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真倾听教师的心声。
让教师感受到校长的关心,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倾听教师的心声。为此,校长就要掌握倾听的技巧:第一,要有正确的“听”的态度。校长要专心地听教师谈话,态度谦虚,始终用目光注视对方,不要做无关动作,如看表、修指甲、打哈欠等;第二,要善于通过肢体语言或其他方式给予教师必要的反馈,做一个积极的“听话者”;第三,提出问题。凭着你所提出的问题,让对方知道,你是在认真地听他说话,并通过提问使谈话更深入地进行下去;第四,不要中途打断对方,让他把话说完,讲话者最讨厌的就是别人打断他的讲话。因为这样,在打断他的思路的同时,又让他体会到你不尊重他;第五,要巧妙地表达你的意见,不要表示出明显与对方不合的意见,因为对方希望的是听的人“听”他说话,或希望听的人能设身处地为他着想,而不是给他提意见;第六,要听出言外之意。一个聪明的倾听者,不能仅仅满足于表层的理解,而要从说话者的言语中听出话中之话,从其形体的动作中解读出隐含的信息,把握说话者的真实意图。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到教师真正的心声。
二.理解教师的真正需求。
关心学派的首要代表人物——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内尔?诺丁斯认为,关心是通过关心者的关注、动作移植使被关心者作出相应反应而完成的。关心者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接近被关心者,当这一切顺利进行时,被关心者积极地接受了关心者的思想和行为,分享他的赞美和成就。当我们想去关心别人时,第一步是从自我移开,在感情上去接受对方。关心的第二步是回应,回应可以是对话,也可以是行动。关心者应随机应变,而不是将关心视为例行公事去做,不考虑对方的真正需求。
从实际情况来看,无论是关心的内容还是关心的方式中出现的关心不当,皆是因为校长没有了解教师的真正需求。不知道教师需要哪方面的关心而去关心,导致关心变得无效。所以,从关心不当的本质上看,是校长不了解教师。校长之所以不了解教师则是因为校长很少与教师沟通交流或者在沟通交流时缺少方法、技巧。校长与教师沟通的时候,要学会用聊天的方式去了解教师的想法,而不是一味地说教。教师感觉到校长对待自己的平等态度,也就会乐于将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知道了教师真实的想法,你才知道教师最需要什么。
同时,校长要注意关心的范围。关心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关心教师必须适度,要讲求成本核算,要限定在学校制度许可的范围内,自己不能完全控制的关心少做。如教师涨工资、晋升等都不是校长可以控制的事,就不要轻易许诺。校长要关心教师与学校目标一致的需求,而对其不合理的需求加以引导。
三.要掌握关心的分寸。
要让教师感觉到你的关心恰如其分。中小学校长希望教师对自己而不只是对学校有感激之情,但要恰如其分,不可好事都往自己身上揽,坏事都往别人身上推。曾听到有的中小学校长对教师说:“你之所以获得……是因为我向上级极力推荐……是因为我据理力争……”这样说教师并不领情,因为这本来就是校长的工作。中小学校长在与教师谈这件事的时候,要分清主次,首先肯定这主要是教师努力工作的结果,顺便提到自己也尽了推荐的微薄之力。有的中小学校长遇到自己办不成的事,习惯向教师抱怨:“不是我不想办,是上级糊涂……”或“上级太官僚……”这样做的后果是,第一,使教师对校长失去信任,认为校长无能;第二,对组织失去信任,不再安心工作,最终会影响校长的工作业绩。这样做既害了组织,又害了自己。
四.要敢于承担责任。
当教师出现工作失误时,作为中小学校长,要敢于承担责任。实际上,当教师出现工作失误时,也正是最需要校长关心的时候。这时校长承担管理不力之责,不仅不会损害自己的威信,反而会赢得教师的爱戴和忠诚。
总之,中小学校长只有恰当地关心教师,才能赢得教师的充分信任,才能高效、高质量地完成管理工作,自己也会有很好的职业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