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 欢迎光临可关玩日记,免费分享生活知识及创业资讯
  • 怎样学好数学?

    怎样学好数学?

    给你讲讲我数学的逆袭经历和我的一些学习方法吧,希望对你有帮助。小学和初中是不一样,我从小就很热爱数学,但是上了初中,七年级时,突然数学成绩急剧下滑,刚开始我不太在意,混了一个学期之后,期末时我便开始反思。七年级的数学一般是数与代数吧,有关代数式的综合运算比较多。我不知道你做数学有没有这样一种经历:不会做的题目一听讲评就恍然大悟了,但是再做类似的又不会。明明有时候那个定理是懂的,但是不会运用,常常是想不到。没错数学就是考察人的思维能力,难就难在想不到。想得到的人一般脑子比较灵光,但是这种灵光不是天生的,是靠练出来的,我就是一个典例。七年级上的寒假,我就开始在复习七上的东西同时自学七下的东西,我自己在网上找各种解题技巧的文档来看,然后多做题,虽然我都不会做多少,但是我那时领悟到了根本原因是想不到,所以我就从这方面入手。一种类型的题目,我就先看解题技巧,看完解题技巧之后就会发现这种样的题目按照这个解题技巧来就很容易做了。但是这么多种题,不可能每种解题技巧都知道对吧,我相信不可能会有这么齐全的参考书,所以平时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开学时,每一次数学课我都很认听,作业都自己独立完成。但是不是这样做数学都能学好的,听课和作业是有方法的,每次做作业时,我不会的题目就去网上查答案,因为这样就弄懂了,能弄懂平时作业考试就没问题了。当时我确实有些进步,可是我还是错了,因为我弄懂的只是这种题目的解法,只是一个答案,却没有深入的去探究它的数学思想。所以以后做作业不会的要不空着,要不问老师,你可能会问为什么一定要找老师,自己能解决不就好了吗?因为老师才是对你最了解的人,他会针对你的情况在平时的教学中照顾你,这样是有针对性的教学就有效,你的问题别的同学可能也会有,所以听课很重要。我就是在上课时重点听我不会的东西,然后把题目的解题过程在课后自己去分析,寻找关键切入点,如用到什么定理啊,然后把做过的题目都拿出来对比、研究,就会发现很多题目都是一个类型的,一个定理在一种类型的题目当中都是这么用,就相当于一个模型。这种模型是靠平时作业、做题对比观察自己总结出来的。其实数学也不完全是很灵活的,万物间总是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的。所以数学是死中有活,虽然解题模型是死的,但是能够对不同的题目做出不同的反应,用对应的模型就是灵活的了。所以我自己根据平时经验总结模型是在我初二下的时候,我已经完全丢开参考书了,尤其是解题技巧类的资料,因为不能依靠太多!自己经历过的,总是要比别人讲的更有帮助,所以我自己根据平时题目归纳出的模型比参考书上的更加会用、齐全。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每天坚持自己完成作业,观察分析题目的过程,就会自己总结出模型。到了初三时,我相比初二又有很大的进步了,我开始停止归纳模型、探究等,但是我学得一点都不吃力,因为模型要靠你去自己总结这是被动的,这样久了,我就不需要去专门总结,遇到·一个不会的题,看一眼答案几乎瞬间这个模型就自动化出来了,脑子就像电脑一样。由于平时的探究够深入,就算我没见过的题型,脑子也能像电脑似的自动把所学知识组合起来,然后生成正确答案。现在基本上所有的题目我看一眼题目就会写了,这是一种条件反射。初三下时,我参加了全国初中数学联赛,本不报希望的我居然得了全国一等奖,在全市第七名,在同学们吃惊的同时,我一点也不在意。因为学习方法对了,在怎么疯狂的逆袭都是正常的。你还是七年级,三年的时间你完全可以逆袭,从现在开始逆袭,初三满分不是问题。很多去补课的同学都比我差很多,因为补课那是老师告诉你的,不是你自己总结归纳的,自己不经历是没有用的。很多的数学家发现的定理都是通过平时的研究,日积月累,把各种模型综合起来就推到出新的模型,这样一个定理就诞生了。但是我要说的是你不要误以为像这样用模型解题是死板的,这样的模型自己归纳多了脑子才灵光,等以后练到连模型都不用想脑子条件反射出答案的时候,这时候脑子是何等的灵光啊。希望能够你能够受到启发,以后有数学问题也可以问我,祝你在数学的海洋上,扬起高高的船帆,勇往直前!望采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