收入就能达到 1.5万元,再加上耕地收入,两项每年总收入在3万元以上。扈立岩富了,成了渔场的新闻人物,四邻八舍无不称赞,说他靠本事走上了致富路。
尝到甜头的 修景财没有沾沾自喜,更没忘了老少乡亲,他把挣来的钱用于扩大种植规模,使大棚面积增加到170平方米,还把种植经验无偿地传授给感兴趣的乡亲。这样一来,不但自己的蘑菇种出了名堂,他还带动渔场2名职工一起走上食用菌种植之路。他说,现在自己还忙得过来,如果再扩大规模,就得雇人手帮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