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指中国古代各项科技成果,包括造纸、印刷、纺织、陶瓷、冶铸等。
中国古代科技源于生活,而生活需要各种实用技术。造纸、印刷、纺织、陶瓷、冶铸、建筑等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发明创造无不带有鲜明的实用烙印。然而,时代在前行,曾经应用广泛的古代实用技术,今天早已失传或正在消失,需要我们以现代技术手段复原和再现,以今天的科学道理去揭示和阐述。
如何加强中国的软实力
政治上:
一要加强先进文化建设。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这为先进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加强先进文化建设,应坚持为人民服务、为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认真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大力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善于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加快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进一步理顺文化管理体制,按照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的原则,建立促进文化公益事业繁荣、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文化管理体制,形成多种所有制参与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格局,进一步增强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竞争力;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要加强意识形态建设。软实力的核心是意识形态。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政治价值观念,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历史和现实一再昭示我们,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核心价值体系,并用以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思想,用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奋斗目标来凝聚全民族的意志和力量,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应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大力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进行荣辱观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倡导真、善、美,反对假、恶、丑,鞭挞和批评不道德行为,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浓厚风气;形成平等友善、团结互助的浓厚风气;形成遵守公德、文明礼貌的浓厚风气;坚持以人为本,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道德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思想道德体系。
四要加强制度建设。应不断推进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立法、加强执法、规范公共权力行使,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同时,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完善权力运行和监督制度、科学决策制度,不断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进一步增强我们党执政的活力和创造力,为全面提升我国的软实力提供坚强保障。
经济上:
(一)提升中国金融的“软实力”,首先要明确中国金融发展的战略目标,这个战略目标就是建立可持续的、具有综合竞争力的金融发展模式,实现从“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的历史性转变。在确立这个目标的前提下,国家须对提升金融“软实力”进行统筹规划。按照这个目标设计中国金融“软实力”指标体系,可以考虑包括三大部分,一是由体制效率、市场深度、创新能力等构成的竞争力指标;二是由法制健全度、社会诚信度等构成的金融环境指标;三是由文化力指数、理论创新指数、人才结构指数等构成的人文指标。各类指标及其权重设置还需要深入研究,非本文所能涵盖。
(二)将“软实力”纳入行业监管和社会评价范围。现有中国金融监管和评价体系多注重“硬实力”,不能反映金融“软实力”状况。有时恰恰是那些“硬实力”较强(例如资本充足率很高)的金融机构在危机中倒下,问题就出在它的文化(如长治久安还是急功近利)、机制(如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理念(如风险偏好与社会责任)等“软实力”方面。必须把“软实力”纳入行业监管和社会评价范围。
(三)坚持中外结合、循序渐进,实现中国金融“软实力”立体提升。金融“软实力”建设是一项具有综合性、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社会系统工程,它的实现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中国金融“软实力”提升过程中要立足中国国情并努力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为我所用;在提升方式上要坚持以实助虚,以虚带实,虚实结合的原则,不能脱离金融“硬实力”的进步来建设“软实力”,更不能把金融“硬实力”与“软实力”分割、对立起来;在具体把握上,要坚持既大力推动又循序渐进的原则,把大战略化为若干小目标,分阶段扎实推进。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中国金融“软实力”的立体提升和金融增长方式的全面转变,为建设金融强国和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