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 欢迎光临可关玩日记,免费分享生活知识及创业资讯
  • 《经验良方》石决明散 解读

    《经验良方》石决明散 解读

    就是将上述药,尤其是刚炒炙过的,放在地上晾凉了,去火毒。然后研成末。饭后,用砂糖凉开水冲调均匀服用。

    经验方和单验方有何异同?

    经验方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并且是由若干药物合理配伍,以达到最佳疗效的标准处方,而单验方是人们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亲身体验、摸索、总结而得的袪除病痛,恢复和促进健康的有效手段和方法,类似于偏方,虽没经过论证,但临床很有效。

    如何晒干莲房

    中药 (《食疗本草》)
    【异名】莲蓬壳(《海上方》),莲壳(《儒门事亲》)。
    【来源】为睡莲科植物莲的成熟花托。
    【采集】秋季果实成熟时,割下莲蓬,除去果实(莲子)及梗,晒干。
    【药材】干燥花托略呈倒圆锥形,多破裂,顶面圆形而平,径7~10厘米,高3~8厘米。表面紫红色或灰褐色,有纵纹及纵皱,顶面有多数除去果实后留下的圆形孔洞,呈蜂窝状,基部有花梗残基。质松软如海绵。气无,味涩。以个大、紫红色者为佳。
    主产湖南,湖北、福建、江苏、浙江等地。
    【化学成分】含蛋白质4.9%,脂肪0.6%,碳水化物9%,粗纤维1%,灰分1.2%,胡萝卜素0.02毫克%,硫胺素0.17毫克%,核黄素0.09毫克%,尼克酸1.7毫克%,抗坏血酸17毫克%。尚含微量莲子碱。
    【炮制】莲房炭:取净莲房置锅内,上覆一口径稍小的锅,上贴白纸,两锅交接处用黄泥封严,煅至白纸呈焦黄色,停火,待凉取出。
    【性味】苦涩,温。
    ①《纲目》:苦涩,温。
    ②《本草原始》:味涩,温,无毒。
    【归经】《纲目》:入足厥阴血分。
    【功用主治】消瘀,止血,去湿。治血崩,月经过多,胎漏下血,瘀血腹痛,产后胎衣不下,血痢,血淋,痔疮脱肛,皮肤湿疮。
    ①孟诜:破血。
    ②《本草拾遗》:主血胀腹痛,产后胎衣不下,酒煮服之;又主食野菌毒,水煮服之。
    ③《纲目》:止血崩、下血、溺血。
    ④《本草汇言》:止血痢,脾泄。
    ⑤《握灵本草》:烧灰止崩带、胎漏、血淋等症。
    ⑥《分类草药性》:消毒,去风,治背花。
    ⑦《岭南采药录》:疗乳头开裂。
    ⑧《江苏植药志》:治脱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选方】①治室女血崩,不以冷热皆可服:荆芥、莲蓬壳(烧灰存性)。上等分,为细末。每服三钱,食前,米饮汤调下。(《圣惠方》)
    ②治血崩:棕皮(烧灰)、莲壳(烧存性)各半两,香附子三两(炒)。上为末。米饮调下三、四钱,食前。(《儒门事亲》莲壳散)
    ③治经血不止:陈莲蓬壳,烧存性,研末。每服二钱,热酒下。(《妇人经验方》瑞莲散)
    ④治漏胎下血:莲房,烧,研,面糊丸,梧子大。每服百丸,汤、酒任下,日二。(《朱氏集验医方》)
    ⑤治胎衣不下:莲房一个,甜酒煎服。(《岭南采药录》)
    ⑥治小便血淋:莲房,烧存性,为末,入麝香少许。每服二钱半,米饮调下,日二。(《经验方》)
    ⑦治痔疮:干莲房、荆芥各一两,枳壳、薄荷、朴硝各五钱。为粗末。水三碗,煎二碗,半热熏洗。(《高科选粹》莲房枳壳汤)
    ⑧治乳裂:莲房炒研为末,外敷。(《岭南采药录》)
    ⑨治天泡湿疮:莲蓬壳,烧存性,研末,井泥调涂。(《海上方》)
    ⑩治黄水疮:莲房烧成炭,研细末,香油调匀,敷患处,一日二次。(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名家论述】
    ①《纲目》:莲房,消瘀散血,与荷叶同功,亦急则治标之意也。
    ②《本经逢原》:莲房,功专止血,故血崩、下血、溺血,皆烧灰用之,虽能止截,不似棕灰之兜湿也。
    3.《本草汇言》:止血痢,脾泄。
    4.《分类草药性》: 消毒,去风,治背花。
    5.孟诜:破血。
    6.《岭南采药录》:疗乳头开裂。
    7.《本草拾遗》 :主血胀腹痛,产后胎衣不下,酒煮服之;又主食野菌毒,水煮服之。
    8.《握灵本草》:烧灰止崩带、胎漏、血淋等症。
    9.《江苏植药志》;治脱肛。