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二胎,被孩子吃奶哭闹折磨得精疲力尽,我推荐她参考一下《美国儿科学会 育儿 百科》,根据自身情况做一些调整。但是被孩子折腾惨的她实在没有力气去啃书了,所以我便整理了一下当初自己的一些经验感悟,以作为参考。
这里也分享给大家,希望能给新手妈妈们一些启发和皮和培帮助。
本文主要针对0-6个月婴儿的养育问题。
对于6个月以上孩子,因为添加了辅食和孩子活动范围变大,需要做一些针对性调整,还是推荐妈妈们去看书再实践。
原则一:记录,分析,修正,再记录分析,不断随着孩子的成长做出调整。
原则二:宝宝哭闹的原因:饿,尿或拉了,环境不舒适了,缺乏安全感了。
建议将目前自己需要做到的, 写下来贴在墙上 ,可以不用那么费脑子地提醒自己。
宝宝的养育是个系统工程,一个地方做得不太好可能影响其他地方,尽可能地做到均衡可以帮妈妈减轻负担。
比如吃奶不好,可能不是奶水的问题,而是环境不舒服:太热或太冷影响食欲,从而吃得不畅快。
温度,湿度适宜,禁风,禁空气燃唯污染严重,一定要晒柔和的太阳(有关黄疸、vd、内分泌等),注意遮挡眼部。
建议备 温度湿度计 。
每天 开窗通风 5-10分钟。
夏季可以另一个屋开空调,宝宝屋开门,降低室温到合适温度。
对温度的控制主要是保护宝宝尚未发育成熟的体温调节系统,男宝怕热,尤其是小鸡鸡。
孩子体温摸后颈,别摸手脚。手脚凉有时不代表孩子冷。
温度这一点很重要,关系到孩子以后生病的频率、免疫系统的强大与否。
无论宝宝睡着还是醒来,白天开窗帘(有光),晚上关窗帘并关闭所有灯光(黑暗),可以放些白噪音或者睡眠音乐。
目的是维持生物节律,防止昼夜颠倒,养成良好睡眠习惯。
这种习惯将伴随孩子的一生,一般三五天即可以养成。宝宝越大,需要的习惯改变时间越长。
宝宝睡觉的地方要宽敞安全,不必追求极度安静,适当白噪音参考母亲肚子里的血流心脏等声音,最好有母亲的气息在身边。随着孩子长大,这种依赖逐渐减弱。
睡觉时可以培养睡前仪式,先给予一定的感官刺激,然后放松,再喂饱奶,说说话或讲个故事,睡觉。
要用正确的喂奶姿势,推荐 橄榄球抱式 ,尽量避免躺着哺乳。 注意腰部支撑 ,防止腰痛。
一定要含住乳晕 ,这样很容易就能吃饱,还能避免乳头皴裂。
除了棚或宝宝的嘴外,禁其他摩擦刺激乳房可以帮助尽快建立母乳供需平衡。个人经验需要一周左右。
母乳宝宝六个月内不建议频繁用奶瓶。用奶瓶会影响泌乳反射,也会导致孩子吃奶习惯的改变。
妈妈的心情一定要好,宝宝一岁多出现独立苗头之前,基本是母子一体,你难过宝宝就难过,表现为烦躁要哭闹或生病。
母乳妈妈要正常吃饭,多喝水,建议尝试各种丰富的食物,少油少盐禁辣。不建议各种催奶汤啥的。
怀孕期间可以适当按摩乳房,有助于产后顺利泌乳。
根据我的经验,母乳妈妈的饮食对孩子辅食及今后的饮食习惯爱吃的食物种类也有影响,母亲丰富的饮食可以预防今后孩子挑食等各种坏习惯。 这一点和温度那一点同样重要。
重口但很重要,一定要会看,能看懂每种粑粑尿液代表什么意思。
尿尿次数和拉粑粑次数及间隔时间最好记录下来 ,一般三天的记录表就能看出孩子的规律及身体状况。
其中粑粑的样子直接反应孩子吃奶好不好,有没有着凉,所以粑粑需要会看。
另外就是 揉肚子 有助于宝宝消化和排气。以肚脐为圆心,顺时针方向揉,手掌或手指微微用力,肚皮轻微凹陷的力度即可,不可太用力。
如果屎尿屁出现轻微异常,母乳妈妈需要检查环境,自身饮食,宝宝穿衣是否合适等。
一般及时调整,就能将孩子生病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
但是如果宝宝生病了,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同时加强日常护理。
一是防止细菌病毒传染。
二是待在妈妈身边会有足够的安全感。
三是百天之内的宝宝各项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变换环境不利于生长发育。
小宝宝最好维持不变的环境,减少他需要适应的变化情况。
等孩子慢慢长大,再逐渐变更。
但是规律的生活作息是不管多大都需要注意的事,这意味着孩子保持着正常的生物节律。
前三个月大致定型,但是囟门闭合前仍有调整的机会,但形状改变不大。
左右躺着轮流来,如果有哪里不太对,就补补。
人脑的形状理想状态下见后图,睡头型并不是为了好看,主要是为了脑子充分发育,不被畸形的头骨影响脑细胞生长。
对于宝宝哭闹,有时只有母亲给予他足够的爱,让他得到满足了,宝宝才会停止索求。
这一情况将伴随着孩子的童年。
及时回应,听妈妈的心跳,在妈妈的怀抱里亲亲抱抱,亲密的语言都可以满足宝宝。
一旦满足了孩子爱的需求,你会发现他变成了天使宝宝很乖,但是过一段时间他可能还会再需要这样的满足。 宝宝将持续如此反复,并在不断地自我成长与爱中获得自身 情感 的完整。
同时,我们会发现孩子的成长具有内驱力,一种不知道该成为生命力还是欲望的东西会帮助宝宝不断的 探索 发现并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及处事方式。这一点在6个月以后表现得更加明显。
所以, 及时发现并回应,减少对孩子的“干涉” ,可以帮助宝宝更好的发育,同时也减轻了父母的负担。这一点是很多父母容易忽视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